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世界报周五就此写道,二十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原本是经济与科技自立、军队现代化及扩大内需,但真正引人注目的,却是缺席的那些人。2022年任命的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共有376名,参加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有315人,缺席的人占比16%,缺席的理由只能是健康问题或者是被清洗了。
法国世界报表示,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从党务系统到军方,从地方政府到国企的高管,无不经历了整肃的浪潮。在此次被查的将领中,有曾经主管军队政治工作、也就是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的何卫东,也有负责台海作战准备的东部战区司令林向阳。何卫东被纪律检查系统的负责人张升民取代,张升民并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则从原本的七人缩减到四人,进一步集中在习近平一人之下。权力的这一高度收缩,使外界惊叹。
习近平上台后早期的清洗针对的是潜在的竞争派系,容易理解。但如今,清洗的对象多是那些习近平提拨上来的、原本应该受习近平保护的人,很多人对此感到费解。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前白宫中国事务主任乔恩·辛认为,这说明习近平不容任何潜在的威胁存在,这并非习近平的权力被削弱了,而是习近平继续巩固个人统治的表现。台湾的一名学者(Tristan Tang)则分析,这些被清洗的军官大多都参与了人事推荐,他们扶持的干部未必符合习近平的要求,甚至可能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忠诚链”,这是习近平的绝对禁忌。
法国世界报指出,这些整肃行动,不仅反映了军队腐败的深层问题,也折射出外部压力下的政治焦虑。习近平要求解放军在2027年前具备对台作战能力,而频繁的内部清洗,恐削弱军队稳定与士气。外界也担心,权力过度集中将阻碍制度的自我修复,使军政体系陷入“人人自危”的氛围。
法国世界报还指出,事实上,反腐早已成为习近平治国的核心工具。自2012年以来,数位军委副主席、部长级官员及地方大员先后落马。2023年火箭军高层几乎被“一锅端”,两任国防部长先后失踪;外交部长秦刚在任仅七个月便被撤职,下落和原因至今不明;连曾任国际刑警组织主席的孟宏伟,也在回国后“消失”,后被判刑十三年。这些事件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政坛“自净”的决绝与冷酷。
然而,这种“自净”的方式也有代价。国际社会质疑中共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国内官员则陷入普遍性的恐惧。习近平在1月6日的中央纪委会议上强调:“腐败是党最大的威胁”,并宣称腐败形势愈发严峻。要知道,2024年,全国共有47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被查,行政处分高达88.9万人,同比增长45%。反腐数字已成为政绩指标,也成为官场紧张气氛的晴雨表。在一个以发展政策执行敏捷而自豪的体制中,这正在削弱地方官员的积极性。
在习近平的治下,中国的政治体系已进入一种常态化肃清。过去十三年里的这种持续性的清洗不仅在公共部门,也在商界引发了恐慌,与官员交往或支持官员的商人也受到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