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名30岁的女子因法律原因不得公开姓名。她在2022年通过WhatsApp安排的一次毒品交易中,将一袋粉红色塑料袋装的甲基苯丙胺交给一名卧底警官时,被新州警方抓获。
警方随后在她位于悉尼的公寓执行搜查令,并在她的工作地点将其逮捕。
这名中国公民同时是香港永久居民。她在2014年19岁时以工作签证来到澳大利亚,先后在餐饮和零售业工作,之后获得学生签证学习英语和其他课程。
她在出庭时需要粤语翻译的协助。
2023年,新州地方法院判处她6年9个月监禁,她对供应大量商业数量违禁毒品的指控认罪。
她对刑期提出上诉,刑期在去年被刑事上诉法院减至4年6个月,最低服刑期为3年2个月。

她将在明年4月22日有资格获得假释。
2023年6月,她获批一份过渡签证,但在2024年7月被强制取消。她请求复核,但在今年6月,移民部长的代表决定不撤销该强制取消。
随后,她将这一决定上诉至行政复审法庭(ART)。
最终,ART推翻了移民部长的决定。
该女子的身份受到法庭保密令保护。
ART裁定,尽管她因严重犯罪记录未能通过《移民法》中的品格测试,但“她与澳大利亚的联系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支持撤销签证取消的决定,尤其是因为这对申请人的澳大利亚公民伴侣及其家人的重大影响”。
ART资深成员Meenakshi Sripathy在裁决中指出,她在澳大利亚“合法居住了相当长的时间”,有“良好的康复前景”,再犯风险“较低”。
“证据显示,她在持学生签证期间完成了多项课程,更重要的是,自2020年至今,她与一名澳大利亚公民建立并维持了一段稳定关系。”她说。
法庭接受其伴侣的证词,认为“如果申请人的签证继续被取消,她将无法申请伴侣签证在出狱后与其伴侣共同生活,这将对伴侣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她的签证被维持取消,“申请人与伴侣共同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她的伴侣永久移居澳大利亚境外”。

Sripathy表示:“这将迫使他离开自己的生意、家庭,包括情感和经济上依赖他的母亲。法庭认为这会带来重大影响,并对他及其大家庭造成困难。”
她的伴侣之母也在法庭上作证。
“当被问到如果儿子不得不去香港生活,她的反应是这将非常糟糕,她会极度痛苦。”Sripathy女士说,“她的儿子作证称,目前他在经济上帮助母亲支付房租。”
法庭听取证据显示,她的伴侣“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始终支持她,并定期到监狱探望”。
Sripathy表示:“法庭接受,若她与长期伴侣被迫分离,将会造成情感上的困难,如果伴侣无法或不愿意跟随她一起生活,这种困难尤为严重。法庭认为这对撤销取消应予以一定考量。”
不过,Sripathy并未接受该女子在ART诉讼中首次提出的新说法,称自己是被香港黑帮组织成员“Eric”胁迫送毒,对方威胁了她的家人和男友。
“法庭对申请人辩解的真实性存有疑虑,即她被一名涉黑的同事强迫递送毒品。”Sripathy女士说。
“法庭认为这一说法缺乏可信度,因此不予采纳。”

政府方面在法庭上辩称,申请人不断变化且前后矛盾的犯罪解释导致“负面可信度评估”,表明其尽管风险较低,但仍存在“不可接受”的再犯风险。
“法庭不同意。”Sripathy说。
“她此前无犯罪记录,获准保释并在还押5个月期间无任何问题,证据也未显示其存在犯罪诱因。没有任何吸毒或成瘾迹象,没有反社会人脉,且有稳定的就业和家庭关系支持。法庭据此认定申请人对澳大利亚社会再犯的风险较低。”
ART是去年成立的,取代了原行政上诉法庭(AAT),负责审理约400部联邦法律下的裁决,包括移民与公民身份、社会保障支付、子女抚养、国家残疾保险计划(NDIS)以及税务。
若ART推翻签证取消或拒签决定,移民部长或助理部长仍可介入,维持原决定。
若发生这种情况,申请人仍可向联邦法院寻求司法复核。
“对本政府而言,社区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内政部长Tony Burke在一份声明中说。
“本案之所以能进入ART审理,唯一的原因是部门已取消了该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