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久坐、运动少、过度使用膝关节等不良习惯,可能正在让膝盖提前“报废”。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总结日常生活中伤膝盖的习惯,并教你科学养护膝盖。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 韦尼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教授 苟波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硕士研究生 甘霖琪
13个习惯很伤膝盖
蹲起时膝盖弹响、爬楼梯或负重时疼痛、久坐久站后僵硬……很多人年纪轻轻,膝盖就频繁出问题。
美国“健康指南”网站指出,生活中一些被忽视的习惯,正悄悄伤害着膝关节。
1
不良姿势
不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如驼着背或弯着腰,会打破身体力线平衡,当脊柱与髋关节错位时,膝盖会承受额外压力。
2
不合脚的鞋子
鞋子不合脚会改变步态,缺乏缓冲的设计让每一次迈步都成为对膝盖的冲击。日积月累的压力可能导致髌骨疼痛综合征甚至骨关节炎。
3
久坐
久坐不仅会导致肌肉无力、关节僵硬,还会使髋屈肌和腘绳肌紧张,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4
不当的饮食习惯
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等营养素会削弱软骨强度,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炎症反应。
5
喝水少
滑液由关节滑囊和腱鞘的滑液膜分泌,水是滑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关节(包括膝盖)起到润滑和缓冲作用。
脱水会导致滑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膝关节摩擦和疼痛增加。
6
压力大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身体释放的皮质醇会加剧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肌肉紧张及不良姿势,形成恶性循环。
7
睡眠不足
缺觉会延缓身体组织修复,使膝盖损伤难恢复。
8
超重/肥胖
无论是快速增重带来的额外负荷,还是突然减重导致的肌肉流失,都会影响关节健康。
9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会使个体易患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导致严重的膝关节疼痛。
10
激素变化
特别是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关节退化。
11
旧伤
既往膝盖损伤即使看似痊愈,也会留下隐患,增加未来疼痛风险。
12
过度运动
训练过度或方式单一,如忽视力量训练,或专注做冲击力高的运动,会引发肌腱炎等损伤。
13
缺乏拉伸
不充分拉伸会导致肌肉紧张,增加膝盖压力,引发疼痛和受伤。
不同年龄段,护膝各有侧重
各年龄段人群的膝关节结构特点不同,在保护上也应有所侧重。
18岁以下
运动选择适宜强度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可能出现生长痛,且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不足,容易受伤。
锻炼有助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但需注重强度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进行反复起跳、冲刺、急转急停的运动时,注意选择合适场地,可佩戴护膝帮助预防膝关节损伤。
18~45岁
强化肌群力量
膝关节功能在该年龄段逐渐达到最佳,但不少人因学习或工作时久坐不动,易使周围肌肉、韧带变得无力,催生膝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推荐多进行腿部力量训练,如深蹲、弓箭步等,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
久坐时注意隔段时间起身做些腿部伸展动作,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46~59岁
提升膝关节稳定性
45岁后人体骨质逐步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更易发生磨损,活动时可能伴有“咔嗒”的弹响声或摩擦声。
建议多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延缓肌肉和骨质流失。平时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下蹲,以免加速膝关节老化。
60岁以上
避“重”就“轻”对抗老化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肿胀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等。据统计,全球超1/3的65岁以上老人受膝关节炎困扰。
老年人应避免进行加大膝关节负担的运动,可采取走路、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非负重的锻炼方式来保持膝盖活力。
生活中注意膝关节保暖、规律补钙、适当按摩热敷,若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保护膝关节,常练4个动作
锻炼腿部肌肉对提升膝关节稳固性、减少膝盖负担非常关键。建议在日常锻炼时加入以下练习,帮助维护膝盖健康状态。
大腿前侧肌肉
坐在椅子上,抬起一条腿水平伸直,坚持5~10秒后放下,再换腿做。
大腿外侧肌肉
面向右侧躺下,将左腿向上方抬起20厘米,坚持5秒放下,换另一侧。
大腿后侧肌肉
侧躺,脚后跟向后踢,缓缓放下。屈髋缓缓上抬,有控制放下。
小腿后侧肌肉
手扶椅背或桌沿,踮起脚跟后缓慢放下。
以上动作每天做两组,每组30次。若感到膝盖疼痛时应马上停止,或下次练习时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