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招不到学生、撑不起账本,越来越多大学被迫走向关停的边缘,从亚洲蔓延至欧美,从地方私校波及百年名校。
全球大学,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战役。

少子化的危机
终于吹到韩国大学
2023年春季,韩国大学统一招生曝出惊人数据:全国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其中八成集中于岭南、湖南等非首都圈地区。
首尔、仁川和京畿道的大学极少出现报考人数为零的学科,它们都是韩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首尔大学发布的研究报告再次敲响警钟:到2046年,韩国现有的380多所高校中,将有一半以上、超过190所面临关闭。最先倒下的,是地方大学。

图源:央视财经
大学倒闭危机之下,是韩国绕不开的困境,少子化。
2022年,韩国总和生育率跌至全球最低的0.78,仅为维持人口更替所需水平的三分之一。
早在2020年,高考人数就已跌破50万,而大学招生名额还维持在53万,也就是说,即便所有高中生都上大学,仍然有几万个名额招不满。
其中,地方大学最惨。2021年,198所四年制大学中,有162所招不满学生,其中九成在地方。
这些学校基本靠学费活着,根本扛不住学生越来越少的局面。有大学甚至打出“入学送iPhone”的广告,也没人感兴趣,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图源:www.segye.com
一些还算致命的学校也撑不住了。比如明知大学,因为债务严重,面临破产,2.6万名师生的未来陷入不确定。
2021年,西海大学已经申请停止办学,东釜山大学也走上停办道路。群山市一所有45年历史的地方大学,如今每年招不到1000个新生,而该校有一半经费全靠学费,根本撑不下去。

“倒闭大学综合管理系统”汇总了韩国已倒闭大学情况
倒闭潮来势汹汹,韩国也不想坐以待毙。
为了补救,韩国政府在2023年推出“全球化大学”计划,挑选10所地方大学,每年拨钱扶持,总投资达1000亿韩元,希望能吸引更多学生,尤其是外国学生。
结果第二年就打脸了,10所学校中有一半招生率还不如之前。有人直接评价说,这就像给病危的病人打葡萄糖,撑一口气而已。
过去几十年,韩国已经关闭了3800多所中小学,而如今,大学也开始走上不可逆转的“无生可招”的下坡路。

缺人又缺钱
全球倒闭潮按下加速键
不只是在韩国,日本高校近年来也不断停止招生,大学摇摇欲坠。
2023年4月,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惠泉女学园大学宣布从2024年起不再招生,并将在现有学生毕业后彻底关校。
同年12月,又有奈良佐保短期大学、修实短期大学、福冈女学院短期大学、武库川女子大学短期大学部、美作大学短期大学部、铃鹿大学短期大学等陆续宣布停招。

图源:参考消息
据统计,2023年全年,日本至少有12所大学停止招生。
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中央教育审议会预计,如果大学升学率维持在57%,到2040年日本高校新生人数将减至44万人。
如果各高校招生名额不做调整,届时将有约19万个学位空置,相当于全国约240所大学将无生可招。
虽然中国高校倒闭潮还没有开始,但在人口断崖式下降趋势下,个别民办大学已经开始倒下。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在2024年高考录取中,许多民办大学出现严重的招生缺额,有的即使多轮补录、大幅降分,依然招不满人。例如广东某民办本科高校,2024年整体招生完成率不到一半。
但是在中国台湾,情况更加严重。去年8月,台湾明道大学、东方设计大学、环球科技大学及大同技术学院四所大学同日关闭,400多位教职员工被资遣或退休,近900名学生被迫转学。

图源:海峡新闻
生源不足、财政困境等问题也蔓延至欧美,连名校也难以幸免。2024年6月初,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在其官网宣布学校将永久关闭。
拥有181年历史的爱荷华卫斯理大学、174年历史的麦克默里学院、1834年成立的绿山学院等百年老校也陆续关闭。
据美媒统计,仅2023年,美国就有15所大学关闭,大多是依赖学费和政府资助的私立小型院校。
随着捐赠减少、入学率持续走低,不少学校陷入财务黑洞,难以为继。
在加拿大,曾诞生过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培养出全球首富马斯克的加拿大女王大学也面临着巨额财政赤字。
除了财务压力,大学适龄群体数量下降成为众多高校难以维系下去的另一原因,越来越多北美青年人认为“大学无用”。

图源:NCES
美国国家学生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春季,本科入学人数就比上一年减少了66.2万人,降幅达4.7%。在一些文理学院,学生人数已较十年前减少近三分之一。
可以说,在亚洲,少子化正撼动大学的生存基础,而在北美,学历贬值让高校陷入信任危机。全球大学,正在经历一场生存大考。

从象牙塔到战场
大学自救路上的艰难选择
面对生源锐减与财政困境,一些高校已经放弃求生,另一些高校不得不自寻出路。
有的学校选择抱团取暖,比如2024年6月,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和庆北道立大学宣布合并,更早的时候,昌原大学也吞并了两所小地方大学。
但是合并带来的问题也不少,老师担心被裁失业,学生害怕学历贬值,校方名声也受损。
另一种自救方法更激进,一些学校直接取消高考成绩,免试入学,还有的学校大刀阔斧砍掉冷门专业,甚至有私立学校表示来读就免学费、送奖金。

但是池子里的鱼少了,再怎么努力捞也是白费力气。于是,韩国部分大学干脆盯上了周边国家,比如越南、蒙古等国。
但是国际生学费比本地生贵,而多数目标国经济并不发达,语言门槛又低,导致不少学生入学后根本无心学习,直接去打工。
这可直接触到大雷区 ,一旦被政府发现,相关学校就会被吊销外国学生的招生资格。
有的学校选择断臂求生,停止招聘、重组管理层、压缩学术课程。
加拿大女王大学为了缓解压力,学校已经暂停了本科美术学位的招生,同时计划取消所有不足10人规模的小型本科课程。
一些传统学科如古典学、考古学,生源越来越少,只能依靠医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输血维持。

图源:National Post
但是以上种种不过是螳臂挡车,赌得不过是谁血厚罢了,想要扭转乾坤依然难于上青天。
不过,不是所有大学都同样脆弱。顶尖大学短期内倒闭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它们依旧拥有强大的生源吸引力,而真正面临生死线的,通常是排名靠后、知名度低的学校。
这种局势也加剧了向上挤的竞争,越来越多学生拼命冲刺排名靠前的名校,而好学校的入学门槛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稀缺的大背景下,顶尖高校仍然是稀有奢侈品,进入名校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为了维持基本运转,第二第三梯队高校只能向国际学生敞开大门,降低入学门槛来填补空缺,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是一次捡漏的机会。
不过我们也要考虑到,一旦学校突然停办,国际学生面临的不仅是学业中断的问题,更可能涉及转学、签证等一连串麻烦,风险重重。
大学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而全球学生也正在被迫加入这场不确定的局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