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阵俄罗斯的空袭对乌克兰造成很大损伤
随着北半球冬季逐渐来临,取暖成为俄乌保障民生的大问题。俄罗斯前两天分两次动用超过1000架无人机,配合其他远程武器的空袭,对乌克兰天然气田、储存和运输设备造成重创,欧洲评估乌克兰这个冬季相当不好过,预计有“相当多的人无法获得足够供暖”。为了解释自己防空作战乏力,乌克兰总参谋部、空军均有高级军官出面,公开表示随着俄罗斯对“伊斯坎德尔-M”等远程武器进行改进,“爱国者”的拦截效率大幅降低。说白了,就是把锅甩给美国。

▲“爱国者”背锅倒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过,乌克兰也没有完全坐以待毙。其从10日开始尽可能出动远程无人机,对俄罗斯腹地的炼油厂和储油罐进行空袭。从现场情况来看,至少有五处能源设施被击中并燃起大火,但并没有超大型设施受损,对俄罗斯能源体系造成的损失仍然有限。真正凄凉的,是隶属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新罗西斯克”号潜艇。该艇是著名的“基洛”级最新批次,也就是基于几款出口型号,所衍生的自用版636.3型。首批六艘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全部服役,均隶属黑海舰队。

▲“基洛”636.3型是俄罗斯海军常规动力潜艇的绝对主力
由于新一代“拉达”级表现不佳,俄罗斯海军又增购了第二批六艘。按照原计划,这六艘应该交付太平洋舰队使用,但在俄乌战争爆发后,黑海舰队的636.3表现出不俗战斗力,于是第二批首艘“新罗西斯克”号在2024年9月被调往黑海。但土耳其拒绝开放黑海海峡,这艘潜艇只能以“加入地中海常驻舰队”的名义,以叙利亚为基地进行活动,牵制周围国家的部分战力。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叙利亚局势在2024年12月大变,连地中海也待不下了。

▲“拉达”级至今不拥有真正的战斗力
偏偏黑海舰队还需要“新罗西斯克”号的援应,所以这艘常规动力潜艇,只能在有限的补给条件下,尽量维持在地中海的部署。大约10天前,在地中海水下活动的“新罗西斯克”号上浮到水面,周围国家经过长时间监视,和泄露出来的燃油,判断该潜艇发生了火灾。但不久后潜艇重新下潜,并得到了同样在地中海活动的救援船支援。数日后,英国海军宣布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发现了这艘潜艇的身影,并投入军舰、战机进行跟踪。

▲监视“新罗西斯克”号的英国军舰
由于英法两国的夙愿(五月份印巴空战结束后,英国是最先承认歼-10CE战绩的欧洲国家),以及英吉利海峡的特殊位置,法国人并没有拿到这些信息。因此,等到“新罗西斯克”号走出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国西北部海域并上浮后,才会出现“被法国海军发现”的情况。总的来说,这是一艘远离后勤保障体系,又缺乏足够资源的常规动力潜艇,在长期部署后出现问题的典型例子。“新罗西斯克”号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连战斗力都无法保证,俄罗斯媒体还要摆出一副,“水底出击吓北约一跳”的样子,实在是有些离谱。

▲英国人是真见不得“阵风”好
怎么说呢,俄罗斯远程武器,尤其是远程无人机的优势,真的已经达到影响战局平衡的程度,美国为了避免失衡,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韪,放出了提供“战斧”的风声,可见其价值。但在陆上战场之外,俄罗斯海军表现确实乏力,“新罗西斯克”号进一步暴露了,黑海舰队被封锁出海口、地中海立足点丢失后,所形成的战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