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轮谈判,第一次选在了中国家门口,特朗普政府需要学会适应,接下来由中国制定规则。中方近日宣布,经中美双方商定,中方高层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特朗普政府需要学会适应,接下来由中国制定规则】
美方参加此次经贸磋商的代表是美国财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两人此前都在采访中强调,美国不希望与中国“脱钩断链”,也不想让局势升级,美国的目标是“实现与中国之间的平衡贸易”,减少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地点选在了东南亚的马来西亚,首次放在了中国家门口,而不是像前四轮谈判那样地点都定在欧洲: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与马德里。
马来西亚与中国是近邻,而且在国际事务中素来保持中立的立场,且拥有丰富的调停经验,今年柬埔寨和泰国之间的争端,就是在马来西亚实现了调停。
其次从时间上来看,中美此次谈判安排在10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之前,料将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提前交换意见、凝聚共识创造契机。
即将开启亚洲之行的特朗普,急于通过与中方元首的会晤达成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协议”,但中方的“游戏规则”是:先在较低层级达成共识,然后在最高层级一锤定音。
跟中方打交道了这么多年,美国很清楚中方的规矩,也知道无法改变这一点。那么换句话说,如果特朗普仍希望通过中美元首会晤达成“重磅交易”,那么这场谈判就是美方代表必须抓住的机会。

【就连特朗普自己都承认,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
如果双方谈得好,那么“重磅交易”就很可能会在一周后达成,否则特朗普最好不要抱太大期望——毕竟中方并不急于达成交易,中方有底气把这场消耗战打下去,争取更好的条件。
实际上,在经过过去半年的几轮激烈博弈后,中方如今在谈判中的主动权已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完善稀土等关键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政策后,中方掌握了更具实质性的筹码,而特朗普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喊话威胁对华加征100%的关税。
但事实上,就连特朗普自己都承认,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可持续。况且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已经用过这招来施压中国了,但最终也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把美国金融市场搞得一片恐慌,股债汇三杀。
预计接下来的谈判,中方关注的焦点将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美国不断挥舞的高关税大棒,不仅推高两国企业的运营成本,也给全球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在经过半年的激烈博弈后,中方如今在谈判中的主动权已显著提升】
本轮中美“关税暂缓期”将于11月10日到期,如果暂缓期无法延期,那么到期后双方将各自对对方额外加征24%的关税。
这24%的关税彻底取消当然是最好,但如果双方无法就此达成共识的话,那么退一步的选择就是继续延期。而只有这部分关税被彻底取消,中美才能更进一步降低剩余部分的关税。
还有,特朗普别忘了把他那个100%的关税威胁赶紧取消了,否则中方的对等反制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在半导体领域持续强化的技术封锁,依旧是制约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中方这次宣布强化对稀土出口的管控,除了是对美方在9月份密集出台的20项对华打压措施的反制,也是通过主动出击来让美方在芯片问题上做出让步。

【中方这次宣布强化对稀土出口的管控,美方对此束手无策】
根据一些外媒的爆料,早在前几轮经贸谈判中,中方实际上就把芯片问题摆在了谈判桌上。但美方做出的回应与调整,显然远远达不到中方的要求——2025年了还只批准卖H20,特朗普似乎并没有搞清楚中国现在的水平。
至于美方的诉求,特朗普谈判开始前讲得很清楚了。他表示,在新一轮磋商中,美方将把稀土、大豆,以及所谓“芬太尼问题”列为谈判的核心议题。
此外,特朗普还打算在元首会晤期间与中方讨论俄乌,以及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问题。在美俄元首会晤被取消,特朗普首次宣布对俄制裁后,白宫方面又打起了“让中国施压俄罗斯”的算盘——即让中国减少俄油进口的同时,增加对美国能源的进口。
然而中方早已表明立场:中俄能源合作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容外部干涉。在这个问题上,特朗普还是尽早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为好。
总的来说,这场马来西亚之行,既是中美新一轮较量的起点,也是为元首峰会铺路的关键一步。无论谈判结果如何,谈判的主动权已明显回到主动出击的中方手中——这一次,特朗普若想拿到“重磅协议”,恐怕得先接受一个现实:游戏的规则,需要由中国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