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3个「伤膝盖」的习惯,你可能经常在做(组图)

作为人体重要的承重关节,膝盖每天承受着行走、跑跳时的巨大压力。

现代人久坐、运动少、过度使用膝关节等不良习惯,可能正在让膝盖提前“报废”。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总结日常生活中伤膝盖的习惯,并教你科学养护膝盖。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韦尼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苟波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 甘霖琪

13个习惯很伤膝盖

蹲起时膝盖弹响、爬楼梯或负重时疼痛、久坐久站后僵硬……很多人年纪轻轻,膝盖就频繁出问题。

美国“健康指南”网站指出,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习惯,正悄悄伤害着膝关节。

1

不良姿势

不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如驼着背或弯着腰,会打破身体力线平衡,当脊柱与髋关节错位时,膝盖会承受额外压力。

2

不合脚的鞋子


鞋子不合脚会改变步态,缺乏缓冲的设计让每一次迈步都成为对膝盖的冲击。日积月累的压力可能导致髌骨疼痛综合征甚至骨关节炎。

3

久坐


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无力、关节僵硬,还会使髋屈肌和腘绳肌紧张,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4

不当的饮食习惯

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等营养素会削弱软骨强度,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炎症反应。

5

喝水少

滑液由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水是滑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关节(包括膝盖)起到润滑和缓冲作用。

脱水会导致滑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膝关节摩擦和疼痛增加。

6

压力大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释放的皮质醇会加剧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及不良姿势,形成恶性循环。

7

睡眠不足


缺觉会延缓身体组织修复,使膝盖损伤难恢复。

8

超重/肥胖


无论是快速增重带来的额外负荷,还是突然减重导致的肌肉流失,都会影响关节健康。



9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易患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导致严重的膝关节疼痛。

10

激素变化

特别是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关节退化。

11

旧伤


既往膝盖损伤即使看似痊愈,也会留下隐患,增加未来疼痛风险。

12

过度运动


训练过度或方式单一,如忽视力量训练,或专注做冲击力高的运动,会引发肌腱炎等损伤。

13

缺乏拉伸


不充分拉伸会导致肌肉紧张,增加膝盖压力,引发疼痛和受伤。

不同年龄段,护膝各有侧重


各年龄段人群的膝关节结构特点不同,在保护上也应有所侧重。

18岁以下

运动选择适宜强度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可能出现生长痛,且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不足,容易受伤。

锻炼有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但需注重强度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进行反复起跳、冲刺、急转急停的运动时,注意选择合适场地,可佩戴护膝帮助预防膝关节损伤。

18~45岁

强化肌群力量

膝关节功能在该年龄段逐渐达到最佳,但不少人因学习或工作时久坐不动,易使周围肌肉、韧带变得无力,催生膝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推荐多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如深蹲、弓箭步等,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

久坐时注意隔段时间起身做些腿部伸展动作,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46~59岁

提升膝关节稳定性

45岁后人体骨质逐步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更易发生磨损,活动时可能伴有“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

建议多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延缓肌肉和骨质流失。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下蹲,以免加速膝关节老化。

60岁以上

避“重”就“轻”对抗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肿胀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等。据统计,全球超1/3的65岁以上老人受膝关节炎困扰。



老年人应避免进行加大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可采取走路、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非负重的锻炼方式来保持膝盖活力。

生活中注意膝关节保暖、规律补钙、适当按摩热敷,若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保护膝关节,常练4个动作

锻炼腿部肌肉对提升膝关节稳固性、减少膝盖负担非常关键。建议在日常锻炼时加入以下练习,帮助维护膝盖健康状态。

大腿前侧肌肉

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条腿水平伸直,坚持5~10秒后放下,再换腿做。



大腿外侧肌肉

面向右侧躺下,将左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坚持5秒放下,换另一侧。



大腿后侧肌肉

侧躺,脚后跟向后踢,缓缓放下。屈髋缓缓上抬,有控制放下。



小腿后侧肌肉

手扶椅背或桌沿,踮起脚跟后缓慢放下。



以上动作每天做两组,每组30次。若感到膝盖疼痛时应马上停止,或下次练习时减量。▲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