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难绷 怎么每年都是“史上最热夏天”(组图)

 01:最最最最最最热热懵了,热傻了,热疯了,或许是大伙儿最近的生活写照。

满头大汗,低头一看,结果这才刚到七月,感觉都已经快被热熟了......

全国误入火焰山

这个夏天注定不平凡,入夏以来,全国各地就迅速切换到了超高温模式,并持续至今,丝毫没有减缓之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2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在刚进七月时就监测到了打破当地七月最高纪录的气温。

多地白天气温直逼40℃,地面温度更是直接能热化鞋底,起锅烧油,以至于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高温烹饪直播”,不烧油不烧气,唯独感谢太阳公公的馈赠。



相比往年简单往地面上摊个鸡蛋,今年为了展示“高温灶”的火力,煎蛋煎虾煎培根煎牛排啥都有,烈日之下换着法子“公开处刑”这难以忍受的高温,不过即使没了太阳,这温度你拿它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七月第一周,全国超100个国家级气象站宣布,这些区域内的夜间气温均打破了观测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不乏传统认知里“早晚温差大”的北方城市,河南山东安徽多地的夜间气温逼近30℃,表示不开空调根本热得睡不着觉。

夜晚文火,白天猛火

其中最难受的莫过于东北人民,突如其来的酷暑直接让东三省从夏季避暑地变成了新兴火炉区,一边是连续多日超30℃的罕见高温,一边是平均空调保有率均位于全国下游的尴尬现状。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场热浪熬一熬就过了,结果气温是越来越猛,最先绷不住的是东北一众高校的在校学生。



持续高温、宿舍人又多、建筑冬天保温性好,但夏天不易降温,让热得不行的学生们走上了“自救降温”的道路。

在楼道里光着膀子打地铺乘凉,在洗漱间水池内“游泳降温”,宿舍过道、学校操场、地下车库更是搭起了一顶顶纳凉帐篷,至于学校周边的酒店,全被想吹空调的学生订满了,而且有明显供不应求之势。



没成想,这个夏天,高校有无空调竟成为了最好的招生简章。

学生忍不了,更多住家户也发现这次热得不像是一时半会儿能结束,最终,学校在学生流着汗水的阵阵抗议中紧急采购空调,普罗大众也开始着急忙慌的打算安装空调。

今年夏天理想出门状态

根据市场数据显示,6月20日到7月6日这两周内,黑龙江省线下空调市场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817.68%和438%,吉林省线下空调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8.76%和788.4%。

由于东北现有的空调库存与销售安装渠道均无法满足这般激增的冷气需求,不少东北消费者表示,即便好不容易抢到了空调,连安装都要排到半个月后了。

东北属于是空调消费洼地

最后,多家厂商连夜紧急调配人手前往东北支援安装,海尔表示已调配了超1000位师傅赶赴东北,美的则表示已从多省调集超150组师傅赶往东北支持异地安装,天猫京东等平台更是大举加入这场“南空北调”。

这场席卷东北的“空调之乱”只是这场热浪下的标志性缩影,作为“桑拿天”常客的南方诸省,更是一边高温,一边下雨,“下开水”不说,巨量降水引起的洪水与内涝那才是真糟心。

下完开水照样热

南北齐热下,高温天下的众生像还不止于此。

浙江大象热得离家出走,跑到大街上,鸟在晒烫的沥青路面上热得跳脚,从此只敢走白线,动物园里的小熊猫热到趴在冰上“吐信子”,更有运输途中鸡蛋孵出了小鸡。



太阳下的电瓶车坐垫温度接近90℃,共享单车也只敢站着骑,早已不是烫屁股,而烤屁股墩儿。



有的沥青路面直接晒化了,有的水泥路面直接晒炸了,真正意义上的炸了,混泥土到死都不知道熬过了“冷缩”,竟还有这般猛烈的“热胀”。



城市居民涌入地铁站商场超市里乘凉,扇子一扇,席地而坐,赛过上海街头的紧绷松弛感,这才是真Chill了,或许今天中国电影暑期档票房的关键不在于口碑,而在于电影院冷气足不足。

现代望梅止渴

热浪之下,制冰也成了这个夏天最火热的生意。

全国范围内多家冰厂已经接近24小时满产,规模较大的制冰厂每天能轻松卖掉上千块工业冰,用于各行各业的降温消暑,结果还是表示不够卖。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处于空调房当中,工业降温需要,场所降温需要,甚至连钓鱼佬们都需要:“老钓友都懂,高温天鱼难钓,人更难受,放块冰块不仅能降温,还能保持鱼的新鲜”,所以这大热天真得人人有“大冰”才行。

没有什么能阻止钓鱼佬出杆

本次席卷全国的“史上最热夏天”受到了海外多国媒体的广泛报道,不是猎奇中国太热,而是觉得终于找到难兄难弟了。

 02:热得真没招了

7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六月,结果七月份的北半球更是热上加热。

日本气象厅7月10日发布未来高温预警,整个日本16日起将出现“显著高温”,而日本6月的月均气温刚刚创下1898年有纪录以来同期最高。



在热浪不断侵袭下,韩国不仅热,本国农产品供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据韩媒13日报道,该国大白菜、西瓜、萝卜等多种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诞生了“高温通胀”这一新词。

高温通胀,又热又贵

一棵大白菜平均零售价涨至4309韩元(约合22.4元人民币),一个西瓜的价格则直逼156元人民币,为防止白菜危机再度上演,韩国政府已向市场投放3.55万吨储备大白菜。

美国多地刷新高温纪录,40℃+气温同样成了常态,根据今日美国报道,空调使用激增使得多地电力负荷接近极限,加州与德州电网进入“黄色预警”,急诊室接诊热射病、脱水、中暑等病例暴增数倍。

地铁宛如蒸烤箱

地上沥青热化了,商店落地窗被热碎了,没有空调的地铁体感温度近43℃,把头发卷户外钢筋上都能当卷发棒,只要在户外,任何地方都是桑拿房。

以至于在纽约街头,人们直接把街头消防栓打开来喷水降温,在大街上玩起了泼水节。



你以为是苦中作乐或是阿Q精神,面对着这逆天的炎热,其实是真没招了,投降了。

欧洲更是热浪下的重灾区,光看气温,不知道的还以为地中海蒸发了,直接被并入了北非和中东。

欧洲全员最红的一次

法国气象局表示,自6月19日以来热浪开始席卷法国,大部分省7月1日和2日处于高温警报下,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7月1日是这轮热浪中最热的一天,局部地区最高气温达41摄氏度。

高温炙烤下,作为巴黎地标的“埃菲尔铁塔”还可能因此发生偏斜,专家表示,铁塔受光一侧钢材因持续高温而发生膨胀(表面温度超过50℃),而背光侧相对收缩,将造成塔体轻微倾斜,夏季热胀可最多令塔体位移约20公分。

埃菲尔铁塔:“热不行了”

即使这是理论上可容忍的位移,但法国当局为了游客安全还是选择紧急关闭埃菲尔铁塔顶层观景台两天,在塔基设置冷水补给站,给铁塔放起了高温假。

法国电力公司更是担心作为反应堆冷却水来源的河水在高温天过热,在6月29日晚选择关闭了南部的戈尔费什核电站。

高温威力具象化

往更靠近地中海的南欧,情况更是糟糕,西班牙国家气象局表示,这轮热浪为过去50年来该国6月遭遇的最强热浪,14个自治区的最高气温超过40℃,南部达到46℃的超高温纪录。

根据西班牙国家卫生部门统计,2025年因高温致死的人数激增,导致超300人死亡,其中约260例被确认与中暑、热射病等高温直接相关。

热浪要人命

整个欧洲上空似乎已经被盖上了一个“热穹顶”,所有人都被放进了一个巨大且无形的蒸烤箱中不断加热。

持续不散的高温背后,“热穹顶效应”就是那个罪魁祸首。

铁板烧上加盖子

热穹顶效应”(Heat Dome Effect)作为一种气象现象,指在一个地区上空形成的稳定高压系统,这个高压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盖子”一样,把热空气压在地面附近,导致该区域持续高温、少风少雨、热浪频繁。

热空气持续压在穹顶之下散不去,周围的冷空气也进不来,最终越来越热,换成“烤箱效应”都未尝不可。

穹顶之下死亡谷气温达到52℃

不仅是欧洲,今年大部分极端高温区都与这种高压气象现象息息相关,无论是美国国家气象局,还是中国国家气象局都在本国高温区域上空发现强且稳定的高压系统,形成了典型的热穹顶结构。

对于大部分美国与中国民众而言,夏天起码还算有空调吹,但欧洲就难受了,因为其与东北相似,空调保有量一直不高。

欧洲人民的夏日智慧

过去气候好的时候热两天就过了,确实没有安空调的必要,再加上了在欧洲安装空调的成本与麻烦程度远超吹空调本身带来的享受,最终导致热浪来袭时,纯硬抗。

以为熬一熬过了,结果近几年欧洲这夏天是越来越难过,以至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都开始在本国大范围设置“气候避难所”。

移动空调一度成了抢手货

这些避难所将为公众提供低于26 ℃的免费避暑空间,距离社区普遍不超过10分钟步行路程,这些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社区中心、博物馆、室内游泳池和公园绿地,并配备饮用水和空调系统。

过去在影视作品中展现的美好夏日,如今却成了让多国人民头疼的“大烤焰”。

 03:角落里的全球变暖

史上最热夏天,已经成了每年夏天的固定出装。

年年都说最热,明年永远更热,地球不是成了火星,而是成了太阳邻居。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今年6月份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相较1951年-1980年平均气温的标准值,高出0.93℃,刷新了历史当月最高气温,成为140年有纪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6月。

地球变火星

多国气象学家表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多地夏季高温来得越来越早,热浪变得更频繁、更强烈,各国应加大力度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已刻不容缓。

“全球变暖”这个词似乎已经有点陌生了,尤其在这个政治动荡,战争不断的当下,过去课本上看着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居然都已经被放在了“热浪”之后。

人人都在抱怨热,但人人都遗忘了角落里的“全球变暖”。

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气温变化

尽管过去三十年间各国不断举行气候峰会,签署协定,但现实依旧骨感: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实质性下降。

202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达375亿吨,到了2025年,不仅排放没有减少,连全球碳汇能力(如雨林、海洋的吸碳效率)也因气候反常而正在减弱。

欧盟前几年激进的环保举措,遭到能源供给上的反噬,再加之战争不断影响,使得重启了许多传统化石能源。

巴黎协定后,巴黎越来越热

美国虽在拜登政府期间重返《巴黎协定》,但现在又迎来了川普政府上台,忙着“政策炒股”和“大而美”的川普不知道能落实多少减排目标。

中国虽然大举推动新能源,但地球总归是一个整体,短期能源结构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



好比热穹顶虽本属局地大气循环现象,但其出现频率与强度正在升高,NASA和美国国家气象局在2023-2025的连续报告中指出,热穹顶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在近20年呈上升趋势,而这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高度吻合。

可以这么说,热穹顶是天气现象,但它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产物之一。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预测,2025年至2029年间,全球平均气温有70%的可能性至少有一年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儿时课本上遥不可及的温度,正在变成现实。

这个过去用于警示人类的界限温度,如今或许正在用高温提醒着人类.....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