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展板还披露了KF-21未来的发展时间节点,计划到2039年时,将该机发展为具有真正隐身能力的正牌五代机。

【展板明确写明KF-21目前的定位是4.5代战斗机】
这一官方定调的微妙变化,背后是韩国对自身航空工业实力的重新认知。
目前的KF-21在隐身能力上,与中美两国的五代机存在极大的差距。而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它没有内置弹舱。
KF-21现阶段采用的是机腹半埋式挂架,用于挂载四枚“流星”空空导弹。这种设计虽然消除了外置挂架与机翼之间形成的强烈二面角反射,有利于降低侧向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但导弹弹体仍有相当部分暴露在机体之外。
而外露的每一枚导弹都会因其曲面外形产生显著的曲面散射,这足以使整机的雷达反射信号提升一个数量级。

【韩国KF-21 003号机的半埋机腹挂架】
此外,KF-21机头的光电跟踪系统(IRTS)的外置传感器仍采用传统的球形整流罩,这与F-35、歼20和歼-35等标准五代机采用的边缘平行、棱角分明的多面体钻石状光学窗口设计形成鲜明对比。
球状外形是理想的曲面反射体,会形成连续的雷达回波,而多面体设计则能将入射雷达波向特定方向散射,从而显著降低回波强度。这个看似细微的差异,实则对机头方向的隐身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从整体隐身能力评估,现阶段的KF-21确实难以跻身五代机行列,韩国官方的四代半定位是基于现有技术状态的客观表述。

图:光电球非常破坏隐身效果
而为了提升KF-21的隐身能力,韩国官方为其规划了一条长达十余年的“进化”之路,即NACS(Next Air Combat System)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最终将其打造为一款合格的第五代战斗机。
根据现场的展板信息可知,NACS-1阶段预计在2030年完成。不过此阶段的重点并非是提升KF-21的隐身能力,而是为其引入AAP无人机作为“忠诚僚机”。

【韩国AAP忠诚僚机,其外形类似于美国XQ-58A忠诚僚机】
这一概念旨在拓展有人机的态势感知与协同作战能力,是未来空战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韩国选择的这款AAP无人机,最大速度仅为0.6马赫,而KF-21在裸挂载状态下的最大速度可达1.8马赫。
即便在实战挂载下,因半埋挂架和外露导弹带来的附加阻力会使超音速性能下降,但其最大速度仍很可维持在1.0马赫以上。
这就使得AAP无人机在作战中,根本跟不上KF-21的速度,这在需要超音速突防、拦截或者快速抢占有利阵位时,显然是致命的缺点。
一款难以跟上有人机作战节奏的忠诚僚机,其实际价值无疑会大打折扣。

图:韩国自主作战无人机
韩国设计方也明白这一缺陷无法接受,所以在KF-21的NACS-2阶段规划中,就计划为它配备一款具备高度自主作战能力的无人平台,这款平台比较类似中国在93阅兵中展示的制空无人机,其对人工智能、自主决策等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
以韩国目前在先进无人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积累来看,该项目能否在2035年前如期落地,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而除了无人机之外,NACS-2阶段的另一项实质性改进,是将KF-21的球形光电探头,更换为隐身效果更佳的多面体光电窗口,这一改进将直接改善KF-21机头方向的隐身性能。
不过这一阶段KF-21仍然不会配备内置弹舱,所以其隐身水平仍然与五代标准差距很大。

真正决定KF-21能否迈入五代机行列的,是预定于2039年完成的NACS-3阶段。这一最终阶段的核心升级,就是为KF-21安装完整的内置弹舱,将全部弹药和挂架隐藏于机体内部,从根本上消除外挂物和半埋凹腔带来的巨大雷达反射源,从而实现低可探测性,真正达到五代机标准。
然而,2039年这个时间节点,放在目前中美等国的空军发展背景下,显然还是太晚了。届时,引领全球航空技术的中、美这两个航空强国,可能已经完成第六代战斗机开发和测试了,进度更快的中国六代机,甚至可能已经形成完整战斗力了。朝鲜甚至都可能从俄罗斯获得苏57或者苏75了。
所以,韩国希望凭借完全体的KF-21争夺半岛乃至亚洲空中优势的战略意图,届时很可能会因技术代差而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