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报很长,最关键的信息是这样几句话:
“专业机构对食品留样、原材料、餐具、水、幼儿用品、教学器具以及室外土壤环境等223份样本进行检测。
经检测,221份样本检验合格,培心幼儿园2份样本检验不合格。一份为早餐留样的三色红枣发糕,一份为晚餐留样的玉米卷肠包,两份留样铅含量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1340毫克/千克,均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污染物限量0.5毫克/千克的标准。”
“经侦查,培心幼儿园园长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同意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公安部门将其藏匿的剩余颜料查获。经检验,查获颜料含铅(包装明确标识不可食用)。”
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说,这家幼儿园,买工业颜料加到面里,做给小朋友吃。而工业颜料里面含铅量很高,最后让孩子铅中毒。
也就是说,这起影响极其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完全是幼儿园人为造成的。
话说看完这新闻,我想到我小时候也铅中毒,然后我们幼儿园也有彩色小馒头吃....
....我老婆说这直接导致了我头大....
如今,涉案颜料已被查扣:

后厨制作“毒点心”的视频也被调出:


看起来是人赃并获了。
但公众的疑虑并没有因此烟消云散,反而还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园方的动机是什么?
天水方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幼儿园之所以把颜料加在点心里,是为了让把点心做得明艳诱人,进而扩大生源。

就连我奶奶都知道颜料有毒,不能给人吃,结果这做饭的人居然直接往饭里加颜料?
是图便宜吗?
但关键这颜料也不便宜啊。
500克食用色素柠檬也就50多块钱,500克工业颜料柠檬铬黄大约43元,相差不大。
稍贵一些的食用栀子黄,200克大概96元,可这种东西在烹调的时候只需要加一点儿。
按照0.3%的用量算,你花96元买来栀子黄大约可以做900个正常大小的黄馒头,足够孩子们吃好几顿了。
如果只是为了做顿漂亮饭,完全可以直接买食用色素来用,何必铤而走险,给孩子们吃颜料呢?
而且涉案人员投资的幼儿园不止培心一家,除了培心,其他各家幼儿园的餐食全都正常。
这不是很奇怪吗?
为啥只有培心要靠漂亮饭扩大生源,其他幼儿园就不用这么干呢?
而且离谱的是,这帮人事后连证据都不销毁,直接把毒点心留样坐等官方来查。
如此肆无忌惮,让人匪夷所思。
更奇怪的是,早期官媒的报道都说园长和投资人“要求”后厨用颜料。

如今通报的表述是他俩“同意”后厨用颜料。
一词之差,权责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究竟是“要求”,还是“同意”,公众期待更明确的答案。
当然,前后矛盾还不止出现在这一个地方。
幼儿园给出的说法、还有检测报告的数值,都出现了bug。


除了作案动机,还有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
为啥没在幼儿园用餐的孩子,也出现了血铅超标的情况?
好几个家长告诉媒体,他们家孩子平时都是家里送饭的,压根没吃幼儿园的餐点。
可现在去医院一检测,血铅还是不正常。
所以,他们认为毒源应该不在食堂。

罪魁祸首更可能是距离幼儿园2.5公里的铅锌矿转运站。

当然,这一点目前只是家长的推测。
我看了一下地图,感觉这个说法其实也不一定靠谱。
首先——
转运站并不毗邻培心幼儿园,它附近有学校、居民区,还有妇幼保健院。如果它出问题了,理论上讲应该先影响到周边单位。
可现在学校没事、保健院没事,2.5公里外的幼儿园反而出现了大规模的铅中毒,这是为什么?

其次——
培心幼儿园开在一个挺热闹的商圈里,周围超市、民宿、饭店、楼盘数不胜数。
如果说此地的水源、土壤被污染了,那么生活在这一片区的居民肯定也会有所察觉。
为什么其他人都没发现异常,只有培心的孩子们中毒了?
毒物是怎么做到绕开众多民居、商铺,精准狙击幼儿园的?
这两个问题同样亟待解答。

现在,网上很多人把矛头指向转运站,推测转运站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所以地方政府在帮它“捂盖子”、“找替死鬼”,意图遮掩污染问题。


我觉得,大胆假设没问题,但在这种关乎公共安全的大事件里,小心求证也是必要的。
我们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看看调查组会给出何种解释。
还有一件事,昨天到处都在传下面这个声明:

网友说这是颜料厂发声,说自己不背锅。
但显然这么传的网友,都没把这声明看完,因为声明的最后,直接就写了:
“本声明与甘肃天水事件无直接关联,仅作澄清说明。”
还有人发现,监控视频里的颜料疑似是果蔬粉。
如果是颜料的话,面点师的手估计都染满色了。
但如果是果蔬粉,就能解释为啥他们都没戴手套。

退一万步说,真是加了颜料进饭里,孩子察觉不到,老师还能发现不了异常吗?
颜料可是有些苦味、臭味在身上的。

无论如何,还是期待中毒的孩子们能早日康复。
也期待调查组查明真相回应质疑,不错怪好人,不放过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