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9月,川普前往北京与习近平会面
(德国之声中文网)杜塞尔多夫出版的德国《商报》以“中美之间的关税大战有失控的危险”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著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长期以来,中国领导人信心满满地断定华盛顿只会暂时对抗,其他时候则是保持克制。但是如今,在一个对中国不利的时刻,川普再次加码:附加关税、可能收紧出口管制、威胁取消10月底和习近平的会晤。”
“这看起来只不过是贸易战闹剧的又一章节,但实际上却有著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正在考验中国是否还能掌控其激化冲突之战略。北京方面的最新举措很难被解读为还击,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半导体企业高通展开反垄断调查、对稀土产品出口收紧管制的行为。这更像是在两国领导人举行会晤前的针对性挑衅。”
“美国对中国产品大幅提高关税也并不仅仅是处于经济压力,它同样也是出于政治算计。川普在国内正面临压力。北京持续关闭市场的行为让美国大豆出口额暴跌,农民正在对白宫施压。川普强硬反击也是为了避免显得软弱,同时也为谈判留一扇后门。这就是典型的川普作风,金融市场肯定会认真看待这一动向。”
“同样应该认真看待该动向的还有中国领导人。鉴于全球大量企业对中国的依赖,收紧稀土产品以及稀土加工技术出口管制堪称北京最为锋利的武器。不少人认为,北京此举是对美国打击中国科技产业的报复。但是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管制也有可能伤及自身。即便有著大量中国业务的亲密经济伙伴如今也认为北京的傲慢姿态正在威胁他们的生存。至于华盛顿,他们本来就对中国没什么耐心。”
文章接著指出,中国经济本身目前就面临著内需消费疲软、在部分关键科技领域依然没能摆脱对外国依赖的问题,但是习近平也因国内的压力而难以做出重大让步。作者认为,在这样的情形下,中美双方很可能会交替向对方提高关税、收紧关键产品的出口管制,导致事态螺旋上升。
“北京方面原本以为,华盛顿会在计划中的元首峰会前专注于缓和局势。然而,这次会晤却面临取消的危险,中国也在拿其费力打造的政治可预测之超级大国形象冒险。看来,这一次北京是失算了。可悲的是,中共领导层几乎从不让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肯定承担不起相应的内政代价。所以,一切迹象都表明,局势将进一步激化。”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中国使用‘拆弹小组’战术”为题,刊发短评指出,中国再次在对手疲惫时使出了杀手锏,而川普的回击显然也在北京的预料之中。
“中国几天前宣布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的举措出乎意料,因为近期种种迹象都表明中美关系正在缓和,川普与习近平即将举行会晤。”
“中国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加码发动攻势,说明北京已经为中美贸易冲突做好了准备,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
“川普的反应则一如既往:进一步提高关税。这些措施早已不再让中国感到恐惧,反而总是损害美国自身。这会提高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并让市场感到不安。看来,川普面对中国强势博弈的应对措施即将耗尽,习近平即将让美国总统无牌可打。”
《法兰克福汇报》的短评则以“习近平正在测试川普”为题,指出北京这次并非事后还击,而是主动出击。作者认为,这将进一步激化局势,还将进一步强化北京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
“中国的新规定规定不仅对美国企业,也对其他西方企业造成了严重后果。无论在中国境内还是境外,生产含有中国稀土产品的公司都需要获得北京方面的许可。即使这些产品在加工后再进行贸易也依然需要申请北京的出口许可。这不仅影响到美国,也影响到德国的无数行业。也就是说,中国正在变成主动出击的一方。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全球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将受制于北京的好恶——其后果将一直延伸到西方的军工业。如果没有稀土,西方军工产业就只能吃土。电动汽车和芯片同样如此。没有中国,一切都将无法运转。”
“在习近平主席和川普总统的峰会之前,中国领导层正在积聚谈判筹码。川普一如既往地回应:他威胁要提高关税。然而,习近平显然在贸易战中对自己的地位更加自信,不再畏惧贸易战。习近平这样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川普在稀土问题上很脆弱。中国的科技公司已经大幅减少了对美国半导体的依赖。北京现在不再偷运美国芯片,而是严厉打击进口。习近平由此削弱了美国最强大的武器。现在他正测试怎样才能打痛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