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克尔·蒙索尔”号驶入日本横须贺军港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素以“未来战舰”的名号闻名世界。该级舰满载排水量1.4万吨,采用内倾舰体设计,雷达反射面积甚至低于传统渔船,在海面上宛如幽灵。此次“迈克尔·蒙索尔”号停靠横须贺,是该舰首次靠近中国海域的部署行动,其母港关岛距离东海战区仅一步之遥。这无疑是一种前沿姿态,意图对中国在西太地区日益增强的海空能力形成战术牵制。
回顾其行程,“迈克尔·蒙索尔”号于今年3月底从圣地亚哥启航,途径夏威夷、关岛,并与“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进行多次联合演练。虽然部署之初发生技术故障返港维修,但7月顺利靠泊日本,表明其系统稳定性已达作战部署要求。

▲朱姆沃尔特级首舰进行改装的画面
朱姆沃尔特级的前身定位为对陆纵深打击的“海上巡航导弹平台”,初期装备两门155毫米先进舰炮(AGS)与80单元MK57垂直发射系统。遗憾的是,AGS系统需配套专用弹药,每发造价高达80万美元,射程虽可达150公里,但成本高昂导致项目下马,主炮成为“摆设”。
然而,美国海军并未放弃这艘造价高达79亿美元的“科技结晶”。据美方计划,“迈克尔·蒙索尔”号将在此次部署结束后返回本土拆除一门155毫米舰炮,腾出空间安装4座APM(Advanced Payload Module)大型发射装置——这是为高超音速导弹而量身打造的“新牙床”。
每座APM发射管直径达2.2米,可冷发射3枚CPS“通用高超音速滑翔弹”(C-HGB),单舰总载弹量为12枚。这种射程超过2700公里、飞行速度高达15马赫、具备变轨与末段机动能力的导弹,被美军视为未来突破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关键武器。而这,正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如东风-26、东风-21D)所构筑的海防体系所瞄准的领域。

▲“迈克尔·蒙索尔”号
“迈克尔·蒙索尔”号现身横须贺,恰逢之前中国海军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战斗群穿越第二岛链,直面太平洋。美方此举,意图明显——展示自身即便是在隐身舰艇方面也可形成“前沿存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原始形态”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迈克尔·蒙索尔号此次部署并未搭载高超音速导弹,而是仍保留155毫米舰炮,其战斗力尚未转化为真正的“远程压制力量”。此时驶入横须贺,更多承担的是技术展示与战略威慑。
对中国而言,机会也同样重要。诸如815A电子侦查船等“海上街溜子”们早已在东海、南海对美舰行踪如影随形。朱姆沃尔特级隐身舰体雷达特征、电磁排放参数等信息正是电子对抗部队关注重点。美舰靠近,无异于自投罗网,反助解放军提前构建更精准的“反隐身”数据库。

▲“海上街溜子”
在美军看来,朱姆沃尔特级是对中国“区域拒止战略”的回应。而中国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则是对“前沿打击平台”的有力回击。055采用双波段雷达、集成电推、112单元通用垂发系统,具备对空、对海、反导、对陆四位一体综合能力。若从技术成熟度、实际部署数量、指挥系统融合度等维度看,055显然更加实用且量产可靠。此外,朱姆沃尔特级原计划建造32艘,最终仅落实3艘;而055已服役8艘,更多正在建造中。
“迈克尔·蒙索尔”号驶入横须贺,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威胁的部署。在高超音速导弹尚未上舰前,这艘“科幻战舰”的威慑力仍停留在“预期层面”;而等其真正成为“空天打击平台”后,面对中国多层防空与反导体系,其存活能力同样值得怀疑。



▲这个造型的靶船在模拟谁,相信大家都能看懂
朱姆沃尔特级的到来,是美国谋求维护其海上霸权焦虑心态的缩影。但正如它仅建成3艘那样,美式霸权正陷入战略收缩的现实。而中国海军,不仅有舰载高超有055,更有体系化建设、信息化反制与实战化训练。正如那句老话所说:你来了,我们看着你;你走了,我们记住你。若你还敢再靠近,那就看你能不能抗住接下来的反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