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宣布中美打响贸易战)
据央视新闻10月16日报道,当地时间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示,中美正在已经处于贸易战之中,这也是特朗普扬言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和停止购买地沟油之后,又一次对中国的公开威胁。然而,外界普遍认为,美方的言语威胁越来越空洞,已经无法再吓唬住任何人,更别提中国了。
实际上,对于中美近期的贸易摩擦,中方明显是有备而来,和美方一夕三变的反复无常相比,中方的态度始终十分明确,也没有任何改变: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中方已经明确通知美国,虽然愿意和美方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但是也做好了迎接贸易战的一切准备。

(稀土是中国手中的王牌)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美国率先挑衅,宣布打击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之后,中方的反制接踵而至,一度让美方措手不及,无论是稀土出口管制,还是对美国船舶反制,抑或是精准打击充当“帮凶”的韩国企业,中方这一轮组合拳目的明确,又直击对手的软肋,可以说是有礼有节。
反观美国方面,应对措施尽显草台班子的本色,以特朗普为首的美方官员显然是各说各话,发布的声明自相矛盾,一会儿叫嚣对中国强硬报复,一会儿又话风软化希望和中国搞好关系。对此中方已经看得一清二楚,商务部明确表示,美国人不能一边说着要和中国谈判,一边又出台新的制裁搞威胁恐吓,这种“又打又拉”的两面派手段不是和中国相处的正确之道。

(停止购买美国大豆让特朗普压力巨大)
中美贸易战的走向,如今已经越来越清晰——主动挑衅的是美国,而最先承受反噬的,也将是美国自己。连美国媒体都承认,这场贸易争端并非中国所愿,而是特朗普政府为了政治利益“人为制造”的危机。
从时间节点来看,中美原本在9月的马德里会谈中释放出明显的缓和信号,双方已在多个领域达成阶段性共识。可就在外界普遍期待中美高层举行会谈、为双边关系重启定调之际,特朗普却突然“变脸”,主动挑起新一轮贸易战,其目的显然不单纯。
熟悉特朗普行事风格的人都明白,这种“掀桌子”更多是一种谈判策略——他企图在中美峰会前制造紧张氛围,以此向中国施压,逼迫中方在贸易让步、投资开放等方面“低头”。

(中美关系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然而,中国早已看透了美国的把戏,经历过多轮摩擦与博弈后,中方在制度、产业与供应链层面早已做好系统化的应对准备,不仅建立起覆盖从芯片材料到稀土冶炼的全链条自主体系,更在高科技、能源、制造业领域加速去美元化与本土替代,这意味着即使贸易战全面升级,中国也有足够韧性去承受冲击。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美国的问题远比表面严重。美国制造业早已空心化,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而特朗普政府口口声声的“再工业化”,除了口号之外鲜有实质成果。如今,他却试图通过关税战把中国拖下水,以掩盖自身产业和财政危机。问题是,这种做法只能让美国的供应链更加脆弱。

(特朗普注定自食其果)
美国汽车、电池、军工、芯片产业中超过七成关键原材料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而中方的稀土管控新规正是精准打在美国的命门之上。可以说,中美贸易战这场较量,实际上是产业体系与战略耐力的较量。特朗普想通过“掀桌子”逼中国妥协,但他忘了——如今这张桌子,是中国制造的。
所以,谁挑起的贸易战,谁就要为后果买单。美国自以为能用关税和威胁让中国屈服,但实际上,只会让世界进一步看清美方的色厉内荏。中国没有退缩,也无需退缩,而特朗普的豪赌注定要以失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