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票房均破亿,上映6天7亿票房,媒体预测票房将达到30亿元。
在我看来,票房成绩还不足以说明《南京照相馆》的成功。
因为电影的火爆,正在催生出了一种历史效应,而且很快破圈,开始席卷全国。

说实话,很少看到一部电影,能够同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这背后,只因这句沉甸甸的话:
“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的罪证影像。”
这段痛苦的经历,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

相信很多观众深有体会,自己的身边正在发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景象。
电影结束后,各地观众自发爱国行为令人动容。
南京观众散场后带领全场唱国歌;
六旬老人观影后崩溃大哭;
小孩子泪眼婆娑大喊道:“日本人为什么没人管?”
.......

而很多观众,对于电影打出了一致的五星好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可怕的现象却悄然滋生。
先是日本网民破防了,愤怒警告:
“这是虚构的,广岛长崎才是真的,我们才是受害者。”
他们不仅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还声称这是一场宣传,甚至将“南京大屠杀”改成“南京事件”。

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要他们承认历史很难。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另外有一群“人”也破防了。

“他们”批评声很刺耳,让人感到可笑至极。
“画面太过于血腥”、“在消费爱国情怀”、“电影在挑起男女对立”.....
当然,这还不是最极端的,毕竟只是在批评电影本身。

可是,有的人却发出了令人恶心至极的言论:
“这是在宣扬对日仇恨,我们要正视历史,不要紧盯一代人的恩怨。”
我的天啊!
感觉能写出这些言论的人,都已经不能算是正常的人了。

更有甚者,认为“太过于暴力”将电影直接举报。
还有的人,要求电影下映整改,理由是“保护民族感情”。

无独有偶,同样的现象也在电影《731》的身上发生。
有那么一群人为了阻止电影上映,列举了种种理由,对电影进行诋毁和举报。
比如说,“画面血腥不适合孩子观看”、“《731》不能上映,会抢《南京照相馆》的票房。”.....
对于这些诋毁声,这背后恰恰证明了,电影上映很有必要。

不管是《南京照相馆》,还是《731》,都是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
我们从来没有想着歪曲历史,也没有刻意去煽动民族仇恨。

而是希望通过真实的历史,向全世界摆明我们的态度: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人最爱好和平的,也是最反对战争的,如果有“人”企图压迫和奴役我们,必将撞得头破血流。”

既然这些电影,让“你们”感到这么的不适,那么就对了。
教员曾经说过:“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在我看来,《南京大屠杀》也好,《731》也罢,还是拍得太克制了。
我相信,现实远比电影更加令人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