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8时,仁和水厂发现水质嗅味指标异常,经采样分析确认后随即启动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换水源,供水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出厂水质安全。情况发生后,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成立由国家、省级专家等组成的调查组,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有关结果将及时公布。目前网上谣言较多,关于“粪水”的网络谣言,警方已依法查处,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
对此事给广大居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并将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余杭区人民政府
2025年7月19日
7月19日,杭州余杭区政府就仁和街道及良渚街道部分区域出现自来水气味异常发布情况通报称,7月16日8时,仁和水厂发现水质嗅味指标异常,经采样分析确认后随即启动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换水源,供水水质得到有效控制,出厂水质安全。
调查组已初步查明导致异味的为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有关结果将及时公布。红星新闻记者查询相关论文注意到,有论文提及,藻类被认为是造成水体嗅味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饮用水嗅味污染主要嗅味类型包括由硫醚主导的腥臭味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加强了对嗅味物质的关注,将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两种藻源致嗅物列为强制管控对象,并将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列入标准附录。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通报
《给水排水》2024年刊登的论文《我国饮用水主要致嗅物及其控制策略》提及,土霉味和腐败味/沼泽味/腥臭味是我国水源及饮用水中主要嗅味类型之一,主要致嗅物分别为2-甲基异莰醇和二甲基三硫醚等硫醚类物质。其中,腐败味/沼泽味也被描述为烂菜味、臭水味、污水味等,主要由有机物厌氧腐败产物所致。相关调查显示,检出的硫醚物质主要包括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主要分布在黄河、太湖、长江及珠江等流域。
《净水技术》2025年刊登的论文《典型藻源性嗅味物质及其去除工艺研究进展》显示,调查显示,我国约80%的水源水、45%的出厂水存在嗅味问题,藻类被认为是造成水体嗅味问题的重要原因。《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开展营养状态监测的204个重要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湖泊水库占比近30%。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剧,藻类过度生长不断分泌产生各种藻源性嗅味物质导致饮用水嗅味,严重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因为自来水气味异常,余杭一些餐厅用桶装水烹饪
论文提及,常见的藻类产生的含硫化合物主要有DMDS、DMTS等,其气味通常被描述为沼泽/化粪池味、腐烂、腐臭和恶嗅味。有学者对我国31个城市的56个水厂的原水和出水进行了气味表征,发现在48.3%的原水水样和31.1%的出水水样中可以检测到硫醚。硫醚的产生与大量蓝藻的厌氧分解有关,蓝藻细胞的分解可以产生大量挥发性硫化合物。上述学者研究发现,藻类密度越高、温度越高,藻类的分解速度越快,DMTS的浓度也随之增加,水中的硫醚等含硫化合物还可能与其他嗅味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使水体表现出较强的沼泽/化粪池味。
论文介绍,为了取得较好的除嗅效果,可以采用包括吸附处理(活性炭吸附)、氧化处理(向水中投氧化剂等)和高级氧化工艺等多种方式去除藻源性嗅味物质。单一技术往往不能完全去除嗅味,而组合工艺则能够实现技术协同促进去嗅效果。因此,目前的藻源性嗅味物质及其去除技术的研究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多种工艺的优化组合及其在实际水处理中的应用将成为研究重点。
两篇文章都提及,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加强了对嗅味物质的关注。记者查询注意到,该标准中对于生活饮用水(供人生活的引水和用水)水质要求显示,应符合“感官性状良好”的基本要求,常规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臭和味”要求“无异臭、异味”;扩展指标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中,对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作出限值要求;在附录参考指标中对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作出限值要求。
胡锡进:“粪水”等传言四起,重要原因是主流媒体报道跟不上
杭州余杭区政府今天下午最新通报称,导致几个街道自来水异味的是特定自然气候条件下藻类厌氧降解产生的硫醚类物质,再次排除了关于“粪水”管道接入自来水管道的传闻。通报表示,藻类导致异味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溯源调查中。
余杭区自来水出现严重异味属于突发民生事故,而且非常离奇,受影响的人很多。老胡认为,这起事故无论如何都是应当避免的。
事情刚发生后,网上就出现各种传言,很多是不满的调侃,但其中也有恶意造谣。比如一个造谣帖模仿官方蓝底白字的形式声称,“有官员故意将下水粪水排污管道接入主城区13处水路后潜逃出境”,用心极其恶毒。老胡怀疑那个造谣帖是在国外炮制的,很难想象国内有人敢搞这样的公然犯罪。相信公安不会放过那样的恶意造谣者。
然而网上传言四起,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主流媒体的报道跟不上公众对这件事的信息需求。由于这件事的离奇性,调侃者非常多,一些微信群里的段子很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当成真消息进入舆论场。另外还有各种联想,人们难以判断真假。比如今天看到有人从网上发出旧闻:余杭环境(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兴是2021年的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全国首创了集供水、污水、雨水“三水合一”的供排水机制改革方案,这个消息此时被翻出来,提供了“三水合一”这个技术可能出了问题的联想,普通人很难辨别这种联想的合理与否。
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对这件事非常关心,网上议论纷纷。所以老胡个人建议,不仅官方机构要加快调查,主流媒体应当担负起沟通之责,针对公众疑惑提供丰富信息。杭州的媒体非常发达,但之前看到的信息大多是九派新闻和新黄河等外省媒体提供的,杭州当地媒体应当积极参与到事情的跟进和报道中来。
媒体报道未必都要像官方正式结论那样完整准确,有一点细微偏差,公众是可以接受的。关键是媒体要与公众高度共情,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上了解事情的原因和进展。这样做只会助政府一臂之力,起到沟通与安抚公众的作用。
背景报道:杭州良渚居民:已按官方要求放水,水箱也洗了,仍有黄色积淀物
近日,杭州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持续引发关注。7月19日,一位家住良渚街道的居民告诉九派新闻,按照官方建议放过水,且清洗小区水箱后,目前家中的自来水仍有异样,“我家里的水不是臭的,但是流出来的水用纸巾包几分钟就会有黄色积淀物。”

据该居民7月18日拍摄视频,事发第三日,家中的自来水仍有异样。 图/受访者提供
其反映,据同小区其他业主今日也在群聊中分享的情况,也有类似情况出现,甚至有些人家的情况更严重。
“小区已经开始每户家里发放矿泉水了,平时洗澡吃饭就去其他区。”其介绍,自己最近有些拉肚子,但不清楚是否和喝了家里水有关系。
针对余杭环境水务集团此前发布的“给予7月份每户5吨水费减免”的通报,该居民表示,自己并不认可这一赔偿方案,小区内也有业主联系过相关方,但未获有效回复,仍在等待中,“我们就是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而不是遮遮掩掩。”
九派新闻此前报道,余杭水务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排查发现是苕溪原水出现异常,但此事影响比较严重。目前已有政府部门介入,杭州市余杭区林业水利局与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正在联合开展调查,暂不清楚调查进度和调查结果,需等公布统一通报。
杭州良渚居民称水仍有黄色积淀物,街道回应
近日,杭州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持续引发关注。7月19日,一位家住良渚街道的居民告诉九派新闻,按照官方建议放过水,且清洗小区水箱后,目前家中的自来水仍有异样,“我家里的水不是臭的,但是流出来的水用纸巾包几分钟就会有黄色积淀物。”其反映,据同小区其他业主今日也在群聊中分享的情况,也有类似情况出现,甚至有些人家的情况更严重。“小区已经开始每户家里发放矿泉水了,平时洗澡吃饭就去其他区。”其介绍,自己最近有些拉肚子,但不清楚是否和喝了家里水有关系。另据媒体报道,良渚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19日表示,目前水质已经恢复,村内和社区使用的水箱也已在重新清理中。针对居民可能仍感觉水不干净的情况,工作人员解释:“正常情况下,用布包在水龙头下边都会有一些(颜色),日常使用的情况也是会有一点。现在如果还有不干净的话,很可能是管路还没有排空。”并建议具体问题咨询相应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