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领导俄国25年 挡不住接下来的大变局?(组图)

普京领导俄罗斯25年,他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也挡不住接下来的大变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普京平衡政策的极限”。文章中,两位研究俄罗斯的美国教授提出了他们的核心论点:过去25年来,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稳定,这种稳定支撑起俄罗斯赢下一场又一场的对外战争。但如今,这种稳定正走向终结的边缘。


【过去25年来,普京在俄罗斯国内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稳定】

文章指出,普京在2000年首次担任总统后不久,便着手整顿“只手遮天”的寡头势力,同时通过民生改善和经济复苏来维系不断壮大的中产群体。

他精心构建的国家治理理念,融合了历史叙事与民族认同,既激发民众的自豪感,又避免引发社会分裂。

可以说,普京的上台,为俄罗斯人送上了他们最为珍视的礼物——稳定。

相比之下,美国政局近年来动荡不安、欧洲正遭遇二战结束以来最惨烈的战火、中东则依旧混乱不堪。


【《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发表评论文章,题为“普京平衡政策的极限”】

事实上,普京政府“稳定至上”的国内策略,自二十年前已初现端倪:即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强硬姿态的同时,确保国内社会免受直接冲击。

2008年的俄格冲突,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他都成功了,而2022年开始的“特别军事行动”,则是这一战略的集大成之作。

在战争开始前,普京或许就已经设想了这样的结果:自己的个人历史地位,以及俄罗斯的民族认同,将因一场军事上的胜利而得到空前的强化,从而允许他顺利选定接班人,确保俄罗斯的这艘大船平稳前行。

为了避免破坏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希望能够速战速决。2022年3月的土耳其谈判,他几乎快做到这一点了。


【为了避免破坏俄罗斯国内的稳定,普京希望能够速战速决】

然而天不遂人愿,本应速通基辅的“特别军事行动”却演变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到2026年2月,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将与卫国战争的时间一样长。

二战将苏联推上超级大国的宝座,而俄乌冲突却导致俄罗斯的国际和地区影响力持续下滑。

2023年,当俄罗斯的盟友亚美尼亚将纳卡地区拱手让给阿塞拜疆时,俄罗斯反应冷淡;去年12月,俄罗斯亦未能阻止阿萨德政权的崩溃,丢掉了叙利亚;到了今年,伊朗又面临美国和以色列的双重打击,而莫斯科对此只能无奈旁观。

经济层面的危机同样严峻。在西方制裁、欧洲市场流失、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军事资源过度倾斜的多重压力下,俄罗斯经济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俄罗斯目前面临的经济环境十分危险】

今年前6个月,俄罗斯通胀率超过9%,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则仅为1.4%。

在上个月举行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经济发展部部长西卢安诺夫直言不讳地表示:

“俄罗斯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而且所有这些数据都只是冰山一角。”

同时外部环境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特朗普调整了对俄乌冲突的立场,他承诺通过北约向乌克兰输送先进武器,并威胁对俄加码制裁。同时,欧洲正在加大防务投入,继续支持基辅。

文章认为,这些事态的发展,可能会扰乱普京精心维持多年的平衡。

俄罗斯人不反对普京,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反对战争。理想幻灭的现役士兵和退役老兵可能是不稳定的变数,2023年6月的“瓦格纳兵变”无疑给普京上了一课。


【2023年6月的“瓦格纳兵变”无疑给普京上了一课】

而另一个潜在的不稳定源头,是俄罗斯的精英阶层。虽然目前这些人尚未出现公开反叛,但部分权贵阶层早已开始试探性地表达对战争的不同看法、

而为了压制潜在的政治威胁,尽快取得最终的胜利,普京政府可能会彻底放弃其“稳定至上”的国内策略,打破这一持续25年的平衡,加倍地向这场战争投入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

整体来看,这篇文章的一些分析角度的确非常新颖,也能够得到一些最新消息的验证。

比如最近就有多个消息来源指出,普京希望在今年冬天来临之前控制乌东四地全境,以迫使乌克兰在谈判桌上承认现实。

不过文章观点的问题也同样明显——反对战争就是反对普京,两者不能分开来讲。

而在普里戈任以及纳瓦利内(俄最大反对派领袖,去年2月死于狱中)死后,俄国内就没有什么能真正威胁到普京地位的反对派势力。

热知识:哪怕是在所谓“独立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民调中,普京的支持率也是长期稳定在七成以上,基本盘很稳。

西方指望所谓“理想幻灭的现役士兵和退役老兵”造反,抑或是废拉不堪的俄罗斯寡头突然“硬起来”,说实话,还不如指望乌军一路打到莫斯科去。

这几年的冲突,其实早就打破了很多人的滤镜,所谓的“战斗民族”,不过是对内唯唯诺诺,对外也无法做到“重拳出击”罢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