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29日报道,除贸易问题外,美国人还有小九九——想和中方讨论跨国收养问题。
一个收养中国女孩的美国家庭 《南华早报》
报道称,自1992年12月以来,超16万名中国儿童被跨国收养,其中包括超过8.2万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儿童。2024年9月,中方调整了跨国收养政策,近270个美国家庭的收养程序受到影响。当前,这些家庭期盼美国总统特朗普可以在中美会晤中促成这一愿望。
当地时间27日,一名白宫高级官员首次向《南华早报》回应表示,作为“美国优先”总统,特朗普已知晓他们的困境,“特朗普政府致力于支持美国家庭并保护儿童”。
该官员随后竟妄议中方政策,声称中方停止美国家庭跨国收养的决定“不可接受”,美方“继续呼吁中国政府允许这些家庭完成收养程序”。
据报道,白宫的回应让美国家庭重新燃起希望。此前,这些家庭通过各种渠道上诉,希望将问题推至双方最高层,但美国政府一直对此议题态度消极。
2024年,超过100名美国议员和33名州长致信美国时任总统拜登,但他并未将此议题纳入高层会晤日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这些家庭多次致信特朗普。但上个月,美国国务院官员曾建议他们另寻途径,并坦言最终决定在中方手中。该官员还表示,此议题已在大使级提出,白宫“尚未”纳入议程。
报道提醒说,尽管美国家庭抱持希望,但研究中美关系的专家警告称,紧张的双边关系可能阻碍议题推进。长期研究中美合作的学者丹尼斯·西蒙说:“坦白说,如果一切顺利、氛围积极,此类请求更易获批。如果风波不断,我猜这类问题将排在列表底部。”
据外交部网站去年9月消息,有外媒记者提到,美国国务院称,中国民政部已经通知美国政府,中国各地民政部门于当年8月28日起停止跨国收养工作。你能否证实并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指出,中国政府调整了跨国收养政策,今后除“外国人来华收养三代以内旁系同辈血亲的子女和继子女”外,不再向国外送养儿童,这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的精神。我们对有关国家政府、收养家庭希望收养中国儿童的愿望和爱心表示感谢。具体情况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
“跨国收养,早该结束了。”去年9月,观察者网专栏作者袁野以此为题刊文称。
袁野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于1991年12月29日颁布,1992年4月正式实施。彼时改革开放事业方兴未艾,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底子薄、基础弱,年人均GDP只有几百美元,普通家庭的生活条件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社会福利体系尚未健全,无法充分保障所有孤儿得到必要的关怀与健康成长的环境,再加上重男轻女等旧思想作祟,放开跨国收养成为应对部分孤儿安置问题的一种现实选择。
“然而,跨国收养毕竟并非长远之策,”袁野表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远涉重洋,去异国他乡感受家庭的温暖。最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显著减少了孤儿的数量。
袁野提到,暂停跨国收养的原因,还包括对儿童贩卖以及其他形式系统性虐待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作为收养中国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成员中唯一尚未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国家。
据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措施限制跨国收养。
2013年,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虐待事件曝光后,俄罗斯禁止了美国家庭收养本国儿童,并明确表示将推动国内收养作为优先事项,旨在保证儿童能够在本国文化和家庭环境中成长。出于对腐败、儿童贩卖以及不道德收养行为的担忧,罗马尼亚、危地马拉、埃塞俄比亚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相继禁止了跨国收养。出于人口安全考量,以色列亦禁止了跨国收养本国儿童。
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逐步减少了国际收养的数量,并推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国内收养的政策,以期摆脱“儿童出口国”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