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纸面上,这是一套被认为高效而成熟的体系。
但现实中嘛,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因为急救延误而造成病人死亡的案例,我们也讲过很多很多:
拨急救电话却被接线员被嘲笑,法国女孩在绝望中死去……
法国小哥送急诊10小时没人管,最后痛死在了走廊上,这……
而这一次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中国父亲。
今年4月23日,是个普通的周三。位于大巴黎瓦兹河谷省萨努瓦市(Sannois)的一个普通华人家庭,迎来了命运彻底改变的一天。

父亲Yue TAN今年66岁,从中国来到法国看望女儿,准备在女儿家小住一段时间。平时八点多就醒的人,那天直到十点还没动静。她心里“咯噔”一下,让自己儿子去看看。
小男孩跑回来一句:“爷爷躺在地上,好像不太对劲。”
她冲进房间发现,父亲摔在床边,眼神是清醒的,但嘴巴动不了,声音发不出来,连话都说不出。
他努力地举起手,指了指自己,想表达什么,但太吃力了。
Elsa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摔倒。父亲有心脏病史,之前两次装过支架,她必须立刻寻求帮助。
Elsa先是打了18,这是消防员的电话,这个操作很正常,毕竟在法国,消防员可以处理一切。

然而,拨给15的这通电话成了这场悲剧的转折点。
电话接通后,是一位女接线员。Elsa描述了父亲情况:“他倒在地上,说不了话,无法动弹。”
但接线员语气很不耐烦,态度让人难以置信:“他不能说话?你问问他叫什么名字!”
Elsa试图解释:“他现在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无法回答……”
接线员却打断她,并提高了声音:“现在就问,女士。”
这质问就好像在责怪Elsa撒谎一样来得莫名其妙。几番交锋之后,接线员终于明白了患者无法说话这件事。紧接着,新一波的质疑又来了。

接线员问患者能不能动,Elsa只能重复说他不能动。
此时,接线员再次怒了:“你刚刚不是说他动了,是因为他想让你看到他哪里疼吗?那他到底是能动还是不能动?说清楚!”
接下来,接线员开始发出指令,要患者指出哪里疼,要他捏捏女儿的手……全然不顾Elsa描述的“无法移动”。
一直被质疑的Elsa当下也有些恼火起来,或者说是紧张、焦急、愤怒齐齐交织,她问:“你可以派人来嘛?”
然后——电话断了。不是正常结束,而是被对方挂断了。
根据SAMU事后的说法,这是一场“通信中断”,没有证据表明接线员是故意挂断的,不仅如此,他们还表示“相关的上级已经听取了她的意见,并提醒她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

消防员来了以后,开始处理初步情况,但没有医生。12分钟后,他们尝试联系法国急救医生团队(SMUR),这是一支由医生、护士和急救员组成的专业小组,负责处理危重病患。此时,距离Elsa父亲被发现倒地已经过去将近半个小时。
但真正的等待,才刚刚开始。
直到11点27分,SMUR医生才完成现场评估。此时距离最初报警,已经过去了超过一个小时。医生给出的初步诊断,提示可能是脑中风。
接下来,他们把Elsa的父亲抬上了急救车,可车子始终没动。因为,他们还在费尽心思寻找能接收医院。
在法国,医疗系统是分散的。即便病人情况紧急,也必须先找到“有床位,有医生,有设备”的医院。
最终,Elsa的父亲被送往了Argenteuil医院,这并是他们不是专门治疗脑中风的医院,但这里有空床位,就只能先送去这里。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病情在不断恶化。14点05分,Elsa的父亲被转送至巴黎Rothschild基金会医院——这才是治疗脑中风的专业机构。但此时,距离最初报警,已经过去了将近4个小时。

在Rothschild基金会医院,Elsa的父亲接受了紧急手术。
傍晚18点,Elsa终于见到了从手术室推出的父亲——他仍旧无法说话,半边身体瘫痪,眼神里透着试图沟通的渴望,但语言系统已经崩溃。
这是Elsa最后一次看见他清醒的模样。两天后,父亲因脑损伤过重离世。这段经历如梦魇一般盘踞在Elsa心中。回顾整个过程,从报警到最终手术,用时4小时12分钟。期间多次等待、信息传递迟缓、医疗分工混乱,让人无法释怀。

SAMU回应称:“所有医疗流程都遵循现有规定,未发现操作失误。当消防人员已在场时,医疗调度员通常会等待初步评估再决定是否派出医疗队。”
而对于被挂断电话的处理,SAMU表示已对接线员进行了“沟通规范的提醒教育”,但并未承认存在责任。
她听完只有一句话:“所以,四个小时,处理一个中风,是正常的?”
Elsa没有怪医生,也没有怪消防员,她甚至能理解系统下每个人的限制。但她想问的是:这个系统里,是否已经形成了一种默认的“程序优先于生命”的逻辑?

Elsa说:“我爸不会再回来,但我讲出来,是希望别人不会走我爸走过的路。”
也许,这个故事不会引发波澜,也许,它只是无数个医疗故事中的一个。但希望下一个遭遇危机的家庭,可以在更少的等待中,多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