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钱的冰饮背后 藏着夏天最暴利的生意(组图)



夏日冰品的消费降级背后,隐藏着哪些商业逻辑和机会?

夏日冰品也开始消费降级了。几年前,夏季的消费热点,是钟薛高的天价雪糕,是20多块一杯的高价奶茶,是火锅店动辄3、40元,承担拍照道具功能的绚丽冰品。

如今,钟薛高早已消失,高价奶茶降级成“雪王”4块钱一杯的柠檬水,就连火锅店的甜品,也变成了10元以下的冰汤圆、冰粉,主打一个量大管饱。

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琳琅满目的“自制冰品”成为热门话题,既有令人惊叹、堪称“艺术品”的复杂冰品,也有几块钱成本、有手就行的简单搭配。


于是,冰杯、柠檬等,曾经的边角料商品,在这个夏天成了畅销单品,供不应求。

夏日冰品的消费降级背后,隐藏着哪些商业逻辑和机会?

1
冰杯

卖的是情绪价值和长尾流量

进入夏季,冰杯成了各大商业品牌跨界竞争的新热点。一杯水冻成冰卖,不仅单价升高了,还让消费者趋之若鹜。

便利店里,农夫山泉4.5元/杯的冰杯相当畅销,以克重计算,冰杯的单价是矿泉水的7倍,区别仅仅是冻成了冰。售价22.8元的2kg袋装“纯透食用冰”也颇受市场欢迎。 

盒马、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等O2O渠道里,冰杯也成了热销商品。盒马数据显示,2025年6月咖啡冰杯销量同比激增60%,冰杯+饮料的搭配场景成为消费主流。

蜜雪冰城也抓住机会,整顿市场,推出了1元/杯的雪王冰杯,性价比和购买难度令其他渠道的冰杯产品黯然失色。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连续两年超300%的消费增长,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的数据,让年人均饮用仅20杯的咖啡都显得黯然失色。

对当下的打工人来说,咖啡已经是提神醒脑的续命饮品。在夏季,咖啡没有冰是万万不能的。瑞幸和库迪的外卖当然是好选择,但很多写字楼禁止外卖上楼,或者排队时间过久,这时候,一个冰杯+便利店咖啡或者公司咖啡机,就可以便宜方便地解决大问题。


冰杯的适配场景还不止咖啡机。

到了夜晚,用一杯低度酒让自己微醺,也是很多打工人自我放松的选择。低度酒配冰杯再加一点调味的果汁,早已成为年轻群体中风靡的饮品。农夫山泉生产的水溶C100饮料,就是最常用的调酒果汁,或许这也正是农夫山泉开始生产和销售冰杯的契机之一。

2020-2024年,新酒饮市场规模从200亿元跃升至57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7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

便利店可以买到的一种饮料+一种酒,就是当今最风靡的“便利店调酒”。便利店调酒实在是太方便,性价比太高了,几乎没有年轻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场景里,冰杯同样成为了刚需。

写字楼冰咖啡和傍晚的便利店调酒,是两个很难同时覆盖的场景。冰箱只能覆盖后者,同时,冰箱自制冰的品质和工业制成的冰块,品质也难以匹配。正规的工业冰必须使用反渗透净化水源,再用冷风机烘干表面水分,还要打磨冰角避免伤嘴。为了确保慢融和高透明度,还得低温缓冻、持续排气,去除多余气泡。

在冰块的运输过程中,还要农夫山泉曾公开表示,4吨原水制出1吨标准食用冰,损耗高达75%。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农夫山泉的冰杯,价格是蜜雪冰城的几倍。

但即使价格再高,一个冰杯+一杯咖啡液,或者一个冰杯+便利店调酒的价格,也仍然比市场上的商业产品更具竞争力。可以说,冰杯卖的不是冰本身,而是情绪价值和其背后的长尾流量。

2柠檬脱销背后

优质农产品成稀缺资源

除了冰杯,脱销的还有柠檬。

近日,“柠檬疯涨似黄金”“柠檬水和柠檬茶的成本急速飙升”等话题频现社交平台,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据媒体报道,以四川安岳的柠檬为例对比,对比去年同期涨价了3—5倍。北京新发地的柠檬批发价格在短短半个月内,涨了113%。


百果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4月中旬,柠檬价格便开始上涨,截至目前百果园柠檬采购价同比涨幅已近一倍。

柠檬价格疯涨,一方面是由于以安岳为代表的柠檬产地产量不足。安岳今年气候干旱,果树的结果率非常低。

由于蜜雪冰城、古茗、柠季等规模较大的茶饮品牌均有自有柠檬生产基地,其中蜜雪冰城为潼南柠檬,古茗柠季为香水柠檬,因价格所受的影响依然可控。

但对于自主品牌与中小品牌而言,柠檬价格的上涨已经严重影响利润空间。由于蜜雪冰城等品牌将柠檬水的价格打到了4元/杯,中小品牌的柠檬水基本已经不赚钱。

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是柠檬的需求旺季,未来的柠檬供应,始终存在受极端天气影响出现大幅度价格波动的可能性。

好消息是,随着9、10月新季柠檬上市,价格有望逐步回落。但在此之前,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可以预见的是,柠檬价格的高企还会持续两个月左右。

柠檬价格飞涨的背后,是奶茶行业飞速扩张,供应链逐步成熟后,对源头优质农产品的依赖。

有趣的是,相对于大众品种的黄柠檬,近两年因为奶茶和柠檬茶行业而爆火的香水柠檬,反而因为过去几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免于涨价,供应稳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油柑、青芒、香水柠檬等一系列“冷门水果”被奶茶品牌端上市场,农产品的供应链也将成为一门潜力无限的好生意。

在资本加持下的连锁奶茶品牌,已经形成源头种植、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的强力链条,其市场优势已经不言而喻。

在小红书、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自制冰饮也已成为夏季流量最大的话题。

3冰杯DIY背后的商业生态

打开小红书,搜索“冰杯”关键词,相关分享笔记超过4万篇;抖音上,相同话题播放量突破4000万,各种“冰杯自制饮品”“冰杯DIY”“冰杯调酒”攻略层出不穷。“便利店冰杯”的热度,甚至超过了很多饮品店精心推出的新品。

借着这股冷饮风潮,罗森、便利蜂等便利店在原味冰杯外,推出了柠檬冰果珠、草莓等多种口味选择,价格3~13.8元不等。它们作为嗅觉敏锐的先行者,已经开始挖掘自制冷饮背后的商业机会。

作为日本品牌,罗森、711等便利店,对于冰杯的爆火,不仅早有准备,也可以说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在韩国,冰杯+美式咖啡也是年轻人的标配,互联网上关于韩国人“睡眠极少”“一天三倍冰美式”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

事实上,冰杯、以柠檬为代表的水果、饮料和酒类,早已形成了一种共生的夏日商业生态。

奶茶店、便利店、O2O生鲜超市、饮料品牌,如今商业领域炙手可热的几条赛道上的佼佼者,都在助推夏日冷饮这一品类快速增长。

冰杯DIY更是击中了年轻人的社交痛点——一杯色彩鲜艳,符合自己口味与性格,又可以简单展示动手能力的饮品,毫无疑问是社交媒体最好的素材。冰块 DIY 也成为了一种有趣的社交方式。

对相关的美食博主来说,这些冷饮既简单,传播能力又强。


几方助推,几方收益,又能极大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冰杯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极佳的商业生态。

这其中,也蕴藏着不少商业机会。

南京的一家茶饮店,专门安排店员到夜市上售卖提前在店内制作好的冰杯,搭配咖啡、奶茶、气泡水、鲜榨果汁,原味售价3元,其他“配方”单价4~8元不等。每天摆摊3~4个小时,可卖400多块钱。

冰杯的商业价值还未完全释放,未来,冰杯必然会向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城下沉,如何调动消费者的价值,如何把冰杯和柠檬玩出花来,对很多餐饮、零售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商品供过于求已是常态。未来,谁能赚钱,取决于谁能为消费者提供类似冰杯的情绪价值。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