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在中国如此,在日本也是同样。
但其实,同样是靠窗的座位,不同班列也会有所差别,比如东海道新干线,一侧靠山,一侧靠海,但靠山一侧其实比靠海一侧还要受欢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山侧可以清楚地看到富士山。
对平时经常出差搭乘新干线的人或许还好,但对普通乘客来说,“难得坐一次,总想在好点的位置看看风景”。
特别是来日本旅游的外国游客,“坐新干线看富士山”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体验。

不过,因为外国人并不像日本人那样熟悉日本地理,很多人并不知道富士山位于列车前进方向的哪一侧,还有不少人因为是团体出行等各种原因,预订了与富士山方向相反的三连座。
虽然预定的座位看不到,但仍有人忍不住想要一览富士山的景色,所以偶尔会看到有人离开自己座位,凑到别人座位旁张望的场景。

当然,如果山侧的两人座没人坐,那倒也没问题,但让人困扰的是,有人明明看到座位上有人,还是毫不顾忌地凑过去看。

几乎每月都要去关西出差的公司职员吉崎雄平先生(化名,41岁)表示,前几天在从东京开往博多的新干线“希望号”上,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据吉崎介绍,他当时坐在三人座的过道侧,前排坐着一家中国人。当列车经过三岛站,富士山正好出现在前进方向右侧时,中国人一家中的孩子,一个看起来是小学低年级的男孩,突然离开座位,走到过道另一侧的双人座那边去看风景。
吉崎觉得小男孩应该是想看富士山。

不过,当时双人座上坐着一对中年日本夫妇。虽然有人,但是小男孩还是不管不顾地钻进了坐在靠过道一侧的妻子脚边。
那位女士很明显被突如其来的小孩吓了一跳,身体一度往后仰,靠在座椅背上。

“如果只是站在过道那边张望,我还能理解,但他完全是钻进别人座位里了。而且那孩子体型还挺壮实的,说实话,那样真的有点过分。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但那孩子的态度和表情,看起来也有点傲慢……”旁观的吉崎如是说道。
并且在吉崎先生看来,孩子的行为很明显已经影响到了其他乘客,一般的家长通常会立刻制止孩子,并向受影响的人道歉。但是,这名男孩的父母却像没看到一样完全无视了这一切,任由孩子的行为影响到其他乘客。这让吉崎先生非常震惊。

“在新干线上,经常能看到带孩子的家庭,有些孩子会在过道上奔跑或吵闹。但大多数情况下,家长都会认真管教孩子。即使是外国家庭,家长也会好好训斥孩子。”
吉崎还表示,外出时,自己会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这是家长应尽的责任。
男孩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但这对日本老夫妇显然对这起突发事件感到措手不及。他们没能对男孩说什么,只能一脸困惑地坐在那里。

然而,男孩似乎看一次富士山还不够满足,不到一分钟,他又再次“来袭”。
这时,老夫妇中的丈夫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把窗户的遮阳帘全部拉下,彻底挡住了窗外的景色。

因为男孩又像刚才一样钻进了他妻子脚下的空间,所以他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不满,或者是对那些不提醒孩子的父母进行一种“无声的回击”。
当天晚上吉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说:“这是不是有点太孩子气了?”但是吉崎觉得,如果是自己的话,也会做出同样的举措。
对男孩来说,窗外景色突然被挡住显然是个意外。他愣在原地几秒,最后只好放弃,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在吉崎和老夫妇中的丈夫看来,那天所在车厢的双人座靠窗位置几乎全满了,但如果真想看富士山的话,其实可以去车厢连接处看。虽然偶尔有人在那里打电话,但基本上从那里可以毫无顾忌地欣赏窗外风景。

虽然对方只是个孩子,也许不该太计较,但如果孩子的行为打扰到他人,家长理应出面处理。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道歉或解释,也能避免让人心生不快。
事件经过发到网上之后,日本网友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我也是“拉窗帘派”的。 要是有人说“这样太孩子气”,那倒不如主动带那孩子去车厢连接处看风景,或者跟老夫妇换个座,让他们也能好好看富士山——能做到这些事的人确实偶尔能遇到,但我自己心眼小,实在办不到。也正因为我自己心窄,才更懂同样心窄的人需要什么,所以平时注意别让自家人踩了他们的雷。
我有一次做外围清扫,把扫帚和簸箕放在不妨碍人的地方,专心剥着路面粘着的口香糖。忽然一个小学年纪的男孩用中文嚷着什么,特地跑过来一脚猛踩簸箕后跑开。我抬头看向陪他一起走的疑似母亲,对方非但不道歉,连孩子都没提醒一句就离开了。大概就是那种孩子长大后来到日本,也毫不在乎地给人添麻烦吧。是少子化政策把孩子宠坏的结果吗?
有其父必有其子。 就算上前提醒,没准反被怼,或者被装听不懂。
把富士山遮掉,已是当下最妥帖的反击。
“毕竟只是个孩子”这句话,只有受害方才有资格说;加害方若拿来当挡箭牌,那就万万不该。
日本人一防御别人骚扰,就会被骂“小题大做”,结果受害方倒成了坏人,为啥?熊也好、老外也好、手机外放的日本人也好,全都一个套路。就算被咬、被弄脏衣服,也只能闭嘴忍着,最后还要被同胞围攻。照这势头,哪天别国真打进来,估计舆论也会来一句“有什么好抱怨的”,日本也就随它去了。
我真的越来越不想坐新干线了。列车长也只管装看不见,估计根本应付不过来。随便换座成了常态,明明在站台上被广播提醒“请勿搭乘这趟车”的外国人,照样大摇大摆地进来。我还亲眼见过这种家伙坐上绿色车厢,列车长只问一句“名古屋?名古屋?”就默认让他待着。简直太混乱了。能不坐新干线我就尽量不坐——但它曾经是我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坐”的交通工具啊。回顾整个事件,其实不是什么大事,但站在双方来看,的确都很不舒服。虽然其中有中日文化不同的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父母失位导致的,毕竟“熊孩子”在哪都会招致不满。
孩子越界,父母全程零干预属实欠妥,即使语言不通,但行动本身也是一种声音。老夫妇方用“拉帘”这种非对抗方式把损失降到零,没有辱骂、没有肢体冲突,对于注重边界感的外国人来说已经比较体面了。
不过日本网友,一边倒把“拉帘”视为“爽快反击”,但同时出现“中国人=迷惑”的标签化,以及“日本只能忍”这种自我矮化情绪,则多少有点上升高度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素材来源:
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69351142f8eca9e5dde1ec34e321b6e26ffcdc89?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