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总统与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总理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后握手。 图源:《纽约时报》
这一消息无疑引发各方关切,总体来看,现在初步可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这是中美实力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宏观国际政治角度,尤其是运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体系去认识和理解,台湾问题的产生和由来,很清楚就是中美实力对比导致的。同样,美国的对台政策及相关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表态,首要、最核心、最底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当时的对比情况以及变化发展趋势。
九三阅兵后,从贸易战开始的这一轮中美战略博弈中,中美力量对比态势的变化愈发清晰地表现出来。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军事实力已不再是美方拥有的决定性筹码;在综合经济贸易等方面,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显示美方不再对中方享有其认为的巨大实力优势。此时,无论是基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还是这届美国领导人在外交问题上的实用主义交易作风,考虑在一系列问题上做出让步以达成妥协,从而最大限度满足美国自身国家利益,都是一种必然。
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揭示了一条核心逻辑:对中方而言,除了关注美国的言论、政策表态及细微变化,更应将力量用于改变中美实力对比,使实力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并保持这一趋势。
第二,美方领导人的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在这一轮中美战略博弈中,美方实际上处于没有有效牌或无牌可打的状态。
美方认为有效的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远小于其预期,其实力优势正在贬损,同时中方的反制措施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反制效果,让美国产生了痛感,所以美方必须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而且,有一点很不一样的是,现在美国领导人在国内政治中迫切需要某种政治得分。在外交领域,若能与中国达成某项协议,使中美关系进入一种新常态下的稳定状态,对他在外交上是有好处的。基于这样一种直白的动力推动,美方做出了这样一种暗示。当然,这种暗示也充满了这一届领导人典型的暧昧、让人充满想象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格,这点也是非常清晰的。
第三,与美方相比,中国政府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政策和战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与上届美国政府在旧金山峰会时,中方清晰提出了诉求,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对美方的要求是禁止出售武器、明确表示反对“台独”以及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随后会发现,整体博弈态势中,美方开始慢慢被实力对比的变化所改变,这种改变清晰可见。例如,到目前为止,特朗普6月份叫停了对台的武器军售;当时拜登政府没有说反对“台独”,而是说不支持“台独”,以继续保持模糊政策,而特朗普现在暗示若能有一些交易,自己可以反对“台独”。
至于支持和平统一,事实上中方给出的解释非常清晰,即使按照美国的说法,支持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那么和平统一当然是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方式。而且从中美关系的大方向和大框架来说,不存在交易不交易的问题,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双方都有利可图,如果美方能够接受中方的诉求,禁售武器、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那么显然就拆掉了一个地雷,中美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就不复存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方给出的诉求,也许美方会进行大交易式的解释,但从中国角度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题中应有之意。美方若做到这些,会改变中方对美国的印象和认知,这种印象和认知的改变所带来的政策变化,美方一定会说是交易,但实际上这是大的战略博弈的结果,而非一般意义上庸俗化理解的交易结果。
第四,整体来看,以目前看到的各种信息,例如美方开始搞单边贸易霸凌,中方进行对等反制,除了关税上的对等反制,针对美国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征收船运费)也有具体对等反制,还用稀土供应链对美方进行非对称但对等的反制,这些回应都正在取得效果。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中美战略博弈整体上正在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
当然,站在中国这边,我们仍需保持信心和耐心。因为历史上中美关系有很多次,包括美国在其外交历史上的很多次口头表态甚至书面签署行为,最终都只是言论,没有转变成行动、实质性落地。就拿台湾问题来讲,1950年代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时,还说台湾不在美国远东防线的第一条线里面;结果二战爆发后,美国直接冲进台湾海峡,搞出了台湾问题。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看行动的,所以大家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不要因为美方的一些表态就轻易改变看法。
但另一方面,如果大家接受这样一个判断,即包括台湾问题在内,中美关系中的很多问题、美国政策的改变,最终是由中美双方的实力对比关系所决定的,那么现在实力对比的变化趋势是有利于中国的,我们保持信心,维持这个趋势,最终一定能以这种方式得到我们想要的一些政策上的东西。
而美国也是一个理性的行为体——用其描述苏联的话同样适用于美国自己。美国对理智的逻辑也许不那么敏感,你跟它讲道理,说得口干舌燥,它不理你,或者它搞那种蛮横的文字游戏来跟你对冲,但它对实力的逻辑非常敏感。比如九三阅兵结束,9月9号赫格塞思跟董军通话时,上来就讲美国不寻求跟中国发生冲突。是美国突然间开始爱好和平吗?也不是,无非就是它看到相关情况后,进行简单的能力评估,知道如果它过来搞事情、搞冲突的话,无利可图,这时它就会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 资料图
第五,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即美方真的用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从“不支持‘台独’”变成“反对‘台独’”,会产生什么影响?
当然,对岛内的心理和认知的冲击会非常显著。以赖清德为代表的岛内那派势力,其实处于非常脆弱的认知状态,可将其理解为一个非常坚硬但又非常脆弱的外壳,如果美国在这戳了一下,它的整个外壳可能发生重大改变——不说一夜之间就彻底碎掉,但至少冲击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因预期可能会产生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即使特朗普最后没有做出所谓的明示或者暗示的承诺,只是各方面的解读,从现在已经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这些问题以前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大家可能不会想到美国会做出这样的表示,但现在美国开始至少去进行讨论和思考了。用岛内的术语来说,“倚美谋独”是台湾岛内各种力量最大的那张底牌,现在这根柱子在发生松动,由此产生的冲击,即使不是一种直观的短期就可以看到效果的,在中长期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到。
而且说白了,大陆又不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等待状态,我们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积极主动地去推动两岸问题的解决,去实现我们的统一。美方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我方给出各种各样的应对选项,根据美方的行动,我方从政策工具箱里面拿取一套动作去推进事情,无论是对美方向上的战略博弈,或者是两岸关系中的政策推进,还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实质性行动,大家不用担心。说得直白一点,不管特朗普说什么,不管他是明示还是暗示,很多事情其实是有它自己的内生规律,不以行为性的因素而改变。
最后我想说的是,整个两岸问题的解决,始终是中国把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的,中国会凭借自身的实力,根据我们的意志、利益和能力去实质性地推进统一。
中国必然统一,也必将统一,无非就是说如果美方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那么对于统一的进程来说就获得更多积极的因素。如果美方不愿意去面对现实,或者说不愿意做出一些理智的选择,我们仍然会推进我们的这样一个进程,这个客观的过程也不会因为任何一个美国领导人的任何一种表态而出现重大改变。在实力对比和整个实力发展的变化趋势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大家对此也要有一个充分明确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