该地区正经历自战争爆发以来最惨烈的攻防战之一,双方围绕这一重要交通枢纽展开激烈争夺。
报道称,俄军目前正在采取侧翼包抄加渗透作战的战术组合,持续推进对波克罗夫斯克的合围态势,目前已从北、东、南三面形成压迫。
有乌军战场观察组织指出,城市外围仅剩一条约15公里宽的通道仍在乌方控制之中,但该通道早已被俄军炮火与无人机覆盖,虽然没有被俄军在地面上堵住,但实际上已经被封锁,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通道,乌军当然可以强行从此处进出,但必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说这就是一条死亡走廊。

(美媒报道截图)
目前俄乌围绕波克罗夫斯克的拉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打得相当惨烈,现在逐渐来到了最后的大决战时刻。
不过与之前著名的绞肉战巴赫穆特有所不同,当时是真的把整座城都快打平了。这一次的情况属于慢性围歼,根据最新前线战报,俄军已完成三面包围,仅西侧留下一个狭窄出口。
这条通道本是乌军唯一的补给与撤离路线,但早在10月初,通往市区的多座桥梁就被俄军炸毁,目前只能依赖临时道路或夜间机动进行小规模运送。
有乌军透露,由于基本的桥梁器材和工兵部队都难以调动,导致伤员无法及时撤出。
与此同时,俄军渗透小组已深入城区,在地窖与掩体中与乌军爆发多轮巷战,乌方报告指出至少已有200余俄军进入市区,实施小股接战和定点骚扰。
尽管泽连斯基仍强调局势尚未失控,但分析人士警告,若不及时撤出,波克罗夫斯克将面临阿夫杰耶夫卡似的混乱溃败,届时大量伤员和重装备都可能沦为弃子。

(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
乌军沦落到如此处境,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三年多以来,从马里乌波尔到巴赫穆特,再到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等多轮消耗战,地点和细节不同,但剧情走向并无本质区别。
每一次,泽连斯基当局都是一样的流程,先不承认被包围或者扛不住了,然后开始承认局势艰难,但要求必须以死守到底,而这一切背后的现实,是大量前线部队无法轮换,伤亡持续积累,最终却无法避免以惨败收场。
每次的剧本,都如同复制粘贴,如今的波克罗夫斯克正滑向这个老路,根据以往剧情来看,现在已经到了承认局势艰难,但不准撤军这一步,接下来应该很快就会进入到最后的溃败阶段。
现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给了乌方一个选择,以劝降为主,没有追求全歼,就看泽连斯基和乌军会如何选择了。

(巴赫穆特)
与乌军的战略困顿相比,俄军越打越灵活。早期俄军因重装突击与僵硬推进造成大量损失,但经历巴赫穆特与阿夫杰耶夫卡战役后,俄军开始逐步转向低风险、高压迫的打法。
一方面,俄军不再执着于正面穿透,而更倾向于包围加削弱,即在外围布设火力封锁圈,通过炮击与无人机不断压制后勤与通道。
另一方面,俄军大量使用小规模渗透小队,以2至3人小组前出到敌后、潜伏市区,以骚扰、防线撕裂与引导炮火的方式扰乱乌军节奏。
此外,俄军还在装甲部队部署上作出变化,利用摩托车、轻型载具和夜间机动行动降低被无人机击毁的概率。
这种非典型突击战术,使得乌军无法判断俄军主攻点,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打着打着,本以为和俄军对等消耗的乌军,不知不觉就被包围了。

(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
事实证明,只要俄罗斯愿意,乌克兰根本无法长期消耗下去。俄军的工业体系已经完成战争模式转型,其弹药、无人机、炮兵与兵员补充能力远超乌方。
而乌克兰方面,兵源匮乏,经济高度依赖西方支援,本身就非常被动。再加上西方逐渐丧失信心,并在战争中被渐渐掏空,已经力不从心。
波克罗夫斯克的危局,正是这种支持与资源不对称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那么未来这场冲突的走向也就注定了,如果一直打下去,乌克兰丢掉的不会只是一个波克罗夫斯克,而是整个顿巴斯,甚至可能不只是顿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