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式坦克已经代表最新发展方向
《解放军报》最近爆出个大新闻——陆军某旅坦克指挥官孙永明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新一代主战坦克列装,装甲作战已经从原来2公里内互相轰炮,升级成超视距作战了。这话说得挺含蓄,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就是上个月九三阅兵上首次露面的100式坦克。当前这型坦克已经不是科研试装阶段,而是正经进入作战部队了。

▲军报原文
而几乎同一时间,美国陆军首席技术官亚历克斯·米勒在华盛顿急吼吼地公开表态:M1E3坦克的预原型车必须在今年12月底前交付,"就算油漆还没干也得给我拉过来"。可以说焦虑和急躁是一点都藏不住了。
来说说军报这篇报道的重点:“升级成超视距作战”。这种超视距打击能力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关键就在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战车的配合上。支援战车后部搭载了一架旋翼无人机,这玩意儿能飞出去好几公里做侦察。发现敌方坦克后,通过车载数据链把目标信息实时回传给坦克。100式坦克装的是105毫米主炮,口径看着不大,但配合炮射导弹,射程能超过10公里。你想想,传统坦克作战基本就是2公里内对轰,现在人家在10公里外就能用导弹招呼你,你炮弹都打不到对方,这仗还怎么打?

▲无人机直接给100式支援战车开了天眼
支援战车上的装备还不止无人机这一样。阅兵后的采访节目里透露,它还能操控地面无人侦察车和无人战车。那些无人战车可以挂载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射程也有4公里以上。实战中的打法大概是这样:支援战车放出无人机在天上盯着,无人战车在前面探路当保镖,100式坦克躲在后面当"炮台"。一旦发现目标,要么直接用炮射导弹打,要么指挥无人战车上去干掉。整个过程中,有人坦克几乎不用暴露自己位置。

▲无人战车也是坦克部队的重要打击手段
再说说美军这边的M1E3。现役的M1A2 SEPv3足足有78吨重,比二战时期的虎式坦克还重20吨,这意味着运输困难、过路困难,甚至自身体积太大也容易挨打。美军自己都受不了了,所以M1E3定的目标是减到60吨,直接砍掉18吨。但即便如此,相比大约40吨的100式坦克还是过于笨重。

▲M1E3坦克的渲染图,保密画质
动力系统方面彻底换血,把那台油老虎燃气轮机发动机扔了,换成卡特彼勒的柴油混合动力。米勒说这套系统理论上能省油40%,不过他也承认这只是算出来的数据,实测还没做。而当前100式坦克与支援战车都采用了全新的柴电混动系统,经济性与静谧性都已经得到官兵认可。
最大的升级是自动装弹机。美军坦克一直都是人工装填,理由是自动装弹机容易出故障,而且弹药舱一旦被击中,连环爆炸更危险。但现在没办法了,要减重、要缩小炮塔,就得把4人乘员组减到3人,祖宗之法终于也要改了,黑叔叔就业问题又来了。

▲美军黑科技:自动装弹机
主动防护系统也是M1E3的重点。目前美军部分坦克装的是以色列"战利品"系统,原理是用小型动能弹药去拦截飞过来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这套系统在实战中验证过,效果不错。但问题是它主要防导弹,对付无人机就不太够用了。乌克兰战场上,大量FPV自杀无人机从顶部攻击坦克,防不胜防。
相比之下,100式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无人机威胁。它在车顶装了好几个小雷达和光电探头,能探测低空来袭的小型无人机,然后用拦截弹或者干扰设备把它们干掉。这种设计思路明显更符合现代战场需求。
通用动力还展示了一个叫PERCH的发射系统,能从坦克上发射"弹簧刀"300和600型巡飞弹。这算是美军在无人作战平台整合上的一次尝试,但跟100式支援战车那套完整的"侦察-指挥-打击"体系比,还是差了一截。人家是无人机、数据链、巡飞弹、炮射导弹、无人战车全套齐活,而且是从设计阶段就当成整体来考虑的。PERCH更像是在现有坦克上打个补丁,临时加个功能。
时间节点上,中国显然占了先机。《解放军报》的报道用的是"列装"这个词,说明100式坦克已经交付部队了,不是还在测试阶段。美军这边呢,就算最乐观估计,今年底能拿出一辆预原型车,明年底凑齐4辆给部队试用。米勒自己说了,让部队测试的目的是听反馈——座椅舒不舒服、火控好不好用、自动装弹机靠不靠谱。这些问题理论上应该在设计阶段就解决,但现在只能边干边改。

▲M1坦克面临多种威胁,很难撑到2040年
美国陆军科学委员会2023年出了份报告,结论挺悲观:到2040年代的高强度战场上,艾布拉姆斯坦克可能不再是主导装备。这话说得够直白了。乌克兰战场上的M1A2被反坦克无人机、徘徊弹药打得很狼狈,身上挂满了各种应急防护装置,跟刚出厂时完全是两个样。这种战场现实也解释了为什么五角大楼会这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