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门”判赔220万 未成年人缺德的代价(组图)

海底捞“小便门”判赔220万,未成年人“缺德”的代价

220万元赔偿对普通家庭来说相当高昂,但明确了监护人必须尽到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曾引起广泛关注的海底捞“小便门”,近日迎来一审判决。上海市黄埔区法院判决未成年人唐某及其父母、吴某某及其父母向海底捞赔礼道歉,并赔偿各项损失共计220万元。

事情发生于今年2月,这两名17岁的未成年人在海底捞用餐之后,先后站上餐桌向火锅内小便,并且相互拍摄视频。视频传至网络,引发舆论哗然。也对海底捞的品牌形象,构成了极大冲击。

当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对门店造成的负面影响,海底捞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不仅将涉事门店的餐具全部销毁换新、深度消毒,更对当日时间段消费的客户全额退还餐费,并进行订单付款金额的十倍补偿。



企业的快速反应,在一定程度避免了商誉受损。可是这无妄之灾,到底能不能讨回公道,成了一个很大的疑问。

两名未成年人事后均被行政拘留。这固然体现了“违法必究”的原则,捍卫了公序良俗的底线,可是企业商誉受损且付出了高昂的经济代价,这笔帐怎么算?现在法院的裁决给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答案。

法院判决在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当事人及父母在指定报刊上道歉,这是道德教育层面的应有之义。而在经济损失赔偿方面,法院进行了量化:餐具损耗费和清洗消毒费13万元、经营损失和商誉损失200万元、维权开支7万元。判决特别指出,如果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应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不足部分由父母赔偿。除了可以直接计算的现实损失之外,商誉损失也得到了充分考虑。

可以说,这是一堂“道德与法治”的公开课。在普通人看来,往火锅里小便并拍视频传播,是一种个人的“缺德”行为。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怎么尽可能减少“缺德”危害社会,就需要明确教育的主体。220万元赔偿对普通家庭来说相当高昂,但明确了监护人必须尽到教育未成年人的责任,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这个判决也给遇到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应对模板。企业的正当经营如果受到冲击,不妨果断采取维护商誉损失的措施,付出的经济代价事后再去找作恶者索赔。法院会支持包括商誉损失在内的合情合理的索赔主张。这对于企业的合法经营、对于营商环境,都是最好的呵护。

道德如果只是口头说教,就可能失去相应的感召力。有了法律的明确,则更能发挥惩恶扬善的功能。这一判罚案例,无论对于那两位未成年及背后的家庭,还是对于全社会,想必都是极好的教育。一个自以为是的“恶作剧”,很可能给别人带来严重伤害。作为社会主体,应该有起码的自省意识。自己意识不到,等到法院教你“做人”的时候,代价未免就太大了。


海底捞撒尿的17岁男子,该被宽容吗?


半年前的海底捞小便门有了一个后续:一审判决,两未成年父母赔海底捞220万,两未成年公开道歉。



赔偿金不小,但和海底捞索赔的2300万有明显差距,也无法覆盖他们对4109单顾客做出的补偿。

我们三月时就此事写了文章,一直没发,放后台了。今天翻出来给大家看看事情的来龙去脉。



中国餐饮史最贵赔偿、17岁男孩、尿在火锅里、海底捞、恶意传播、古驰……

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就是最近的餐饮事件。



事情发生于2月24日。

两位外地来的17岁男子,来到了海底捞上海外滩店。

一顿胡吃海喝后,其中一个穿价值5000元古驰鞋的男子跳上餐桌,拔出生殖器,对着空盘子和还在沸腾的火锅开始撒尿。



但尿液并未全部坠入锅中,一部分也溅了旁边的纸巾和杯子。

如此无理举动本该被喝止,但旁边的哄笑声很明显是在夸他很强。

这个短视频在网上得到传播时,网友发现发布者的IP地址是北京,第一段视频的文案还说:让大家避雷尿锅。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想这么做的人是谁,海底捞也想。

2月28日,海底捞从网络发现相关视频,但因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地点,向多地警方报案,并启动全球1400余家门店自查。

3月6日,通过数据比对和警方协助,确认事发门店为上海外滩店,涉事人员被行政拘留。



3月12日海底捞通报“上海男子火锅排尿”事件,海底捞决定十倍补偿2月24日至3月8日在海底捞外滩店消费的4109单顾客。

大品牌、好服务,海底捞还是受害者,而且这一赔又是惊天赔偿,应该大团圆收场吧。

但很多人还有怨言:“早干嘛去了,一开始就这样不就好了吗?”



一半认可一半吐槽。

但说起来,我们可能低估了海底捞工作的难。

 为什么网友对海底捞颇有微词?

海底捞本身亮点在于服务,但起初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公关是一场灾难。

因为3月8日警情通报出来后,海底捞第一时间转发和评论,但他们说的是:



翻译一下:

我们要追究恶意传播者的责任;我们要给撒尿男子一个机会,不要网暴他家。

措辞本没啥大问题,但网友想不通了。

我昨天刚刚帮你撑场子,骂撒尿男子,你今天就发文说我做得不对,他做的不算过分。

所以很多人以讹传讹说,都在说“保护17岁男童”?



并不是说媒体这么写过,也不是海底捞自己说的,而是网友不满后的添油加醋。

这点不满和误解也在海底捞绝赔偿后消除了。

其实海底捞在警情通报出来后第一时间就提起民事诉讼申请了。



 为什么这么晚才找到门店?

首先,海底捞第一时间知道事情。但问题在于两男子拍的很隐秘,只有那个动作,甚至墙壁装饰都看不清。

更别说一开始曝光的IP里还有外省市的,这容易带来误导。

后来他们才发现事发包厢里,而包厢是没监控的,最后还是在警方协助和自己数据对比情况下才确认的。

 为什么当时没发现尿,不是说尿有骚味吗?

因为新鲜的尿味道很淡,加上房间里火锅味道重,很难闻的出来。

 为什么换锅清洗了,网友还有心悸?

从健康上来说,商业洗碗机的杀菌灭毒烘干功能非常完善,一个锅就算被尿尿过,只要用了洗碗机也能洗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但问题是,人吃东西需要胃口,当心理犯恶心时,顾客一吃火锅就想起男子撒尿事件,那谁还吃得下?

这就是大家为什么因为某个品牌一次卫生丑闻彻底不吃的原因。

不是因为他家真的不卫生了,而是膈应人。

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底捞给出了天价赔偿

对2月24日00:00至3月8日24:00期间在海底捞上海外滩店堂食消费的4109单顾客,将全额退还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



很多网友觉得是第4109号单的客人能拿到现金补偿,其他人没这么幸运。



这也是一种误读。

事实上就是在那13天里,在外滩店堂食的所有顾客,共消费了4109单,而这4000多笔单子将获得赔偿。

此前的天价赔偿记录,由胖东来创造。

在6月9日至19日期间购买擀面皮和香辣面的顾客可办理退款,并拿到1000元的赔付补偿。总计883万元。



而这次按一般网上的算法,仅补偿金额一项就将超过千万元。

这也是中国餐饮业有史以来赔偿金额最高的一次。

(大众点评显示此店人均消费108元)

接着神奇一幕发生了。

虽然一开始网友觉得恶心,但通报出来后又表示这尿运怎么没降临到自己头上。

你看,有人嫌自己那段时间只吃了147元。



有人羡慕获赔的朋友都可以去韩国旅游,再买一个大疆口袋相机了。



还有人当时吃下992元,本该获赔1万元,结果是咸鱼黄牛代订的。

黄牛说这笔补偿他也要抽成,好在顾客联系海底捞后获得了全额补偿。



故事之外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故事本身。

但这过程里海底捞光收获了掌声,还花出巨额的钱,这是逐利商家该干的事吗?

更有法律行业从业者表示,两位男子真正能赔给海底捞的恐怕不到百万,这巨大的差额恐怕只能海底捞自己吞下了。

所以网友干脆推测,几十万买一个狠活,那会不会有网红效仿呢?

海底捞肯定知道从他俩身上拿不回很多钱,而他们现在要的是一个姿态。

你敢闹,我就敢索赔,让你一辈子都活在为自己过错埋单的阴影里。

而且还能让潜在仿效者打退堂鼓。

当然,聪明的读者想到“每个离谱规章后面都有一系列离谱的事故” 话题又有新案例了。

以后海底捞会不会挂牌子提醒一下:

“请勿在锅里撒尿”



以往餐饮争议事件上,我们总爱往商家方面上找问题,现在发现有的消费者也不是善茬。

稍微吃的不顺心就全网造谣商家牛肉汤里有排泄物的。



嘴巴里含着蟑螂来碰瓷的。



至于熊孩子大闹餐厅商场的例子也很多。

砸坏电影巨幕的,而恢复这块巨幕最快要15天。



焚烧服装市场衣服的,打火机点了三次火,蹦蹦跳跳离开。



还有的直接在门店里烧。



后来干脆砸店的。

一个熊孩子嫌冰激凌量少,蜜雪冰城商家已经答应多送一个了,他却不耐烦,开始破坏门店设备。



这些情况的最终结果基本上批评教育了事。

那总不能次次纵容,次次温暖呵护他们成长吧。

怎么办呢?

很多人会说学学外国打官司。

你看,土耳其一名18岁的外卖小哥在送餐时朝披萨吐痰被审判,他最高可能将面临18年监禁。



够惨了吧。

日本17岁高中生在寿司郎回转寿司店舔了公用酱汁瓶,还把唾液抹在传送带上,股价暴跌的“寿司郎”没有息事宁人,直接索赔6700万日元。



后来索赔金额提升至9300万日元,并有可能继续提高。



也很爽吧。

因为他们知道纵容熊孩子后,倒霉的只是自己。



这次海底捞撒尿男子已经17岁,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也应该承担责任。

不能说他是未成年,他就可以往火锅里撒尿取乐,还抹黑商家,最后什么责任都不付。

我们固然要保护孩子的天性,但保护不等于纵容。

更何况十多岁的未成年本就处于社会bug的一个状态。

他们身体像成年人一样强壮;他们违法犯罪了可能被从轻发落;他们做错点事,你想教育一样,会有别人反驳说他还是一个孩子。

只能说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很多欧美日韩的行业教训,短时间就要我们完全吸收,会很痛很痛。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也把故事听一半。

觉得顾客永远正确、觉得服务员必须低声下气、觉得门店里的什么羊毛都能薅……

事实上,服务生不是物化了的物品,商家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奴隶,他们是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在给你这个健全的人服务。

社会对于巨婴已经足够宽容了,宽容到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还变本加厉惯巨婴的话,是不是等同于伤害普通人呢?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