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歼35正式量产 但很快就会被取代?(组图)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7月18日,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援引歼-35量产型资料,认为这款隐身战斗机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步入隐身时代,升级为西太对抗的绝对核心,F-35的日子从此开始就不太好过了。



▲歼-35量产确实已经成为现实

文章认为,歼-35最大的优势就是性价比,因为其绝大部分技术都是为歼-20开发,研发成本远低于其他五代机。这种情况其实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苏-27和苏-30的售价只有F-15的一半不到。除了当时卢布贬值,外汇紧缺的因素外,新生的俄罗斯没有计算研发成本,只凭借制造成本来制定价格才是关键。对歼-35而言,站在歼-20的肩膀上,既意味着试飞风险显著降低,也导致先天就有经济优势,这与国内希望歼-35快速铺开产能,扩充五代机装备规模不谋而合。



▲歼-20验证过的技术、设备,歼-35直接拿过来就能用

但作为服役时间比歼-20晚七年的存在,歼-35本身也面临着特殊的生存危机——正在试飞的歼-50预计2030年就要服役了,仅仅五年量产时间实在太短了。这事说到底还是中航工业前几年的底子太薄,负担不起同时开发两款五代机的代价和风险(不同于美国几家军火公司各干各的,歼-20发展期间得到了北方很多支持,当然歼-35后面得到的支援更多),以至于当歼-20开始小规模量产后,歼-35才正式立项。从2021年10月首飞至今不到四周年,就走到量产交付这一步,歼-35已经创下五代机最快试飞纪录,却仍然不足以弥补落后歼-20的时间。



▲歼-20首飞比歼-35早了十年

而国内研发六代机的速度,显然是按照歼-20的发展进度安排——同样在最近露面的歼-20S,量产估计会持续到2030年前后,届时歼-36刚好成熟,两者交接的非常圆润。手中资源丰富的中航工业,不希望再出现两款六代机研发间隔多年的局面,所以歼-50几乎是与歼-36同步发展,一起露面,自然也是在2030年左右服役。届时,歼-35虽然还有升级潜力等待挖掘,但海空军未必愿意继续采购。用“Military Watch”网站的话来说,“歼-35很快就会被歼-50取代”。



▲哪怕歼-35是站在歼-20的肩膀上,也不可能刚量产就面面俱到

考虑到中航工业为量产歼-35准备的奢华设施,以及歼-35优秀气动布局赋予的战斗力,这实在太浪费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效仿美国F-16的发展模式,在歼-50量产后将歼-35产能专供出口——美国空军在20多年前就停止采购F-16,但F-16的生产线至今还在运转。前两年F-16影响到F-35的生产效率后,洛克希德马丁甚至不惜花大力气将F-16V产线转移,只因为手中掌握了大量F-16V订单,利润大到不忍心放弃。



▲F-16至今还在源源不断的生产

国内在2030年之后列装两款六代机基本板上钉钉,但这并不意味着会马上对其他国家出口歼-50。毕竟现在全球装备五代机的国家仍然是少数,就连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巴基斯坦,也没有拿到歼-35,过早出口歼-50只会浪费自己的战略优势。换句话说,在2030年之后,国内将形成量产歼-36和歼-50自用,歼-20逐步停产,歼-35专供出口的大致格局,直到适合出口六代机的时机到来。从这一点来说,歼-50取代歼-35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促进国内下定决心,开启国产战斗机出口狂潮的催化剂。



▲歼-10性能不俗,可惜登场时间太晚,出口成绩注定有限

国内从80年代出口歼-7开始,到现在主推歼-10CE和“枭龙”,主力战斗机的销售始终没能踏入主流。这里面有国内自己的因素,也有政治力量干扰、战斗机性能不佳等原因。歼-35在2025年才问世,对其后续发展虽然有些不利,但与F-35独领风骚的时代机遇、造价低廉的经济优势,以及2030年放开技术管制的特殊待遇,都是其攀登国产战斗机出口巅峰的基石。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