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式坦克重新成为焦点
具体来说,“Military Watch”网站认为,当西方“豹2”、M1A1坦克在乌克兰战场表现不佳,外界正质疑坦克未来生存环境时,从根本上改变坦克作战定位,真正拥有完成反无人机作战体系的100式坦克,实际上为全球提供了坦克发展方向。比传统125毫米坦克炮小一截的105毫米坦克炮,看似削弱了反装甲能力,难以承担坦克正面交锋的任务。但从鏖战三年多的乌克兰战场经验来看,现代战争中坦克对抗的例子屈指可数(最经典的一幕,应该是俄军两辆T-72M围攻乌克兰一辆M1A1,最终从后者侧翼将其击穿)。

▲使用105毫米坦克炮曾招来不少质疑
100式坦克携带的反坦克弹药,以及技术继续进步的穿甲弹,配合相对灵活的战术,应对这种极少数情况已经够用。而口径缩减20毫米,不仅意味着制造成本、难度降低,更使得坦克内部搭载的炮弹数量更多,自动装弹机的负荷、故障率也随之下降。至于非破甲类任务,105毫米坦克炮就更没有压力了。此外,100式坦克搭载的远程态势感知系统,使得其往往能先发现对手,并通过战术数据链,呼叫远程制导火力和无人机进行打击。这不仅能解决自身穿甲能力有限的问题,维持静默本身就是一种保护。

▲坦克之间对抗的实战例子确实屈指可数
复杂的全景观察体系,实际上包含光学、红外和低频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以提供360度全域感知信息。这对于全球其他所有坦克,都是碾压式优势,传统依赖目视搜索的模式已经彻底落伍。配有相控阵雷达的主动防护系统,配合同样先进的被动防护单位,对来袭导弹、无人机的防御水平,更是达到了史上巅峰。而混动设计,则为这一堆电子设备提供了充沛动力,同时也能降低坦克行动的噪声和热辐射,以增加隐秘性。

▲琳琅满目的电子设备都有其作用
这么一整套看下来,给人一种坦克从传统以硬件为主的武器,向依赖各类电子设备作战转型的感觉。对于这一点,“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创造性地使用“超视距地面作战”来描述。事实上,如果不考虑传统形象,以100式坦克表现出来的作战方式,其和战斗机还真没有本质区别——都强调电子防护、先进态势感知、注重隐蔽和远程突袭。从这一点来说,100式坦克还真的可以视为,对前些年15式轻型坦克设计理念全面强化,也不仅仅局限在山地使用的通用版本。

▲15式轻型坦克可以视为试水之作
100式坦克的问世,不仅让俄罗斯挂着四代坦克标签的T-14沦为背景板,更让英美投入大量资源发展的新坦克,尚未服役就已经落后。而西方现在最担心的是,像100式坦克这种全面革新战术的武器,并不仅单一出现,仅当下就涌现了歼-36、歼-20S、055和鹰击-19等一大堆。这意味着中国军事工业,不是在一两个领域领先,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超越。而西方在冷战后不重视军工的结果,就是“至少十年内看不到追上,甚至是接近100式坦克的可能”。

▲就连15式轻型坦克西方也没追上
其实国内官方在进行相关报道时,也提到了装甲作战,从之前的视线内近距作战,转变成视线外的远程作战,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作战系统,赋予了强悍性能,将作战从二维平面转到多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