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三剑客”亮相,电子战+隐身联手踹门(图)

随着九月三日大阅兵彩排画面的持续曝光,一组引人瞩目的空中编队令军迷兴奋不已——歼-16D电子战机、歼-20隐身战斗机、歼-35A舰载隐身机同框亮相,宣告中国空军“新三剑客”正式成形。这一组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优+多用途+支援”编队,而是高度体系化、智能化、隐身化的协同打击模块,具备了与美军看齐、甚至局部超越的潜质。



▲歼-16D、歼-20、歼-35A组成的“新三剑客”


早期中国空军的“三剑客”组合是歼-20、歼-16与歼-10C。这一阵容代表了中国空军从四代机至五代机的过渡:歼-20是隐身空优核心,歼-16多用途主力,而歼-10C则为高性价比的多面手。但随着战场环境升级与作战理念演进,仅靠平台性能已无法支撑全域作战需求,电子战、隐身协同、网络化制导成为未来空战的关键。

此背景下,歼-16D取代歼-16,歼-35A替换歼-10C,组成全新的“歼-16D+歼-20+歼-35A”铁三角。这不仅是平台更新,更是中国空军向“体系化夺取制空权”的飞跃。



▲歼-16D


歼-16D作为中国首款专用电子战飞机,专为夺取电磁优势而生。它拥有强大的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和电子侦察能力,搭载双吊舱系统,可同时执行干扰敌方雷达、通信系统、制导链路等任务。

在联合行动中,歼-16D是先头兵,能压制敌方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瘫痪敌方空中预警链,使得己方隐身战机如入无人之境。同时,它还能诱骗、干扰敌方雷达,制造假目标迷惑敌军,为歼-20和歼-35A营造最优作战窗口。值得一提的是,歼-16D在一次空军对055驱逐舰的演练中就展现了不俗战力,成功干扰了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这一战例足以证明其战时压制区域防空系统的能力。要知道,055型雷达功率巨大,尚且被压制,敌军战机所携雷达更不在话下。



▲歼-20


歼-20作为中国空军第一款五代隐身战斗机,其定位不仅是空优,更具备强突击、强感知、强打击等多重能力。它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超远距导弹,结合隐身气动外形,可在敌人尚未反应前就完成打击。

在“新三剑客”中,歼-20是踹门者,是猎手。它能够深入敌后,在电子战支援下快速摧毁敌空中预警与通信节点,打断指挥系统。同时,可借助歼-16D的电子压制更轻松接近目标,即便外挂制导炸弹也因雷达干扰而不再暴露,增强其对地打击能力。更重要的是,歼-20未来具备与无人僚机联动的潜力,作为体系中控节点,可实时融合歼-35A与歼-16D传回的情报,指挥编队完成空中任务分配,全面体现中国空军数字化转型成果。



▲歼-35A

作为新晋舰载隐身机,歼-35A被外界认为是对标美军F-35C的舰基平台,但其性能却远不限于航母。在“新三剑客”中,它是空中灵活支援与战斗巡逻的重要一员,可为歼-16D与歼-20提供伴飞掩护,也可担负对地打击、对海压制等多元任务。

歼-35A的出现,使中国首次具备了“海空一体隐身打击”能力。一旦战事升级,它可从陆基、航母编队同时起飞,配合空军力量展开双向夹击,其综合作战效能远高于歼-10C。其具备高度隐身性能、电子战能力与较强航程,使其能作为隐身前沿探测机,也可担任随队护航角色,为高价值目标如歼-16D、空警系列预警机等提供安全保障。



▲F-35与F-18


美国空军长期依赖F-22、F-35与EA-18G组成的“隐身+电子战”体系维持空战优势。但F-22无电子战能力,F-35电子战能力有限,EA-18G不是隐身平台,在高强度战争中存在结构性缺陷。而中国“新三剑客”首创了“隐身+隐身+电子压制”三平台体系作战结构。歼-20为踹门主力,歼-35A为灵活支援,歼-16D则构建电磁优势,三者配合达成空战制胜链条的全链路覆盖。这一体系一旦成型,将大幅压缩敌方空中活动空间,削弱其防区识别与战术反应能力,即便面对美日联军的空中网络,也具备强突破解构能力,构成令对手真正不寒而栗的“联合空中威慑”。

“新三剑客”的出现,不是简单的装备升级,而是中国空军战略思维的革新。它表明,未来空战已不再是单平台对抗,而是网络化、隐身化、体系化协同作战的比拼。歼-16D、歼-20、歼-35A的协同不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更从根本上重塑了亚洲乃至全球的空中力量平衡。



▲“新三剑客”


从歼-10C、歼-16、歼-20时代走来,中国空军已完成从“平台并肩作战”到“体系融合作战”的关键跃迁。而随着“新三剑客”的全面成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空军将在未来局部冲突乃至战略博弈中,赢得更多主动与胜算。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