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News)
随着生活成本危机不断升级,影响早已不止局限于钱包,还在悄然撕裂人们的心理防线。房租高涨、工作不稳定、债务不断攀升,正引发一场愈演愈烈的心理健康危机,专家警告,这一问题已无法再被忽视。
根据心理健康机构Beyond Blue最近对5000多名18岁以上澳洲人的调查,46%的受访者表示,经济压力是他们心理焦虑的首要原因。
在25至34岁人群中,这一比例更高,近三分之二的年轻人坦言财务状况正在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而这一压力的后果,正逐渐显现在数据中。
2024–25财年,全澳债务求助热线(National Debt Helpline)接到超过16.8万个求助电话,创下自2018–1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图片来源:News)
全澳财政咨询协会(Financial Counselling Australia)联合首席执行官Peter Gartlan表示,目前该热线最主要的求助内容是住房压力,其中还包括水电账单、物业管理费和信用卡债务等问题。
60%的求助者是女性,其中多数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很多人对自己的财务问题感到羞耻,但愿意拿起电话求助,其实已是非常勇敢的一步,”Gartlan表示,“我们当然不会加以评判。”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鼓起勇气寻求帮助,但各种“陷阱”仍让人们难以脱困。例如“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服务,让原本就在困境中的人陷入恶性循环。
Gartlan感叹道,“我永远无法理解这些公司为什么要靠最贫困的人赚钱,他们造成的伤害,我们每天都看得见。”
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宣布将对Afterpay、Zip、Humm等BNPL产品以及用于大额消费的低息信用产品实施监管,与信用卡标准相同。
根据这一改革,澳洲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将要求BNPL服务提供方在用户使用前必须进行收入与支出能力的强制性财务审查,以防止进一步的财务压力。
对财政辅导员而言,财务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已毋庸置疑。一项全澳调查显示,80%的财政辅导员表示,他们服务的客户因债务问题而出现明显的心理影响,如压力、焦虑或抑郁。

(图片来源:News)
Gartlan说道,“毫不令人意外。人们不是想陷入债务,而是遭遇了意外——灾难、疾病、事故,或者被骗。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巨大。”
他称,那些在重重压力下依然努力维持生活的普通澳洲人是“真正的英雄”。“毫无疑问,财务压力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日复一日面对还不清的债务和不断上涨的生活开销,这很难承受,但他们都是英雄。”
Gartlan表示,尽管澳洲目前消费者保护体系“总体不错”,但仍然存在严重漏洞。
“税务局在支持那些有偿还意愿但无力偿还的民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Centrepay需进行改革,而有关诈骗的立法虽然至关重要,但力度依然不足。”
Beyond Blue首席执行官Georgie Harman也指出,财务压力让许多澳洲人开始质疑自己是否还有机会拥有住房、是否能稳定就业、甚至是否还能拥有像上一代人那样的生活机会。
“财务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深度关联。经济情况变差会对心理造成严重打击,而当心理健康下降时,理财与决策也将变得更加困难,”Harman表示。
她指出,这种恶性循环还受到“羞耻感”的加剧。许多人的沉默,让困境变得更无解。“金钱问题常常让人羞于启齿,一旦陷入沉默,就容易走向绝望,觉得走投无路、无法前进。”
“当人们连房租、食物或水电费这样的基本支出都快负担不起时,这不仅是压力,更是一种全面性的精神打击,它开始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问题普遍存在,但年轻人首当其冲。“年轻人处境尤其脆弱,因为他们更容易面临不稳定就业,缺乏紧急储蓄,资产少,同时也更容易掉入债务陷阱。更深层次的,是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Harman补充道。
对正经历这一切的人来说,财务压力远不只是账面上的数字。它可能是打几份工却始终入不敷出,是面对逾期账单时的羞耻感,是房租要交了但下个月工资还没到账的焦虑。
但对许多人而言,最难的不是如何接得住每一张账单,而是鼓起勇气承认自己已经撑不住了。金钱问题常常令人羞于表达,但前线服务人员表示,仅仅是勇敢迈出求助的第一步,就可能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