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件的开端源于苏诺玛县的自动车牌识别系统。8月1日,警方接获通报,指出一辆特定车辆可能涉及所谓的“礼品卡掏空”骗局。嫌犯的作案方式通常是将货架上的合法礼卡包装拆开,记录或篡改卡号与密码,再将卡片重新封装。
当毫不知情的消费者购买并激活这些礼卡后,嫌犯便能立即转走资金,使得礼卡在使用时变成空壳,甚至PIN码保护层也常常被破坏。
8月7日,警方发现这辆可疑车辆频繁出现在罗纳特公园、派达路玛和Sebastopol的CVS门市。
一名卧底警员进入店内,发现车上一名男子正在对礼卡动手脚,并携带大量卡片。该男子被确认是29岁的赵永胜,来自南加州的艾尔蒙地。
不久后,警方在Glen Ellen地区拦截了这辆车,当场逮捕赵永胜以及车上另一名嫌犯,33岁的李志鹏,来自蒙特利公园市。
在车辆内部,警方发现了一万张按门市分类打包的礼品卡、七千美元现金,以及一本记录超过两百家CVS门市礼卡信息的账册。
进一步调查表明,两人不仅在北加州多地的CVS下手,还涉足其他连锁零售品牌。大约一周后,警方又在他们租住于海沃市的一间旅馆房间里搜出额外一万五千张礼品卡,使案件涉案卡片总数超过两万五千张。
两人随后被控六项重罪,包括入室盗窃、重大窃盗、窃取与伪造存取卡信息、伪造与共谋等。
8月8日,他们在苏诺玛高等法院过堂,并以十万美元加重保释金收押。目前,李志鹏仍在押,预计10月3日再次出庭。赵永胜则一度获释,但因违反保释协议,法院已在9月5日对其发布通缉令。
自案件发生以来,调查人员已与零售商合作,将可能被篡改的礼卡下架,以减少消费者损失。警方提醒民众,在购买礼品卡时必须仔细检查是否有被动过手脚的痕迹,比如外包装边缘的撕裂,拉环是否有割痕,品牌标识和颜色是否异常,PIN码覆盖层是否皱折或刮损。
如果购买后发现礼卡余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符,或怀疑礼卡被篡改,应立即联系零售商并向当地警方报案。
这起案件显示出礼品卡诈骗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化的犯罪模式。礼品卡原本是节日赠礼和日常消费的便利工具,但在监管和防护不足的情况下,反而成了不法分子的牟利手段。
北加州警方破获的这一案件规模空前,也给公众敲响了警钟:在日常购物中,即便是一张小小的礼品卡,也可能暗藏风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或看法:你在超市买过礼品卡后发现异常吗?你认为零售商、监管部门该如何加强防范?大家多留一个心,共同避免被“你花钱他赚钱”的骗局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