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截图显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他还表示“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最后,贾国龙称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9月13日晚,罗永浩发文宣布西贝预制菜事件告一段落。他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表示要忙正事了。

罗永浩此前连续发文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引发网友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称将起诉罗永浩,并公布相关食物图片,旗下餐厅还推出“罗永浩菜单”,强调西贝不是预制菜,同时开放后厨供查看菜品制作过程。
但媒体发现西贝使用的食材多为速冻、冷藏产品,儿童餐使用的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4个月,引发大量争议。
人民日报:预制菜讨论中的3个如何,值得思考
连日来,预制菜话题“搅动”舆论场。此事引发全民关注,不仅在于它关乎日常餐饮,还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关乎某家企业,还关乎行业健康发展。在纷扰一时的热议中,与其站队,不如站“对”: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在热议中寻找治理良策。
如何更清晰界定预制菜标准?如何减少信息不对称?如何在便捷服务的同时确保餐饮品质?预制菜讨论中的3个如何,值得思考。
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餐饮业发展,终究要服务于人。
餐饮业发展,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满足公众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刚需。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史记:罗永浩、西贝相争记
有贾国龙者,草原人也,好为庖厨之业,志为烹饪,戊辰岁(1988年),于敕勒川设食肆,曰西贝。
历三十七载,西贝益大,天下皆有,麾下多多,诚一盛事也。
罗永浩者,世称锤子,好创业,善诙谐,其为人体腴,目细,踌躇欲大为,然时运参差,所遇不偶,归来负债如山,不得意,乃攘臂高呼于网路,东西卖货乎朝夕,虽富贵不成,然大名满神州。
乙巳岁,初秋,一夕,罗生至西贝,与朋辈饮,点菜十三道,饮食毕,并无异。
侍奉者送之门外,问曰:“罗生此饮何如?”
罗生无他语。
俄而,罗生忽书事于网,曰:“吾今日食预制菜,意甚恶。”
其文甚短,然以其有大名于南北,故而天下人大惊,曰:“不意贾生以预制菜待我辈。”
明日,登门西贝者减以数十万计,又数日,减以百万计。
贾生大惊,召左右问曰:“罗生谤我,为之奈何?”
左右曰:“动不如静。”
贾生曰:“不然,罗生既害我,我若无所对,则任其欺我,此恨何能忍。”
乃遍告天下人,召好事者,至于庖厨,示其烹饪取材之事,曰:“父老可见,预制何在?我无愧诸君。”
然见之者曰:“贾生之厨,鱼肉之类,多自冷柜出,非自然也。”
贾生曰:“预制者,非预制菜也。”
罗生闻之,曰:“呜呼,吾非恨预制菜也,乃恨其隐而不宣也。预制菜可为,然隐而不告则不可为。”
此事历数日,贾生、罗生皆不相让,然访之民间,是罗生者居多,何哉?以众生恶预制也。
事尚未定论,且待之。
太史刘曰:
食之美也,非唯味之美也,乃诚信之美也。愿天下食肆皆诚信,食之者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