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新闻是由一家反伊朗政府的媒体曝出来的
此外,伊媒还提到伊朗保守派议员阿博尔法兹尔·扎赫拉万德也指责佩泽希齐扬,称他打算趁着哈梅内伊年事已高,推翻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成果,并带领伊朗加入美国推动中东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亚伯拉罕协议》。
不过,尽管伊朗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路线之争确实存在,但现在还不好说伊朗媒体这则爆料的真实性如何,毕竟“伊朗国际”是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由沙特资本支持、以反伊朗政府为立场的媒体,其报道中援引的各种关于“佩泽希齐扬试图发动政变”的证词,均来自流亡海外的伊朗亲西方人士或前政府官员。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伊朗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尖锐矛盾。

而且原文内容有不少地方站不脚
造成伊朗当前这种“站又站不起来、跪又跪不下去”的拧巴状态的原因,与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社会存在的一种认知有关,即尽管美国自1979年对伊朗现政权实施了制裁,但伊朗改革派仍认为要把美以区别来看,美国是可以被伊朗争取的。
比如,在革命成功后,时任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出于制衡苏联在中东或西亚影响力的考虑,曾提议愿与美国维持有限的合作。
在之后的伊核协议谈判期间,改革派总统鲁哈尼提出的“与美国建设性互动”、“谈判是唯一出路”等主张,以及哈梅内伊将谈判称为“符合伊朗国家利益”的表态,均表明伊朗曾将美国视为潜在合作者。

比如佩泽希齐扬在冲突期间的消失,明显是在躲避以色列暗杀
但我们还需要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即伊朗改革派对美国的这种幻想,均建立在美国从未对伊朗本土发起过直接军事打击之上,而今年6月美军的“午夜之锤”行动无疑打破了伊朗改革派的幻想。
除此之外,伊朗这种拧巴的路线之争,也与哈梅内伊多年来刻意维持各派系的平衡有关。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伊朗早已具备制造核武器的材料技术,以革命卫队为首的保守派或强硬派也多次呼吁造出核弹威慑美以,但哈梅内伊却在多年前下达教令,明确禁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理由是核弹与伊斯兰教法相违背。

哈梅内伊的问题是他为了避免一派坐大,一直在维持派系平衡
然而,这只是托辞。哈梅内伊禁止伊朗拥核的根本原因在于核武器会打破伊朗的各派系平衡,比如改革派不希望因核武器而失去了与美西方谈判结束制裁的机会,让强硬派的话语权过大。
但如上文所说,哈梅内伊多年来小心翼翼维持的派系平衡,已经被美军的“午夜之锤”敲碎。
无论改革派如何阐述伊核谈判是解除制裁、恢复经济的唯一出路,但数位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和科学家的遇害,被渗透成筛子一样的国家安全环境,都让改革派的解释变得无比苍白,进而证明保守派或强硬派的路线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