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中方上周一连串贸易反制重锤,彻底打乱了特朗普政府阵脚。就在情绪化重启对华关税讹诈两天后,特朗普当地时间10月12日又释放出愿与中国达成协议平息紧张局势的信号。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不要担心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此后美国股指期货当晚出现上扬。同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中称,希望中国“选择理性之路”。
TACO是“特朗普总是退缩”的英文缩写,常被用以戏谑特朗普在政策执行中表现出反复无常和最终妥协的倾向。
彭博社12日报道形容,特朗普和万斯的言论表明,美国一方面想继续施压,迫使中国撤销最近的贸易反制举措,另一方面也试图安抚市场,表明中美针锋相对的升级并非不可避免。
“别担心中国,一切会好起来的!”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想要帮助而非伤害中国。
分析称,特朗普这是暗示为两国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又发出隐晦的威胁,即全面贸易冲突将造成伤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认为,特朗普的言论较之前出现转变,似乎暗示他可能不会兑现加征关税的威胁。

10月12日,美国马里兰州安德鲁斯联合基地,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前往中东前与记者交谈。 视觉中国
同一天,万斯在福克斯新闻节目中受访时称,一旦两国争端继续下去,特朗普握有更多筹码,他呼吁中国“选择理性之路”。
“这是一场必须小心应对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回应。”万斯称,如果中国愿意保持理性,美国也会如此。
他还补充道,自己周末与特朗普进行了交谈,特朗普“珍视”与中方的友谊,自己和特朗普都希望不必对中国动用更多筹码。
他不忘施压称,如果中国“选择切断世界对其生产的部分商品的获取渠道”,这种良好关系将受到威胁。
当地时间10日,特朗普重启对华关税讹诈后,美股再遇“黑色星期五”,遭遇六个月来最严重的抛售。
当天,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下跌878.82点,跌幅1.9%;纳指下跌820.20点,跌幅3.56%;标普500指数下跌182.60点,跌幅2.71%。纳指、标普500指数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美国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蒸发约7700亿美元,特斯拉跌超5%;亚马逊跌近5%;苹果、Meta跌超3%;微软、谷歌跌超2%;英伟达跌4.89%。
而在特朗普此次释放愿缓和局势的信号后,美国股市期货出现上涨。截至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2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期货上涨0.8%,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上涨1.0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期货上涨1.34%。
对于特朗普10日的关税威胁,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中国问题专家丹尼斯·怀尔德表示,特朗普的反应恰好符合中方预期,也就是情绪化应对。
威利·雷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前商务部高级官员纳扎克·尼卡赫塔认为,无论特朗普如何抉择,中国都不太可能退缩。
“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谈判,但他们完全误解了中方,”尼卡赫塔说,“这一次,中国不会向威胁妥协。而且,看着美国市场下跌,中方会认为美国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0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近期中方相关经贸政策措施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10月9日,中方发布了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这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
发言人说,长期以来,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众多产品实施单边长臂管辖措施。特别是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短短20多天时间,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美方的行为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双方经贸会谈氛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发言人强调,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对于关税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中方敦促美方尽快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为引领,维护好来之不易的磋商成果,继续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各自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特朗普恐吓战术失效,万斯见势不妙打圆场,罕见对中国释放善意
特朗普的恐吓战术彻底失效,美国副总统万斯见势不妙,立马出面打圆场,罕见对中国释放善意,还提出了一个请求。

(特朗普)
据多家媒体10月13日报道,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强硬威胁言犹在耳,美方的态度就迅速软化了。就在特朗普高调宣称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的关税后,中方没有丝毫退让,反而接连祭出重磅反制措施,对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关键领域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连串动作,不仅打乱了特朗普政府的部署,也让美国资本市场率先崩盘。据报道,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暴跌,恐慌气氛迅速蔓延。短短两天后,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突然“变脸”,前者在社交媒体上喊话“不要担心中国,一切会好起来的”,后者急忙出面打圆场,罕见对中国释放善意,还呼吁中方如果“保持理性”,那么特朗普也将“采取理性态度回应”。

这番反转,正是美国虚张声势的又一次失败。特朗普在宣布对中国加税时的姿态,仍是他惯用的“恐吓外交”套路——先制造恐慌,再威逼对手在谈判中让步。然而,中国的应对显然让他措手不及。
中国商务部明言,中方不愿打关税战,但也不怕打。出口管制稀土、锂电池、超高强度材料等措施,堪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直击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链软肋。要知道,稀土是芯片、电动车、军工设备的命脉,而美国在这些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早已根深蒂固。面对中国这一招,华盛顿再怎么叫嚣“去风险”,也无非是掩耳盗铃。

(中方掌握战略主动权)
特朗普的失算在于,他仍旧活在过去的幻觉中,以为加关税就能让中国屈服。事实上,自2018年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的制造业体系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供应链、科技自立、产业升级等方面更趋完善,经济韧性已经全面提升。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被动挨打的“世界工厂”,而是拥有完整产业闭环和庞大内需市场的经济巨人。特朗普所谓的“100%关税”看似吓人,但真正受伤的,却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
眼见局势失控,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出面“灭火”。美国副总统万斯的表态更显外强中干——在强调美国“有更多筹码”的同时,他又劝中国“保持理性”,并暗示特朗普“愿意以理性谈判者的姿态应对”。这种一边放狠话、一边递橄榄枝的表态,说白了就是变相求和。美方清楚,若真把关税加到100%,全球资本市场的下一次剧烈震荡,将直接冲击美国的中期选举和经济基本盘。

(中国出口势头旺盛)
更重要的是,美国如今根本无力长期承受高关税战的代价。制造业回流计划已沦为空谈,国内通胀居高不下,能源与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而财政赤字却创下新高。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中国,而在于自身的“去工业化”病灶。
特朗普想用关税重建制造业,其实是缘木求鱼。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没有充足的熟练劳动力,美国再高的关税,也无法让生产线从中国搬回去。事实证明,中国才是全球唯一具备全产业体系的国家,这种体系优势才是决定性战略资源。
万斯的打圆场,也暴露出白宫内部的焦虑。他急忙出面“灭火”,希望中方“保持理性”。但问题在于,中国的理性从未缺席,缺的恰恰是美国的诚意。

(中美博弈)
这一次,中方的强硬不仅是战术反击,更是一种战略自信的体现。中方没有情绪化地回应美方讹诈,而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完善出口管制体系,向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不会任人宰割。特朗普所谓的“极限施压”,在这种稳健而冷静的反制面前,显得愈发幼稚。
如今的中美贸易局势,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方不再被动防守,而是具备主动调控和精准反制的能力。美国若继续以“恐吓”手段谋求谈判优势,只会一次次自食其果。特朗普政府的这次软化,不过是现实重击下的必然反应。特朗普若真想“让美国再次伟大”,首先得学会尊重对手的力量,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在失败的恐吓中,暴露自己的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