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无人机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是FPV自杀式无人机,以其小巧灵活、成本低廉且威力可观的特点,成为坦克和装甲车的致命威胁。这些无人机如同幽灵般穿梭在战场上空,凭借飞手的精准操控,巧妙地避开传统防御手段,直击装甲车辆的薄弱部位,无论是顶部、侧后还是后方,都难以幸免。大量坦克和装甲车毁于FPV无人机的攻击之下,主战坦克在这些“小而狠”的无人机面前,也变得脆弱不堪,犹如待宰羔羊。

俄乌双方都对坦克和装甲车的防护进行了一系列升级。都采用了全方位防护网,这些防护网将车辆严密包裹,从车顶延伸至车身四周,甚至连底部也通过加装链条等方式进行防护,不给无人机留下一丝可乘之机。这种被戏称为“铁笼子”、“烧烤架”甚至“移动鸡舍”的防护措施,虽然看似简陋粗暴,却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装甲车辆在无人机威胁下的生存概率。

中国军队也时刻关注着这场战争所带来的启示。在8月15日,央视报道的一场我军演练中,猛士装甲车的全新防护设计首次亮相,让人眼前一亮。与以往仅在顶部安装小块顶棚不同,此次猛士装甲车配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防护格栅网,将车身四周全部严密遮住。这一设计的改进,无疑是对俄乌战场经验的敏锐捕捉与积极应用。

猛士装甲车作为我军轻型装甲车辆中的明星装备,一直以来以其出色的机动性和多用途性著称。具备良好的信息化、轻型化、高机动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化特点,正面车身及前风挡可抵御7.62×51mm穿甲弹在100米距离的直接命中,侧面车身、车门及车窗能抵御7.62×51mm北约弹的直接命中,车底至少可防御手榴弹爆炸的冲击 ,为车内人员提供了可靠的防护。加上全方位的防护格栅网,猛士装甲车的战场生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当然,这种防护升级并非没有代价。全方位防护网的加装,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车辆重量增加,使得行走系统的磨损加重,对车辆的动力和操控性能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但在军队的考量中,战士的生命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与可能面临的装备损耗相比,能够有效降低士兵在战场上的伤亡风险,这一改进无疑是值得的。
从俄乌战场到中国军演,装甲车防护的升级之路,不仅是对现实威胁的直接回应,更是军队适应战争形态变化、不断追求战斗力提升的生动体现。在未来的战场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威胁与反威胁的较量将持续上演。

希望这种全方位防护网的防护设计,可以全军推广。解放军正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行动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中,稳步前行,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拥有应对挑战的强大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防护设计的改进,未来或许将在全军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为我军的地面作战力量铸就更为坚固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