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开篇介绍了美国42岁女子霍金斯的案例。她在一次进食意外导致窒息后入院,入院后长期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在霍金斯的母亲决定不再用机器维持女儿生命并捐献其器官后,医生撤下了霍金斯的呼吸机,在103分钟后宣告其死亡。
然而负责摘除器官的外科医生锯断了霍金斯的胸骨时意外地发现,霍金斯的心脏依然在跳动,且似乎有自主呼吸的迹象。
除霍金斯外,被曝光的案例还有一名承诺死后捐赠器官的男子,在抢救时哭着咬住呼吸管,表达了极强的求生意愿,却仍被医院撤下呼吸维持设备。相比之下,美国女子丹妮拉·加列戈斯则比较幸运,她一度被认为“没救了”,但医院拒绝按器官接收单位的要求摘除她的器官,而是选择继续救治。不久后,加列戈斯成功康复出院。

丹妮拉·加列戈斯 资料图
《纽约时报》援引全美19个州55名医务人员提供的案例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是美国近年来修改了器官捐赠制度。
此前,只有罹患不可逆脑死亡,且无生还可能的患者,才被允许在家属的同意下捐赠器官。在制度改革后,答应捐赠器官的患者在离开生命维持仪器、被医生认为死亡后,有关方面即可摘除其器官。
有专家指出,这种改革使得医生拥有了极大话语权来定义患者是否有抢救可能,是否已经死亡,如何确保医生专业、公正地做出判断成了一大难题。多名向媒体爆料的医务人员表示,他们都曾看到器官捐赠组织的工作人员说服医生对患者注射吗啡、异丙酚或其他药物,以加速潜在捐献者的死亡。
相关报道:
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称调查发现有器官采购机构在患者尚存在生命迹象时,就开始进行器官移植相关的采购活动。这一调查引发了对器官移植伦理问题的关注。这项由HHS下属机构卫生资源与服务管理局 (HRSA) 开展的调查称,通过对351例已获授权但尚未完成器官捐献的案例审查发现,仅在肯塔基州就有73名患者出现了与器官捐献不相符的神经系统体征,至少28名患者在启动器官采购程序时可能尚未死亡。

该机构表示,调查还发现,在几起案例中,存在对器官捐献者神经系统评估不充分、知情同意程序存在问题以及死因分类错误的证据。
当地时间7月20日,美国媒体报道称,一些家属表示,有外科医生在患者仍然存活的情况下试图进行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需求被置于捐献者安全之上。
“这太令人震惊了。”HHS部长小肯尼迪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负责协调器官移植的器官采购机构将被追究责任。整个系统必须得到整顿,以确保每一位潜在捐献者的生命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也是小肯尼迪就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后宣布的又一项针对器官移植体系的重大改革倡议。
美国的“希望网络”(Network for Hope)是一家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器官获取组织(OPO),服务于肯塔基州、俄亥俄州西南部和西弗吉尼亚州部分地区等州。在调查结果公布后,该机构被要求整改,否则将被取消其器官移植认证资质。这些强制整改措施包括对其未能遵守内部协议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政策以定义器官捐献者的资格标准。
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关于器官捐献标准的争议。对于部分心脏停跳的人,大脑活动可能尚未立刻停止,这影响了器官摘除的时间窗口。通常认为,心脏停跳后大脑神经元完全死亡需要4分钟以上。
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所长罗伯特·蒙哥马利教授指出,他的医院遵循“严格的规范”,必须在患者被宣布循环系统死亡五分钟后才能摘除器官。
一位国内移植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我国,器官移植遵循同时满足脑死亡和循环死亡两个标准,脑死亡是一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