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战之王升级 参加阅兵的坦克都有啥亮点?(组图)

ZTZ-100式坦克首次亮相,有何亮点?代表中国未来陆战发展方向!

九三大阅兵结束了,之前被称为双离谱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也有了自己的正式称呼——ZTZ-100式主战坦克,阅兵解说词则称之为百式坦克。不过,离谱的事情却还在继续着——百式坦克倒是确定了,那它的技术性能呢?为何跟在百式坦克后面的那个家伙什,却被称作是百式火力支援车?为啥不是步兵战车?而我们现在有了这么个先进的ZTZ-100型主战坦克,为啥作为阅兵部队领头羊的,却还是已经出场了好几次的ZTZ-99B型主战坦克?



这些问题还是一一解答吧,从ZTZ-100型主战坦克的技术性能看,我们都知道,主战坦克的几个技术评价指标维度,机动性,防护性,火力性,现在还可以加上一个火控和电子设备。以ZTZ-100的技术取舍看,首先被放弃的应当是全车的防护性指标,其炮塔部分是最早被放弃的,可能只具备正、侧防小口径机关炮和炮弹破片的性能,车体前部出于乘员防护的考虑,可能防护性能可以对抗典型的APFSDS,而车体侧面的装甲带大概率是刚性的、类似于4S24一样的复合装甲块,以对抗各种破甲武器为主。所以总的来讲,ZTZ-100的全车、尤其是 炮塔防护性能并不高,只有车体前方防护性很高,战斗全重低到了一个十分离谱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该车被称为双离谱的因素。



但是,ZTZ-100的技能点,几乎全部都点在别的指标上了。比较次一等级的是火力,由于使用的是新105毫米新概念火炮,目前该车在发射APFSDS时其穿深性能大约和125毫米坦克炮III期弹相当,未来有升级到IV期弹性能的潜力,但是这个穿深在面对新一代主战坦克时确实有点不够看。然后机动性方面,100式坦克的1200马力发动机带来的全车功重比高达30马力/吨还得往上,相比美国和德国那一票所谓的四代坦克20多马力/吨的功重比,完全不是一个位面的存在了。可以说ZTZ-100真要飙起车来就是个小钢炮,再加上央视证实了这车还有插电混动功能,电动机的扭矩配合悬挂系统让ZTZ-100真上电机的话跑起来有跑车的感觉,驾驶体验绝对是主战坦克中最爽的。



而100式坦克最强大的部分,在火力,机动性之后,是它的电子设备性能。该车明显全车电子设备高配,无论是巨大的光电观瞄还是四面相控阵雷达,加上央视证实的驾驶员实景增强影像系统,这都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用于看路,用于服务于主动防御系统的配置,而是个标准的战场态势感知配置。而且是高度综合化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包括了雷达射频,光电系统,其配置之高,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专用的战场侦察车辆。

故而从这个角度来看——ZTZ-100型主战坦克,你与其说它是一个传统的用于甲弹对抗的坦克,倒不如说它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战场节点,它单纯依赖于自己的态势感知系统,就可以维持对周边5千米甚至更远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乃至召唤火力打击了,但是——光有ZTZ-100坦克还是不够的,要维持对更大范围内战场的态势感知,而且还要控制其它战斗模块,这时候就需要另一个东西——100式火力支援车了。



从100式火力支援车来看,该车并不是典型的步兵战车——它携带装甲步兵的能力非常差,只能携带3名步兵,作为步兵战车来讲这个步兵携带能力完全不合格,且它的武备系统也只有一门30毫米链炮,连配套的反坦克导弹都暂时看不见,这意味着该车的攻坚能力非常弱,反坦克能力也不强,作为典型的步兵战车来说,这很明显是一个非常异类的设计。

但是,如果将100火力支援车和ZTZ-100坦克视为一个作战模块组合,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毕竟,100火力支援车的态势感知甚至比100坦克还要离谱,除了安装有主动防御系统的四面相控阵,甚至还特地多加装了一套单面相控阵和大型光电系统,而且还加了一架旋翼无人机,这意味着该车的3个乘组人员至少有一个是无人机操作手。



所以,100式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的作战组合大概是这样的,ZTZ-100坦克和火力支援车共同组成战场态势感知、战场信息传递节点,同时具备一定的直瞄火力以歼灭对手装甲目标的能力,两车组合起来可以有8面相控阵雷达和2套光电系统,甚至还有1到2架无人机,控制周边10到20千米的战场范围没有太大问题。

而在发现周边存在需要打击的目标后,100式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可以组成一套“小体系”,使用4个层次的火力歼灭对手:第一个层次是近战,使用本车的直瞄火力开火,但是毫无疑问,以未来战场的作战样式,这种直瞄火力绝对不是主流。第二个层次是中距离交战,使用本车的间瞄火力开火,这可能是主要的交战形式之一。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第三个层次,中远距离交战,估计在100式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外,还可以配置一部分无人作战装备,比如战斗机器人甚至机器狗,由火力支援车上的乘组控制。这些战斗机器人在野战条件下可以放的非常远,甚至放在数千米外,哪个机器人打击位置最合适就从哪里开火,最后一个层次是直接召唤上级火力。比如现在100式火力支援车发现10千米外20千米外有敌人,但是本车打不到,也没有战斗机器人能打得到,那就直接目标上交,由上级单位的炮兵或者远程火箭炮去打。

总之,100式坦克和100式火力支援车,它们所代表着的陆战形式,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甚至这两种装备,能不能还被称为坦克,称为火力支援车都不清楚,它们更像是可以灵活组合战斗模块,态势感知,目标判断,实施打击,快速组织多层次的火力,杀伤链组成一气呵成,相比之前的作战形式,这是真正的下一代战争的交战形式了。



这么先进的装备,为啥我们却依然将ZTZ-99B型主战坦克放在受阅部队第一个出场呢?两个因素,ZTZ-100这套系统,他太贵了,贵的简直没法说,说出来能吓死人的程度,不过你想也是,光是这套新的动力总成,加上全车超高配的态势感知,4面相控阵雷达和光电系统,还有战术数据链,还有实景增强和人工智能识别,那这车能不贵吗?所以现在根本还铺不开,还得想办法打通生产线降低造价。所以,ZTZ-100代表着未来陆战发展的方向,可现在我们还得脚踏实地地用ZTZ-99B。其次,我们的这套对未来陆战的想定,目前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究竟能不能走得通,现在也不清楚。所以,保留一部分可以兼容未来陆战需求的ZTZ-99B,也是必要的。



当然,也许在4年后,我们看到的陆战装备,就会以ZTZ-100作为领头车了,既然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就一定会把它走完。



中国陆战之王再升级,99B坦克震撼亮相



▲此次阅兵中亮相的99B主战坦克

在刚刚结束的“9·3”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示了多种先进武器装备,这其中既有新面孔,也有一些基于此前型号改进后的老面孔,比如,在地面突击方队第一梯队中,以“箭”形方阵展示的99B新型主战坦克就属于后者。



▲2015年“9·3”阅兵中亮相的99A主战坦克

99B主战坦克,也称ZTZ99B主战坦克,是基于99A主战坦克的深度化改进型,由中国兵器工业内蒙一机集团研制生产。99A主战坦克是人民陆军装备的首型信息化主战坦克,于2002年开始项目立项,2010年正式定型,并在2015年“9·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进行了展示。而在10年后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首秀的99B主战坦克,虽然从外观上感受不到与99A主战坦克太大的变化,且战斗全重依然维持在55吨左右,但根据99A主战坦克此前存在的一些技术弊端进行了升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9B主战坦克依然使用了和99A主战坦克同款的125毫米滑膛炮

首先,在火力系统上,99B主战坦克依然沿用了99A主战坦克的国产第三代48倍径125毫米滑膛炮以及匹配的具备双向选弹功能的自动装弹机,但却在使用的弹药上进行了升级。据悉,99B主战坦克疑似使用了配备特种合金穿甲弹芯的国产新型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该弹可在2公里距离上,击穿约750毫米左右厚度的RHA,而过去99A主战坦克使用的DTC-10型12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同等距离上的穿深仅为680毫米RHA,因此,这就使得99B主战坦克获得了更好的穿甲能力,能更好地与周边对手国家的新型第三代或第三代改进型主战坦克抗衡。



▲99B主战坦克使用的携带了一挺12.7毫米机枪的遥控武器站

同时,99B主战坦克将99A主战坦克过去使用的由车长手动操控的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改成了可由车长在车内进行遥控操纵的遥控武器站,这种武器站上配备了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以及相应的火控系统,可对敌方的地面轻装甲或无防护目标以及低空慢速飞行器进行攻击。在换装遥控武器站后,不仅可以让车长在使用12.7毫米机枪攻击敌方目标时,获得更好的打击精度,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车长在战场上,尤其是城市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99B主战坦克升级了自身的通讯天线

并且,99B主战坦克还升级了其自身的通讯系统,优化了其使用的通讯天线,使其拥有比99A主战坦克更好的信息通联能力。根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说法,99B主战坦克是解放军现役大批量装备的坦克装甲车辆中信息交互能力最强的一款,可以更好地实现与己方其他作战平台(包括地面和空中)间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99B主战坦克拥有优秀的信息交互能力

此外,针对99A主战坦克此前在防护、“人-机-环”、可靠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99B主战坦克也做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并保有相当的后续升级储备能力。如:在防护方面,99B主战坦克可根据需要加装主动防护系统,提高自身对不同种类弹药,尤其是小型FPV无人机的防御能力;在“人-机-环”方面,99B主战坦克通过安装此前99A主战坦克所没有的新型环控系统,提高了乘员在不同环境下车内的舒适度。而在可靠性方面,通过进一步优化坦克自身的动力和行传操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坦克在不同环境下,尤其是高原、沿海地区的持续作战能力。



▲99B主战坦克的列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陆军的地面作战能力

综上所述,99B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以及信息化四大方面,都比过去的99A主战坦克有了相当大程度的进步,这对于提高我军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的地面综合作战能力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根据目前相关的一些信息,99B主战坦克可由99A主战坦克直接返厂升级而来,因此,理论上此前已经服役的99A主战坦克,都可以在性能上,提升至99B的水平。如此一来,对于已经装备这种坦克多年的人民陆军来说,会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消息。毕竟,少花钱,多办事,对于迈向现代化的解放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美军PPT又让我们实现了?中国新一代坦克100式,设计理念领先全球

在阅兵场上,紧随外观几乎无变化的99B主战坦克之后,一款全新型号的战车瞬间成为全场焦点——它就是被命名为“100式”的新一代坦克。与传统厚重的主战坦克完全不同,这款新车几乎颠覆了中国以往装甲设计的全部理念,从外观到内核都透露着浓浓的“未来战车”气息。它不再单纯依赖厚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而是以信息化、智能化、电传动与主动防护为核心,标志着中国坦克发展思路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100式坦克

相比于99A的敦实厚重,100式走向了轻量化路线,车体高度超过2米,长度超过7米,但整体重量很可能与96系列接近。这种设计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通过无人炮塔+乘员舱集中布置的方式,将有限的重量优先用于关键部位的防护。炮塔取消了乘员舱,内部只需要安装自动装弹机和火控设备即可,从而减轻了整体负担,也减少了被命中后人员伤亡的风险。

在外观上,炮塔外侧和裙板都经过锐角修型,甚至在105毫米主炮外套上也采用了多边形护罩,具有一定的隐身考量。虽然无法像飞机那样真正做到雷达隐身,但这种设计能有效削弱毫米波雷达与激光测距的反射特征。

100式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它的360度全景态势感知系统。车体四周密布摄像头、激光与红外告警装置,配合头盔上的VR显示器,可以让乘员“看透钢铁外壳”,实时掌握战场态势。类似的系统在以色列“铁视”头盔上已有应用,而100式显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车长周视镜与遥控武器站一体化,还可联动士兵头盔,实现随视线转动的全景瞄准。这意味着,100式的车组成员不再依赖狭窄的潜望镜或观察孔,而是以“虚拟舱外视角”操作战车,极大提升了反应速度与战场信息掌控力。



▲100式坦克专用头盔上的VR显示器

在防护思路上,100式彻底跳出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传统逻辑,而是将重点放在主动防护上。它搭载了GL-6主动防护系统,由四面斜置的相控阵雷达和炮塔两侧的拦截弹发射器组成。雷达单面覆盖水平90°、俯仰60°,四面实现全方位监控,能对来袭的反坦克导弹、火箭弹乃至无人机进行自动探测和跟踪。

当威胁接近时,系统会在毫秒级内计算拦截解算,旋转发射器发射拦截弹,在来袭目标附近引爆,从而在“接触前”将威胁消除。这不仅让100式在面对传统反坦克导弹时几乎立于不败之地,也使其在无人机遍布的未来战场上仍能保持强大生存力。

另一项革命性改变在于动力系统。100式很可能采用混合动力或电传动方案。这种理念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二战时期就曾尝试过电传动,但因当时电机效率与材料技术不足而失败。



▲注意“静默接近敌人”的隐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稀土永磁电机、半导体功率器件和电池技术的突破,电传动终于具备实用条件。电动机具备瞬时大扭矩输出优势,让坦克加速更快,更容易躲避敌方火控锁定;同时能量利用率更高,在同样油料条件下续航提升50%以上。更重要的是,电传动能实现静音行驶与低红外特征,提升隐蔽突击能力。

对于装甲车辆而言,电传动的最大价值还在于“电力富余”。主动防护雷达、激光武器、光电对抗系统,这些未来标配都需要庞大的稳定电力,而传统柴油机供电力不从心。100式如果实现了电传动,那么它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移动能量节点”,为智能化作战提供动力保障。

通过数据链,100式不仅能实时接收无人机、卫星、预警机传回的战场信息,还能将目标数据快速分发给友军,实现“发现即摧毁”的集群化火力打击。这意味着100式的火力配置并不需要一味追求大口径。参考目前展示的型号,它可能只配备105毫米炮,但在强大信息网络支持下,它能迅速引导远程火炮、无人机或导弹对敌目标实施打击。换言之,它是一辆“战场节点”,而非单兵突击利器。



▲100式步兵战车

更令人瞩目的是,100式并非孤立研发,它与新型步兵战车共享底盘和系统。后者同样采用无人炮塔、主动防护和动力前置设计,还可能搭载垂直发射的巡飞弹,构成“坦克+火力支援车+无人机”的协同作战体系。未来战场上,它们将以编组形式出现,坦克提供防护与感知,步战车则释放远程精确火力,共同构成智能化装甲集群。

有人担心100式是否会取代99A/B?答案是否定的。99系列仍然是传统“重装甲+大口径火炮”的代表,在高烈度对抗中依然不可或缺。100式走的是另一条路:信息化、轻量化、智能化。两者并行、相互补充,反而能让中国陆军在未来战场上兼具“钢铁洪流”和“智能蜂群”的双重优势。

回顾世界坦克史,电传动探索已百年,却一直难以实用化。但今天,中国凭借全球70%以上的电动车产能与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在电机、电池、电控等方面积累了雄厚优势。这种技术优势恰恰能为100式提供最强支撑。可以说,100式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一辆新型坦克的诞生,而是中国将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民用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的典型案例。正如电动车改变了汽车产业格局,电传动与智能化也有可能改写世界坦克的未来。



▲100式坦克

100式坦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巨兽”,而是未来战场的信息化节点、机动火力平台和装甲网络核心。它通过无人炮塔、电传动、主动防护和数字化座舱,将“智能化”与“机动性”置于优先级,跳出了坦克百年来“火力—防护—机动”三角的固有模式。

如果说99A代表着传统坦克技术的巅峰,那么100式则是中国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前瞻回应。它不仅是一辆坦克,更是中国装甲力量跨入新纪元的标志。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