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现首例HIV-2型感染者!专家详解(图)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的研究者们,对四川省首次发现的1例HIV-2型感染病例进行了诊断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多位医学专家告诉“医学界”,艾滋病可防可控,公众无需恐慌,要掌握科学预防知识,做好自身防护,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


2025年9月,《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发布一项研究,报告了四川省首例HIV-2感染者的诊断过程。

该病例于2025年1月在四川省眉山市某县被发现,经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确诊为HIV-2感染。

这是四川省自1992年诊断首例HIV感染者至2024年底,首次报道HIV-2感染者。论文作者包括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万小莉、邱甜、王晓敏,以及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者们。



研究者表示,此例HIV-2感染者的诊断,提示HIV-2已经在四川省存在,对艾滋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随访治疗相关检测提出了新的挑战。

多位从事艾滋病防治的专家告诉“医学界”,这仅是一例HIV-2型感染个案,公众不必过度恐慌,而是要继续遵循科学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科学教育、提高认识。

确诊与流行病学调查

论文信息显示,这名HIV-2感染者是一位67岁的女性。2024年12月30日,在当地常住人群健康筛查中,她的HIV抗体初筛有反应。

12月31日,检测人员对该病例采集血样进行补充试验,WB试验检测条带显示为“P24,gp120,gp160”,并伴有较强的HIV-2指示带。同时,HIV-1核酸检测试剂盒(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为“未检出”。

2025年1月8日,她的第二次采血复查检测结果与初次一致。经专业人员核查,非既往病例且无抗病毒治疗服药史,结合WB试验检测条带与HIV-1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初步判断为疑似HIV-2感染。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所采血样后被送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可区分HIV-1和HIV-2的抗体确证试验,并对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据悉,研究人员采用HIV抗体确证检测、HIV核酸检测、测序及序列比对等HIV检测项目,最终通过HIV抗体确证检测“HIV-2抗体阳性”结果诊断四川省首例HIV-2感染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常住眉山市某县,无国外旅居史,有手术史和输血史。在2024年12月之前,无HIV抗体检测记录。

研究介绍,该病例自述曾有过8名性接触者,其中配偶已于2019年4月死亡,经核查其配偶非既往HIV感染病例,且没有查询到其HIV抗体检测记录。

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2022年,该病例认识了一名男性(HN001),双方于2022年4月在四川省某市有过密切性接触。流调发现,这名男性于2017年被湖南省诊断为HIV-1感染,2023年4月修正诊断为HIV-2型感染,三年前已经去世。

在另6名性接触者中,4人经HIV抗体筛查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中3人已排除窗口期,1人拒绝进一步随访检测,其余2位接触者无法追踪。

专业人员初步推断,该病例的HIV-2感染可能来源于HN001。

同时,研究者指出,此次对病例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成功扩增RT区基因片段,采用这一基因片段建立系统进化树和分子传播网络图,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仅成功扩增一个基因片段,不足以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判定病例感染毒株为HIV-2;病例与HN001样本采集时间间隔较长,基因序列相似度不够高(98.33%),建立分子传播网络图阈值大。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完善,有4名性接触者未能排除HIV感染,仅依靠一个RT区基因片段建立的系统进化树和分子传播网络图,难以直接判断病例的感染来源。

科学认识HIV-2型

艾滋病病毒,即人免疫缺陷病毒,可分为HIV-1和HIV-2两种类型。

其中,HIV-1的起源与黑猩猩密切相关,HIV-2则与白枕白眉猴有关。它们的传播途径相似,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与HIV-1相比,HIV-2较为罕见,主要在西非局部区域流行。近年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日本等地相继报道了HIV-2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

上述研究介绍,我国首例HIV-2感染者是1998年福建省报告的科特迪瓦回国人员。2017年,湖南省报告了2例非输入性HIV-2感染病例,这也是国内首次本土HIV-2病例报告。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与免疫科主任医师何云告诉“医学界”,HIV-2感染在临床上确实不常见,她目前也只是在相关书籍或论文中学习过。

何云介绍,HIV-2在临床少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HIV-2型感染者人数极少;二是与HIV-1型相比,HIV-2型的传播能力较弱、致死率较低。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医学界”,无论是通过性传播还是母婴传播,目前临床观察到HIV-2的传染性,均低于HIV-1。

“通常情况下,HIV-2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低,如此次四川省报告的病例,HIV-2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病毒载量就比较低。”李侗曾说。

“由于病毒载量低,CD4+T细胞计数下降较慢,免疫功能破坏相对较轻,HIV-2感染者的疾病进展也相对较慢。”李侗曾指出,临床上,HIV-2感染者的无症状期通常比HIV-1感染者要长得多,存活时间也更长。

在治疗层面,何云表示,从致病机制来看,HIV-2与HIV-1都是通过破坏人体的CD4+T细胞,从而削弱免疫系统,因此HIV-2型的临床治疗原则与HIV-1型相同,即采用联合抗病毒治疗(ART)。

她还提到,欧洲艾滋病临床学会(EACS)最近发布的治疗指南指出,对于HIV-2型感染,一旦确诊,不论CD4+T细胞计数如何,应立即开始治疗。

加强对老年人群的性安全教育

《四川省首例HIV-2感染者的诊断分析》一文作者最后指出,在此例HIV-2型感染者的诊断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可提升之处,比如针对HIV-2感染的实验室检测诊断不够完善等。

“在没有商品化HIV-2核酸检测试剂盒的背景下,测序、序列比对在HIV-2血清学窗口期、晚期诊断缺口方面确实具有重要的补充诊断价值,但在利用测序、序列比对对HIV-2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如HIV-2感染者病毒载量水平低可能影响测序结果、大部分实验室不具备条件及时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等。”研究者写道。

李侗曾告诉“医学界”,目前HIV检测的初筛通常包括HIV-1和HIV-2的抗体检测,但四代抗原抗体检测中的抗原部分主要针对HIV-1,核酸检测也主要针对HIV-1。

“未来,在HIV-2防控方面,需要进一步关注检测环节。”

李侗曾说,公众不必为此过度担忧,因为HIV检测的初筛通常已包括HIV-1和HIV-2的抗体检测,若初筛结果为阳性,医生会进行全面检测,加上HIV-1与HIV-2的治疗方案相似,不必担心实际治疗不对应的问题。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治疗效果不佳,例如经过抗病毒治疗后,患者的核酸仍未转阴或者维持在低病毒载量状态,未能彻底治愈,那么可能需要重新排查HIV-2感染。”李侗曾说。

何云则指出,虽然HIV-2的诊断存在一定挑战,但公众应该保持冷静,遵循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建议,例如做好艾滋病的常规防护、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性行为和多性伴侣等情况。

李侗曾表示,以四川这例HIV-2感染者来看,社会等多方还需加大对老年人群性安全教育的宣教工作,减少艾滋病在老年群体中的传播风险。

参考文献:

[1]万小莉,邱甜,王晓敏,等.四川省首例HIV-2感染者的诊断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5,31(09):960-966.DOI:10.13419/j.cnki.aids.2025.09.07.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