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歼-35和F-35的战争 代表两个大国的全面碰撞(组图)

自国产歼-35系列成熟之后,我们就一直强调这款国产中型隐身战斗机,将代表中航工业和F-35进行宿命对决。而两者对抗的最终结局,将直接影响到背后两个国家的战略角逐。很有趣的是,“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近日刊文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反映了歼-35地位不断上涨,与F-35竞争越来越受人关注的现实。



▲连“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都看出来这场宿命对决不可避免

文章认为,自90年代立项以来,F-35一直被认为是美国航空技术、先进战术和庞大军事同盟的直接象征。这个预计耗资上万亿美元的庞大项目,早就脱离了军事武器的范畴,实际上成为糅合政治、经济等多方位因素的复杂综合体。通过出售F-35,并规范不同级别的待遇,美国得以继续维持霸主地位,甚至是向那些无望获得五代机、反隐身作战体系的国家,继续剥削的手段。为此,美国在竭尽全力应用新技术之余,还为衍生F-35C和F-35B,付出了隐身、机动被大幅削减的巨大代价。



▲F-35早就不只是一款武器那么简单

到目前为止,F-35系列已经生产了1000多架,服役于全球18个国家。以色列凭借手里的F-35I,开启对伊朗的创纪录空袭,甚至高调空袭卡塔尔,就是美国这种战略的典型反映。相比之下,中国歼-35起源于没有得到官方支持的FC-31技术验证机,更强调在歼-20扛起大梁之后,填补空缺并登上航母飞行甲板,作为主力舰载机使用。产量不及F-35确实是个问题,但歼-35现在才量产,也意味着能全套借鉴歼-20的技术布局和生产体系。事实上,歼-35之所以能在首飞仅四年的情况下,正式进入海空军中服役,就是因为大量使用经过歼-20检验的设备。



▲歼-20用十多年时间打造了一套完整体系

此外,摊子铺得很开的F-35,因为胃口太大,实际超过洛马承受极限,理论最大产能至今都未实现。再加上中国收紧高精度稀土供应,F-35现在不要说按照计划推出关键的BlocK4版本,就连维持目前产能都够呛。而歼-35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制造成本和技术限制的问题,本身又有足够强悍的工业体系和成熟经验。之前高调公开的超大面积厂房,正是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的表现。等到规模上来,双方在海空和出口领域的全面交手,将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国防理念、工业生态和地缘政治策略的碰撞”。



▲F-35的生产遇到了大问题

在海上,搭载到福建舰上的歼-35,将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海的关键。而自二战以来,从未遭遇这种级别挑战的美国海军,自然也只能通过F-35C应战,双方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还不知道,但过程肯定激烈异常。陆基歼-35A和F-35A在东亚的交手,也会随着歼-35A服役而变得常见。不过,有重型歼-20在背后加持,歼-35A实际上已经处于不败之地,区别就在于最终能赢多少。因此,未来F-35A的活动将会越来越艰难。



▲远道而来的F-35是要吃亏的

出口是真正的重头戏,“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认为双方性能大致处于同一级别,只不过F-35更加强调网络化、信息化平台作战,而歼-35则强调雷达、隐身性能和机动布局。说得直白点,双方空战时歼-35将凭借在空战上投入更多资源,而占据一定程度的优势(特别是在装备霹雳-15E的情况下)。F-35的优点则是平台通用性更好,执行非空战之外的其他任务时,表现更出色。



▲F-35现在就已经卖出去上千架了

F-35的全球化合作模式、领先近10年量产的时间节点,是实打实的优势。歼-35想在出口领域不被落下太多,就需要下重注,大胆出手。巴基斯坦作为中航工业对外展示先进装备的门户,本身又打赢了印巴空战,率先拿到并展示歼-35E,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