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4马赫直达关岛!东风-100给美国的警告(组图)

近日,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首次对外公开了东风-100(DF-100)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实弹发射画面。这一型号自2019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以来,鲜有实战演练影像被公开,而这次亮相不仅完整展示了其发射流程和飞行姿态,还罕见地在城市环境背景下出现,凸显其高度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在中美紧张局势升温的背景下,解放军有意释放的战略信号。



▲《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

东风-100是中国火箭军装备的一款三级推进、复合制导的超音速巡航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000公里,巡航速度约4马赫,能够全程保持超音速飞行,具备强大突防能力与米级精度。其攻击范围不仅覆盖第一岛链的日韩、驻冲绳美军基地,更可直抵第二岛链的关岛等战略要地,足以压制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纵深部署。

与传统弹道导弹不同,巡航导弹的飞行轨迹更加灵活,可低空或中高空机动穿越复杂地形,规避敌方防御体系。东风-100的飞行剖面为“固体火箭助推—多助推加速—超燃冲压发动机巡航—末端加速攻顶”,不仅能突破反导网,还能在末段垂直攻顶,提高对坚固目标的杀伤效率。

在21世纪初期,解放军针对第一、第二岛链的远程打击能力仍有限,主要依赖轰-6轰炸机、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等手段,数量与性能均存在短板。经过二十余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火箭军的武器谱系已经从亚音速巡航导弹(东风-10系列)发展到高超音速滑翔弹(东风-17)与超音速巡航导弹(东风-100),实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陆对海打击能力。



▲东风-100的性能参数

如果说东风-26弹道导弹是“关岛快递”,那么东风-100就是可低空突防、精确摧毁敌方高价值目标的“外科手术刀”。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造价更低、可批量发射,而且轨迹可调、突防灵活,特别适合密集攻击敌方指挥所、雷达站、机场跑道等关键节点。

中国的对地巡航导弹发展始于东风-10(CJ-10),其射程约1500公里、亚音速飞行,主要打击第一岛链内固定目标。升级版东风-10A将射程提高至2500公里,精度提升至10米,能覆盖日韩全境。然而,这些型号仍难以触及关岛等更远目标。

东风-100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射程翻倍,还实现了全程超音速巡航,突防概率大幅提升。此外,该型导弹在设计上采用一车两弹发射模式,发射车为10轮高机动底盘,可快速部署并在复杂地形中隐蔽机动,大幅提升生存力。



▲东风-100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100并非仅限对陆作战。其飞行速度与射程使其具备对大型水面舰艇的打击潜力,可作为“超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对美军航母打击群构成威胁。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这意味着解放军有能力在航母进入西太平洋前就实施超远程拦截。

东风-100采用冲压喷气发动机进行巡航,该发动机无需携带氧化剂,依靠大气氧燃烧,重量轻、比冲高,适合长距离高速飞行。结合惯导、地形匹配与北斗卫星导航,东风-100实现米级命中精度,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摧毁固定设施,还能对缓慢移动的目标实施打击。

全程超音速的最大优势在于“时间压缩”——相比亚音速导弹需要数小时才能抵达目标,东风-100可在40至50分钟内完成跨洋打击,极大缩短敌方反应时间,对其防御系统形成巨大压力。



▲东风-100的实弹画面

《南华早报》指出,在当前台海及南海局势紧张、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此时公开东风-100的实弹画面,显然不仅是军事技术层面的展示,更是一种战略信号:即解放军有能力对西太平洋美军基地进行快速、精确、难以拦截的打击。对于依赖关岛、冲绳等基地进行兵力投射的美军来说,这种威胁将迫使其重新评估在亚太的作战部署。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东风-100未来可能衍生出改进型号,如射程更长、突防能力更强的东风-100A/B,甚至结合高超音速滑翔器。考虑到其成本效益和战场适用性,这一系列导弹将长期作为解放军远程精确打击体系的核心力量。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不仅适用于冷兵器时代,同样是现代军事的制胜法则。东风-100的快速、精准与突防能力,使其成为火箭军在西太平洋方向的重要杀手锏。此次实弹画面公开,既是向国内外展示国防建设成果的窗口,也是对潜在对手的战略警告:任何试图在中国周边海域挑战其核心利益的军事行动,都将面临迅猛而致命的反击。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