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本应是中国女演员那尔那茜的巅峰之年,她在两部卖座电影和一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然而,今年6月,这位35岁的女演员却因一场关于她十多年前考试成绩的风波在网上引发了强烈反弹,最终导致官方对她的学业记录展开调查,她的星途戛然而止。
此事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她的名字被从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的片尾字幕中抹去,各大品牌也开始与她断绝关系。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因享有特权而受到严格审查,当局正展开调查以平息民愤。
近几个月来,这些网路丑闻接连曝光,涉及两位女演员、一位哈佛毕业生和一位北京顶级医院的医生:她们都是年轻女性,且被指控利用家庭关系来获取不正当利益。
一位微博用户写道:“特权年年都有,但今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还有人写道:“我很想看到更多这样的丑闻。它们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研究表明,由于失业率上升和经济放缓,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感到困顿,他们开始认为人脉比努力工作更有价值。
例如,那尔那茜就被指控利用她身为演员的母亲的关系而得以进入一所著名的戏剧学院。
她母亲在20世纪80年代就读的这个项目是为像那尔那茜这样的蒙古族学生开设的。但后来,一些旧的访谈片段再次浮出水面,那尔那茜在采访中表示,她没有履行这个项目所要求的一个重要义务——毕业后她去了挪威留学,而不是按照计划要求回到内蒙古工作。
六月初,数百万中国高中毕业生正为高考做准备,围绕高考的议论也逐渐变多。2008年,那尔那茜正是通过高考进入戏剧学院。
网路侦探们挖出了那一年的最低分数线——人们怀疑这就是那尔那茜那一年考出的分数。民众们甚至猜测“她是不是靠着她妈妈的关系才得以进入这所戏剧学校?”
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指控,最终官方介入,出面澄清她的分数其实高得多。
但对于中国民众来说,这样的澄清远远不够平息众怒。
丑闻的开端
网路丑闻并非中国独有,但在一个审查严格的社会,它们已成为人们急需的宣泄管道——无论是发泄愤怒、质疑,还是只是表达失望。
中国的独立媒体几乎不存在,这使得中国网络成为了无法或者难以核实的谣言、阴谋论的温床。网友们盛行自行调查,以核实指控并揭露不法行为。
今年4月,北京一家顶级医院的两名医生因一段疑似婚外情而卷入了一场全国性舆论风暴。

关于女演员那尔那茜的声讨发生在高考期间
涉事男医生的妻子致函其雇主,指控她丈夫因私情而在工作中包庇涉事女士。在她罗列的众多指控中,其中一项最终使她丈夫丢掉了工作:她指控这名男医生在与护士发生争执时,为了维护涉事女士,将一名已经被麻醉的病人留在手术台上长达40分钟。
这件事令人震惊,但随着人们的注意力转向这名婚外情涉事女士,舆论开始发酵。愤怒的网友发现,她只用四年就完成了医学学业,但在中国医学培养体系里,最低学制是八年。
他们指责她透过作弊手段考入中国最负盛名的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精英项目,且毕业论文涉嫌抄袭。
由于反应强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随后调查并证实了这些指控,随后,当局吊销了涉事女士的行医执照和学位,希望以此结束这场争议。
她涉足多个专业的临床经验以及她家人的政治关系也受到了质疑。但官员们并未回应这些指控,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其掩盖真相的质疑。
“(这名女士)晋升的每一步都存在漏洞,当局不可能再进一步调查了,”青岛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医生说道。
她说,人们利用“关系”帮助子女找工作并不罕见,但让她感到困扰的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
她说自己花了11年时间才成为住院医师,她和同事们从未听说过协和事件中这位女士的职业路径:“我们得知后都很震惊。显然,它不是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设计的。”
这起丑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尤其令人痛心,医生们为了在顶级医院获得住院医师资格,或者仅仅为了保住现有的工作,不得不拼命工作。
“为什么一切都这么不公平?”她问道,这番话与网路评论中普遍存在的失望情绪如出一辙。
“我们不知疲倦地工作,像孙子一样用心治疗病人。然而,我们的生活却比这个女士来说差远了。”

哈佛毕业生蒋雨融的演讲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正是这种不满情绪,也引发了今年6月针对哈佛大学毕业生蒋雨融的愤怒。
就在她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被网路疯传的同一天,美国联邦法官阻止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禁止外国学生就读哈佛大学的禁令。她将影片分享至网络,讲述了自己艰难的童年,四处漂泊的经历,以及努力学习如何赋予了她如今拥有的一切。
起初,她因呼吁在两极分化的世界中团结起来而受到赞扬——甚至一些中国人评论说,他们被她的言论感动了。但她在社群媒体上的贴文很快就激怒了中国网友,网友们开始审查她的履历,并质疑她声称自己“仅靠努力工作才取得成功”的说法。
批评她的人并不理解她所面临的挑战——他们在蒋雨融叙述的每个故事中都找出漏洞,而当她反驳时,他们反而加倍批评。
她的发言和存在似乎再次提醒人们——对于大部分中国年轻人来说,留给他们的机会正在减少。
新冠疫情后经济低迷带来了裁员、减薪和招聘冻结。数百万毕业生苦苦挣扎,难以找到工作,要么接受低薪工作,要么干脆退出竞赛。
小红书上的一位用户表示,就在她查看蒋雨融丑闻帖子期间,本给她发了录用通知的公司撤回了这份录用——因为工作岗位被冻结了。
她写道:“果然,有些东西你出生的时候没有,到最后你也得不到。”
“你知道什么?”

中国民众近期广在互联网上宣泄自己对特权阶级的不满
这种愤怒由来已久。
近期,中国政府一直在审查名人和网红过度炫富的行为。但依然有漏网之鱼——例如一对耳环。
女演员黄杨钿甜最近戴的一对耳环价值超过230万元人民币(32万美元;23.71万英镑),这让她陷入了所谓的“天价耳环”丑闻。
人们开始质疑她是如何买得起这些耳环的,后来才发现她的父亲是公务员出身的商人。后来他们发现,他曾在雅安当地政府工作,而雅安在2008年遭受了毁灭性的地震。
这场争议引发了更多关于黄杨钿甜家族财富的质疑,有人暗示他们从地震灾后重建基金中牟利。当局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黄杨钿甜的耳环是玻璃材质的,是一副奢侈品耳环的廉价仿制品。
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他们。一条获得超过1000个赞的微博评论写道:“你知道什么?”另一位用户问道:“官员们笑了吗?”
尽管中国当局对此高度关注,并展开了调查,但他们迅速的回应似乎还不够。
一位小红书笔记用户写道:“公众信任的丧失并非一两天的事。这是一次又一次侮辱我们智商的调查,以及一个又一个悬而未决的事件的结果。”
随着中共努力应对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大众的沮丧情绪挥之不去。中共向年轻人传递的信息是,为了“民族复兴”,他们应该“吃苦”——这是一个中文短语,意为忍受苦难。
然而,在网路——中国人仍然公开发言的少数几个平台之一——上,这种讯息似乎显得空洞无力,因为人们正在争论“精英”(通常被简称为“他们”)所与生俱来的特权。
“就是因为他们,我们辛苦做了三代,到现在还活在苦难中,”一则微博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
小红书平台上的另一条评论无差别地写到:“我们一分一分地赚钱,他们却一次贪污好几亿——然后还教我们,勤劳致富,劳动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