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街头乞丐到医生 中国奇迹医师李创业的故事(组图)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吕嘉鸿Role,BBC中文记者Author,薇贝克·维内玛(Vibeke Venema)Role,BBC国际台记者


37岁的中国医师李创业,他的人生经验以及克服身体残疾(身障)攀爬中国名山的故事,今年在中国互联网上感动了许多人。他出生不久后罹患小儿麻痹,九岁时被欺骗成为“乞丐集团”的童工,16岁之后才正式受教育。如今在中国西部行医救人的李医生向BBC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经历。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图像加注文字,李医师热爱登山,他已经爬完了中国五岳名山,并登上长城。

1988年,李创业出生在河南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才七个月大就得了小儿麻痹,从此走不了路,只能蹲着用脚跟慢慢挪。他向记者说,小时候自己好想跟别的小孩一样,背个书包去上学,但老是被笑。有些小孩甚至说他是“废物”,还说他“只会吃饭,啥用都没有”。

“这让我好难过的。”李创业说。

九岁那年,务农的父母听说做腿部手术后就能走路,贫穷的家庭就东拼西凑,筹钱给他动手术。李创业说,当时对这手术抱着大希望。“在病房养伤的时候,其他小孩都哭个不停,我却一直笑,因为我觉得,很快就能走路了,像正常人一样。”他说。

可是手术没成功,他的走路梦想就这么破碎了。李先生说他一下子掉进很深的低潮里,觉得活着没啥意思,甚至跟妈妈说,不如死了算了。


当时,妈妈听了苦劝他别放弃:“我们养你,到老了还有个人能跟我们聊天啊。猫狗不会讲话,你至少能跟我们说话。”

这话戳中他心里:“我想起爸妈和家人为我付出那么多,借了那么多钱,我就忍不住哭了。我知道,我得活下去,不光为自己,也得为他们。”李创业说。

没多久,刚好有个外地人来村子里,专门找残障小孩去庙里卖香。他当时跟李创业许诺说,以后每月寄回家的钱,能顶父亲一个月的收入。

“爸妈死命反对,但我觉得这是个机会,能赚点钱,帮家里减少点压力。”李创业向记者说。因此,九岁的他就决定跟那人走了。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图像加注文字,李创业在登山时会开直播,受到广大中国网民的鼓励并感动许多人。

街头行乞那些年

但是,那份工作承诺其实是个骗局。

李创业说,那个陌生人其实是搞乞讨的,接下来的七年,他被迫跟其他身障小孩和一些成年人在街上乞讨。

李先生忆及,第一晚跟这位新“老板”在一起时,同行有个小孩警告他要好好干,不然会被打。这话没错。第二天早上,李创业就被丢在路边,没穿上衣,手里拿个碗要钱,腿还被扭到背后,摆出那种能博取更多同情的姿势。他说,一开始不明白为什么路人会往碗里放钱,直到有人问他为什么要乞讨,应该去上学才对。

“在家乡,乞讨是丢脸的事。我没想到自己就是在干这个。一旦意识到我是在当乞丐,我就崩溃了。”李创业说。

李创业一天能赚几百元人民币,在1990年代的中国是不小的数目,但全进了老板的口袋。“如果我赚得比别的小孩少,他就说我偷懒,有时还打我,”他说,“所以那几年真的很苦。”

他说,那些年来,其他小孩有的跑了,有的被警察送回家,但李创业却坚持留下来,原因想帮家里分担。警察来询问协助时,他拒绝了,坚持说自己是跟亲戚在一起。

七年来,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到中国各地乞讨。

“感觉就像活在地狱里。我很丢脸,不敢跟人对视,腿扭得很不舒服,就是为了博取怜悯。我总是祈祷明天下雨或天黑,好不用出去乞讨。”他告诉BBC。

每到春节除夕夜,他都会打电话回家,安慰爸妈说一切都好,不用担心。“但挂电话后,我就躲在房间哭。我不能告诉他们我在街上乞讨。”他说。

即使现在,20年过去了,那创伤还在。“乞讨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心理伤疤——我还会梦到那些年,醒来时发现只是个梦,才能松口气!”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图像加注文字,李医师在华山。他还将人生旅程比喻成爬山:一步一步都不同,也有不同的挑战。

人生新篇章

16岁那一年,他已经在街上乞讨七年了,但事情有了变化。

那天李创业在街上捡到一张报纸,发现自己只认得出自己名字这三个字。16岁的他便下定决心要回家上学,“我不会读不会写,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想。

那时,政府也推出了新政策,将利用残疾儿童乞讨定罪。李创业也听说家里经济好转了。他跟“老板”说想回家,就被放行了。

跟爸妈团聚后,他们才知道他这些年怎么过的——李创业气疯了,原来那个骗子给父母的钱远少于承诺。

在父母支持下,他插班读小学二年级,同学都比他小10岁。

第一天上课,小孩们围在桌边好奇的看着他,但他不在乎。

“我一点都不难过——之前受过那么多嘲笑和苦头。现在当学生,我只想专心读书。”他说。

李创业成了班上最用功的学生,虽然身体状况让去厕所这种事都超费力。“上厕所得花好大功夫,所以我在学校常忍着不喝水。”他笑着说。

凭着不放弃的决心,他九年内完成了小学和中学。他会邀村里小孩来玩,然后拜托他们帮忙写作业。

申请大学时,身体限制了他的选择,但能报医学系。他想:“如果当医生,或许能研究自己的病,帮家里省钱、救人,还能贡献社会。”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图像加注文字,大学时期,他每天花上几小时通勤。他说最辛苦的时候是下雪天。

李创业25岁那年考上医学院。那里的设施比较友善,但他觉得实习课最难熬。他说:“同学们轻松跟着老师去探视病人,或在医院病房间跑来跑去,但我因为行动不便,超吃力。别人一天学会的东西,我得花好久。”

李创业希望自己变强壮点,就决定开始爬山。第一次爬泰山,花了五天五夜才到山顶。他说,手脚裂开流血时,他没放弃,就用屁股一块块石阶往前挪。

即便行动不便,登山仍是李医师的热爱,今年夏天,他分享爬山影片后,瞬间在网上爆红。

现在李医生在新疆开了个小乡村诊所,一天24小时随传随到。病患都叫他“奇迹医生”。

“亲手照顾病人,帮邻居改善健康——这比什么都让我满足。”他说。

他的故事传到全球华人圈,他说自己都吓一跳,但盼望能改变公众对残疾人士的看法。

“有些人觉得残障人士没用。我几次走进餐馆时被误认成乞丐,有人过来说这里没饭给我吃。我就笑笑走开——其实大多数人其实挺善良的。”他强调。



图像来源,Dr Li Chuangye

图像加注文字,李医师当下在新疆行医。他与街坊老小相处和乐融融。

“那七年很痛苦,但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很多人问李创业,为什么不报警抓那个坑他的人。“我决定把过去的事当成过去,”他说。“那七年很痛苦,但那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李创业的经历也改变了他的看法。“能上学后,我就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或批评。我发现那些东西没有意义。我想把时间精力都用在读书和追求梦想,”他说。

他说很多身障人士“往前走很难”,因为怕被评头论足或嘲笑。“但对我来说,那不是重点。我在校园或城市里蹲着或爬着移动,上课、参加工作坊,或帮几百个残障朋友解决问题。我觉得自己这样看起来挺好的。我不再管别人怎么看我。”

对大众,李医师给的建议是:“我们的人生就像爬山——爬完一座,前面还有一座。我们永远在努力前进。”

“我觉得,人要永远保持正面、乐观,绝不放弃梦想。”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