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彭博社等25日报道,当地时间周六,在德国柏林全球对话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谈及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时表示,欧方“正致力于与中方共同寻求解决方案”。但紧接着,她强硬威胁称,布鲁塞尔正在考虑采取一切措施以应对中方措施。
“如果有需要,我们已经准备好使用我们工具箱中的所有工具,在必要时做出回应,”她补充道,“我们将与七国集团伙伴合作,协调应对。”
冯德莱恩声称,尽管中国在稀土方面的行动,是与美国“更广泛经济摩擦”的一部分,但此举对欧洲工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受波及领域包括汽车、国防、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和数据中心等。
她说,“如果你考虑到我们90%以上的稀土磁铁都来自中国进口,你就会意识到欧洲及其最具战略意义的工业部门所面临的风险。”
中方一再强调,稀土相关物项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依法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但冯德莱恩仍放狠话称,由于“相互依存关系被利用和和武器化的行为明显加速和升级”,因此欧盟的回应“必须与其在该领域面临的风险规模相匹配”。

冯德莱恩 欧盟官方视频截图
美媒解读称,这一表态暗示,欧盟委员会可能会启用其最有力的贸易武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
报道提到,此前在周四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曾挑唆欧委会启用这一被布鲁塞尔称为“贸易火箭炮”的强力工具,但他的提议并未获得其他与会领导人的广泛支持。
《反胁迫工具法案》于2023年底生效,将允许欧盟限制贸易和服务、削减某些知识产权、限制外国直接投资和公共采购准入。许多人将其视为一种“核选项”,其理想作用本应是威慑,至今从未启用过。特朗普政府加税后,欧盟国家多次放风称要动用此工具,但最终不了了之。
彭博社报道认为,现阶段,欧盟对华动用这一“最强贸易手段”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将显著加剧与中国的紧张关系。
目前,欧盟委员会正在研究,如果与中国的外交磋商未能取得成果,可采取哪些替代方案。据早前报道,欧盟委员会计划在本月底之前拟定一份贸易措施清单,以便在必要时针对中国实施,从而在谈判中增强自身的筹码;欧盟委员会还在制定一项计划,以在短期内保护关键供应并寻求其他来源。
另据“政客新闻网”欧洲版报道,冯德莱恩在柏林还透露,为了打破欧盟在关键材料进口和炼制方面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欧委会将提出一项名为“RESourceEU”的计划。该计划将重点关注关键矿产领域的回收、联合采购、储备和投资。
她没有透露这项计划的具体细节和发布时间,但指出其模式将参照2022年欧盟为推动能源转型而提出的“REPowerEU”计划类似。后者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为逐步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而制定的。
冯德莱恩解释称,“RESourceEU”的目标是“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为欧洲工业确保关键原材料的替代供应来源”。她强调称,该计划将从循环经济入手,但并非出于环保目的,而是为了充分利用欧洲市场已售产品中所含的关键原材料,“有些公司可以回收高达95%的关键原材料和电池。”
她还补充道,欧盟将加快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智利、格陵兰”等建立关键原材料合作伙伴关系的进程。
“欧洲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模式行事。我们在能源问题上已经惨痛地吸取了教训,绝不能在关键材料问题上重蹈覆辙。”冯德莱恩一脸信誓旦旦,“无论是在能源还是原材料、国防还是数字领域,欧洲都必须争取独立。”
据报道,欧盟与中方定于下周举行会议,届时将讨论出口管制问题。
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10月21日,王文涛部长应约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就出口管制、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中欧经贸重点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王文涛表示,关于稀土出口管制问题,中方近期措施是依法依规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做法,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中方致力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一直为欧盟企业提供审批便利。
双方同意按照第二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尽快在布鲁塞尔召开“升级版”中欧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会议。
关于中欧会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2日回应表示,需要强调的是,中欧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希望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贸易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