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日报》最近刊登印裔高管希亚姆·桑卡尔的雄文,核心就一句:“中国必须输,美国才能赢。”

几乎同时,华裔的英伟达CEO黄仁勋却公开说:“共赢不是耻辱。”
两人隔空上演了一出“谁更美国”的奇葩说。
这场景让我想起老港片:两个新来的在码头争地盘,一个说“我为帮会流过血”,一个说“我替老大赚过钱”。最后堂主发话:“别吵了,谁砍人多谁上位。”如今,码头换成了华盛顿,砍刀变成了关税,流血的是全球供应链。
桑卡尔为什么急?
这位Palantir首席技术官、哈德逊研究所理事,三重身份叠满,却透着一股焦虑。越是“新贵”,越要证明自己忠诚。于是他把“爱国”做成 KPI:骂中国越狠,越显忠心;批老黄越凶,越显正确。
再说生意。Palantir靠国防订单吃饭,敌人越凶,预算越足。要是中美真的“竞合”了,第一个被五角大楼砍单的就是他们这种“可替代”的分析公司。
还有理论包袱。冷战结束后,华盛顿的鹰派学院只教“大国必有一战”。现在中国偏要开新课叫“相互依存”,老教授们的讲义怎么办?
桑卡尔们只好拼命擦黑板,高喊“此题无解,必须掀桌”。
老黄为何“唱反调”?
黄仁勋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是个精算师。英伟达 20%营收在中国大陆,40%在台湾。芯片战再升级,美国自己的AI模型都得断粮。所以他那句“共赢不是耻辱”,翻译过来是:别拿我的GPU当板砖,我还要卖货呢。

桑卡尔骂他短视,其实老黄只是近视——看得清下一季财报,看不清 2049 的星辰大海。可这点“近视”,已让零和派抓狂:“连华裔都不站队,我还怎么证明全体美国人同仇敌忾?”
华盛顿的身份政治死结
桑卡尔最厉害的一招,是把对华政策偷换成身份测试:
- 你说共赢?你就是“北京同路人”;
- 你谈互惠?你就是“大熊猫卧底”;
- 你反对加关税?你被踢出“爱国群聊”。
于是政策辩论变成了“谁更美国”的八角笼:印裔CTO质问华裔CEO:“你到底有没有把星条旗纹在内裤上?”老黄只能摊手:我生在台北、长在俄勒冈、入籍30年、总部在加州,你说我够不够?
不够。因为“够不够”的标准不是宪法,是情绪 KPI。越极端越安全,越理性越可疑。最后外交政策成了推特骂战——谁嗓门大,谁拿国防预算。
零和博弈的三宗罪
1. 最偷懒:不用调研算账,一句“你死我活”包打天下。
2. 最昂贵:半导体补贴 520 亿、电网换新 2 万亿,全让纳税人买单。
3. 最脆弱:中国一个反制,加州龙虾、德州天然气、爱荷华大豆集体坐过山车。
北京的“反套路”
中国最近三招,看似随意,实则精准:
- 管制镓、锗出口:想脱钩?先拆你家雷达。
- 取消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想共赢?这儿还有红利。
- 扩大本币结算:美元武器化?我提供 Plan B。

翻译过来:“你要打,我奉陪;你要谈,我端茶。”把选择题踢回华盛顿。
于是桑卡尔们更慌:真脱钩,军工复合体先疼;假脱钩,民粹选票先骂;半脱钩,市场先教做人。三条都是死路,只能把喇叭音量再调大。
共赢赢在哪?
1. 美国消费者:零关税笔记本便宜 200 刀,等于给中产返税。
2. 美国工人:特斯拉上海工厂利润反哺奥斯汀,多招 5000 人。

3. 全球气候:没有中国光伏,美国 2030 减碳承诺就是“用爱发电”。
4. 创新速度:任何单边封锁都会让研发慢半拍。
共赢不是圣母,是“把饼做大”的硬核算法。
给华盛顿的三句劝
1. 别把“爱国”做成“闭国”。当年英国用《航海条例》打压北美,结果逼出个独立战争;今天用“芯片航海条例”,可能逼出个“去美元星系”。
2. 别把“安全”做成“焦虑”。真正的安全是电网能扛风抗雪抗黑客,不是整天转发“中国在磨刀”。
3. 别把“竞争”做成“互殴”。核大国真动手,没有赢家;不合作的终点,一定是共同迟到。
把“零和虎皮”当桌布
桑卡尔在文末放狠话:“中国人已经做出选择,现在轮到我们。”

其实中国的选择早就写进白皮书:“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只是华盛顿有些人非要当 世界摔跤娱乐节目看:必须有个反派,观众才尖叫;必须有个铁笼,选手才卖血。
但现实世界没有剧本,只有供应链、通胀率和下一个硅谷。
老黄们早已用脚投票:
- 英伟达在华研发中心继续招 2000 人;
- 苹果把 30% 的 iPhone 留在郑州;
- 特斯拉第三工厂仍盯着上海港。
他们比桑卡尔更懂“美式生存”:能共赢时共赢,该竞争时竞争,唯独不把“你死我活”当长期战略——因为股价不允许,股东不允许,401K(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01条k项规定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允许。
所以,把那张“零和虎皮”扯下来吧,别挂墙上当图腾,铺桌上当桌布。上面放加州红酒、盱眙小龙虾、智利车厘子,再加一份《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文本。
人类已经上过一次“铁幕”的当,实在没必要为一张虎皮,把21世纪拖回20世纪的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