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表面的繁华移开,就会发现,这份所谓的韧性更像是一种“硬撑”。
俄罗斯经济目前确实并没有被彻底击倒,但它正在急剧地透支未来,并有可能走上“经济军事化”的不归路。
首先,问题出在“油气安全垫”的幻象。
撑住俄罗斯经济的第一块支柱自然是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仍然是其财政命脉。
202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额高达2180亿美元,看上去几乎没有被制裁打垮。可问题在于,这个漂亮的数字背后掩盖了一个真相:俄罗斯的原油被迫大幅打折出售。
以印度为例,它如今是俄罗斯最大的买家,却从中占了很大的便宜。
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80美元时,印度买到的俄罗斯油往往只有60美元。20美元的巨大差距,足以让俄罗斯财政在维持数字漂亮的同时,实际收入却大打折扣。
“花钱赚吆喝”的成分,非常大。
更何况,欧洲市场一关,俄罗斯必须依赖远洋运输和高昂的保险费用,仅这一项就让莫斯科在2024年额外损失了超过百亿美元。
也就是说,俄罗斯靠着油气赚到的钱,并不是一种稳固的收入,而是一种打折的妥协。表面看似稳定,实则是建立在被动的依赖和沉重的代价之上。
这种“竭泽而渔”的状态,又能持续多久?

第二,庞大的军费开支带来了恶性通胀。
俄政府2024年的国防开支突破1000亿美元,占到预算的三分之一,比医疗和教育加起来还要多。
坦克、大炮、导弹生产线日夜不停,但医院的床位却在减少,学校的教师工资迟迟得不到提升。
这样的财政结构意味着,俄罗斯必须以牺牲未来换取今天的战斗力。
居民的生活感受最为直接:食品价格上涨,通胀飙升,养老金购买力下降。2025年通胀率虽然有所下降,但重回高通胀的概率又在攀升。
为此,俄罗斯央行不得不把利率拉到16%,试图压住物价,可高利率又让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房地产行业率先撑不住,大量项目烂尾,企业破产风险也开始激增。
“按下葫芦起了瓢”,战争下的经济本来就很难搞好。
在贫富差距巨大的莫斯科街头,依旧可以看到豪华跑车和奢侈品,但在更广阔的内陆地区,物价上涨和工资停滞正在啃噬普通人的生活。宏观数字掩盖不了民生的困境。

第三,是技术与产业的“隐性流血”。
比财政赤字更致命的,是产业和技术上的流血。战争让俄罗斯几乎与全球高端产业链脱节:芯片买不到,半导体设备进不来,飞机零部件缺失,只能通过中亚和中东的“灰色通道”绕路进口,价格贵不说,还不稳定。
俄罗斯的工业正在发生悄无声息的结构转移——越来越多的产能被用来生产军工产品,而民用产业却日渐萎缩。
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例子。外资车企大批撤离后,本土品牌接手市场,可2024年的销量比战前跌去了四成。很多城市街头的汽车展厅已经变成了空壳。
与此同时,人才流失正在侵蚀俄罗斯的未来。
过去三年,超过50万高学历人才因为逃离战争而离开了这个国家,其中大量是IT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短期内,这并不会让经济崩溃,但长远来看,等于切断了创新的根基。
一个没有科技产业、民用产业支撑的经济体,今后只能越走越依赖资源和军工。
有人会说,俄罗斯不是已经找到了替代方案吗?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阿联酋这些国家转口贸易,继续获得零部件和设备。
的确,2024年吉尔吉斯斯坦对俄出口同比增长了近80%,这显然不可能只是它自己生产的货物。
关键在于,这条通道并不是免费的。
中亚的中间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企业却要付出比战前高出三到五成的成本。而且,这种渠道随时可能因为二级制裁而中断。美国财政部已经盯上了这些“灰色贸易”的漏洞,一旦出手收紧,俄罗斯的补给线就会再次遭受打击。
一边低价卖油,一边高价买货,这种畸形模式又能撑多久?
第四,社会撕裂的暗流。
经济问题最终会回到社会。通胀、收入下降、就业紧缩,这些都在加剧俄罗斯社会的撕裂。
俄罗斯GDP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仅1.2%,比2024年同期的4.8%下降明显。
大城市依旧能感受到军工订单带来的繁荣,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工厂倒闭、就业机会减少,年轻人不断外流。我前几年在欧洲旅居期间,就遇到非常多的俄罗斯年轻人不得不迁往欧洲生活。
2024年,俄罗斯贫困人口比例升至13%,比战前上升了两个百分点。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收入几乎只能勉强覆盖食品和取暖费用,买房、消费耐用品早已是奢望。
市场研究显示,2024年耐用品消费下降了近两成,这意味着人们的消费信心正在急剧下滑。
这种矛盾不会立刻引发社会动荡,但它会积累成一种长期的不满,可能会导向社会动荡。

最后:解决问题的时间窗口正在缩小。
俄罗斯到底是一个大国,它的经济并不是明天就会崩溃。油气还能卖,军费还能支撑几年的消耗,卢布还在运行。
但从结构上看,俄经济已经陷入了一种危险的平衡:一边依靠打折出售的能源维持收入,一边用超高的军费和利率透支未来。
同时,还在迅速丧失新兴产业和民众的消费信心。
长期陷入战争的代价,就是未来发展空间的消失。
原本可以用于教育、科技、医疗的资源,被投入到导弹和炮弹里;原本可以为未来产业培养的年轻人,选择了背井离乡。
俄罗斯经济的今天,是在用明天做抵押。
或许,它还能再撑几年。但每一天的延续,都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又一次削减。
战争给俄罗斯带来的,并不是走向繁荣的机会。因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会因为战争而改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期支撑这样畸形的战争经济模式。
但俄罗斯依然不愿意停战,因为停战可能意味着更大的代价:经济问题因为缺少军事的掩盖而彻底暴露。
那么,我们所能想象到最危险的一条道路,就是“经济军事化”。如果不愿意停止战争的俄罗斯真的走上这条道路,对俄罗斯人民来说,将意味着极大的生活痛苦。
更可怕的是,如果俄选择不停战,美国将会加大对俄制裁的力度,本来就脆弱的经济将会雪上加霜。
总之,俄罗斯经济正在以一种缓慢而痛苦的方式消耗自己。正如一位俄罗斯学者所说:“战争不会立刻摧毁俄罗斯经济,但它会让俄罗斯的未来越来越短。”
从今天回望,这句话比任何数字都更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