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架阵风和2套S-400!印军拿出详细损失清单(图)

经历印度政府绝口不承认损失,甚至对外派出多个“胜利宣讲团”,法国达索也是一脸暧昧,乃至一定程度上否认“阵风”损失的波折后,印度驻印尼大使馆武官希夫・库马尔上校,近日以列出详细损失清单的方式,正式公开印度空军损失,最终目标则是将战败原因,归咎为“政治限制”。



▲库马尔上校披露的损失清单


在库马尔列出的清单里,清晰写明了损失的五架战斗机型号:三架“阵风”、一架苏-30MKI和一架米格-29UPG,没有幻影-2000,也没有提到第六架被击落无人机的型号。不过,清单里还提到有两套S-400的发射器被击中,证实了“枭龙”的战果。怎么说呢,印度在五月初的空战中损失惨重,其实大家都清楚,后续印度军队和政府的冲突,外界也都看在眼里,只不过都没想到,最终会演变到这种互相拆台的激烈程度——当库马尔公开的信息,由印度媒体《The Wire》报道并公开后,引发了国大党对莫迪政府的强烈控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政治风暴。



▲“阵风”确认被击落三架


在5月7日印巴爆发大规模空战后,出席简报会的印度陆军上校库雷希,就一直在重复“没有巴基斯坦军事设施成为打击目标”的说法。当时大家只觉得这是在争取政治支持,并没有在意。5月11日,印度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巴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战斗中损失是必然的,细节不方便评论,但我们已经重新建立优势”。当月底,印度国防参谋长乔汉,在香格里拉安全论坛期间首度承认,印度损失了战斗机,但没有透露具体数量。并提到“战斗机被击落的原因更重要”,还指明“印度很快调整战术,突袭了巴基斯坦空军基地和防空系统”。



▲尽管印度民间大肆庆祝胜利,但军方并不认可这一点

到这里,印度军队的思路其实很清晰了——“5月7日的空战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印度政府禁止打击军事设施,导致巴基斯坦防空系统和空军基地正常使用。10日调整战术,使用导弹突袭了对手防空和空军基地后,就取得了成功。”至于库马尔,他的描述只是在进一步拓展这个思路。很多资料提到库马尔是“空军少校”,但一身印度海军服饰,证明他其实是带有航空兵背景的海军军官,肩章上四条粗线的含义是上校军衔,而非三条线(两粗一细)的“少校”。



▲由一名海军上校出面揭底也确实挺离谱的


前有陆军上校作为军方发言人出席空战简报会,后有海军上校在海外揭底,可见印度军队内部的混乱。但在对外宣传中,又都是统一口径的“政治因素干扰,导致未能第一时间突袭巴基斯坦军事设施,最终惨败”说辞。在这种氛围下,被击落五架战斗机的“锅”,俨然甩到了印度政府头上,也就无所谓公不公开了。然而,这种说法在技术上其实站不住脚。印度在10日号称打击了巴基斯坦11个军事基地,但真正的战果,是击伤一架C-130,以及另一处基地里,五名刚好在机库的巴基斯坦飞行员阵亡。



▲印度极其重视的“布拉莫斯”实战表现一般

相比于印度发射的大批导弹,这份战果过于微薄,再一次证明了俄乌战争、伊以冲突的经验——导弹/弹道导弹的杀伤半径,在大型基地面前不太起眼,打击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在10日组织机群越境投掷制导炸弹、机载导弹,反而拿到了更大的战果(两部S-400就是在这时受损)。从根本上来讲,印度军方的说辞除了是在甩锅外,也展示了与印度政府的根本性分歧:后者寄希望于通过有限反击拿回面子,对内外有个交代;前者则一心认为“巴基斯坦不敢发射核武器”,应该开启全面战争,彻底打垮巴基斯坦。



▲“枭龙”在实战中击伤S-400,表现非常不错


站在空战结束两个月之后的时间点来看,印度军方的这种“好战”思路是非常危险的——内部甩锅往往是没有结果的,最终很容易引起新一轮军事冒险,试图用胜利来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印度上下,普遍认为10日的大规模打击卓有成效,现在又积极备战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下一轮印巴冲突很有可能会来得更快,更猛烈。

红旗9B还打下来一架阵风?巴王牌飞行员爆料,立功的不只是歼10

据《defencesecurityasia》7月4日报道,巴基斯坦前空军准将哈立德·奇什提爆料,在今年5月印巴冲突期间,巴基斯坦的HQ-9B远程防空系统,成功击落了一架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

奇什提是巴基斯坦空军系统内颇具声望的资深飞行员,拥有超过3000小时飞行记录,以及两枚国家级英勇奖章,以他的资历,没有必要故意博人眼球。

这正是耐人寻味的地方,因为他的说法与巴基斯坦国防部此前发布的官方口径明显不符。

巴方早前已明确表示,在5月初的大规模空战中,巴空军的歼-10CE战斗机使用PL-15E远程空空导弹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并未提及HQ-9B击落战机一事,更别提击落一架阵风了。



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


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HQ-9B在此次冲突中额外击落了一架阵风战机?

从现有信息来看,这种可能性较低。

首先,从公开战损数字看,印方并未承认损失超过5架战机。

印度驻扎在外国的一名武官,据说透露了印度的时间战损,也提到了5架战机被击落,与巴基斯坦方面的说法一致。

其次,巴基斯坦方面至今没有任何军方正式声明提到HQ-9B击落阵风战机,即便是媒体报道和国防分析机构也未出现“第四架阵风”的提法。

因此,奇什提所说的HQ-9B击落阵风,更可能是对现有五架被击落战机中其中一架的战果归属进行了不同解释。

在复杂的联合作战中,战机可能会先遭受空空导弹攻击,然后又被防空导弹击中,最终坠毁的归属就可能存在争议。

而最终的战果,一般情况下,更倾向于将击落归功于空军,以强调空优掌控能力。

因此,可能是战果理解方式不同所致。



疑似印度战机残骸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实际战果无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明显偏离官方口径的表述?

奇什提是退役将领,其讲话虽非官方立场,却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在多个国家的战略传播体系中,退役军官常扮演可控释放信息的角色,既有专业权威,又可以规避政府责任。那么他的话,目前来看,有三种可能性:

其一,代表巴方通过非官方渠道向外界传递的战略信号。

目的很简单,展示巴基斯坦空防系统的复杂性与整合能力,从而增加印方对巴基斯坦防空网的心理忌惮。

其二,为中国制造的HQ-9B提供实战软宣传,以退役将领身份释放信息,有利于推广HQ-9B的出口市场,而不必由中巴官方出面,避免政治敏感。

其三,在信息战层面模糊处理。

通过制造战果归属不清、打击手段不明的状态,让对手在下次行动时,难以判断哪些区域的防空能力更强,相当于“凭空”提升威慑力。



疑似印度战机残骸


当然,也不排除只是个人表达,退役军官有时会出于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尤其在涉及系统性联合作战的场景下,他们往往对地空与空空协同的理解更为立体,尤其是一名飞了3000小时的王牌飞行员。

因此,战果归属的不同说法,并非简单的阵风到底被谁击落的问题,其背后还涉及多重战术,以及战场外的宣传和战略考量。

而从更深层的角度看,巴基斯坦也是有“私心”的。

歼-10CE与HQ-9B虽然都是中国制造的先进装备,但在巴基斯坦军方体系中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歼-10CE作为巴空军的利剑,不仅承担攻防任务,也是巴基斯坦近年来引进的最先进作战平台,由本国飞行员直接驾驶,执行任务,其作战成果更能体现自主战斗力。

将阵风战机的击落归功于歼-10,就意味着巴基斯坦具备了与印度空军正面对抗并取胜的能力。



巴基斯坦战机

相比之下,HQ-9B虽然技术层面先进,但由于系统部署复杂,运维有门槛,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依赖中方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因此,如果阵风真是被HQ-9B击落,印度方面可能会借机炒作“中国直接参与作战”的论调,反而会让巴基斯坦陷入外交被动,同时也让会让外界认为巴基斯坦空战打赢印度,是依靠中国,而不是自己的实力。

而从宣传效果来看,将全部击落归功于歼-10,不仅可以避免政治争议,更容易塑造空战取胜的英雄叙事。

为什么印度全世界宣传自己的“胜利”死活就是没多少人相信?就是因为印度无法从战果中塑造出巴基斯坦这样的叙事。

更能刺激大众情绪的,是大规模空战碾压对方,而要证明了对对方的碾压,最直观的就是我的战机把你的战机干下来了,而且一口气干下来五架。

所以巴基斯坦需要将这个优势拉满。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官方的宣传口径,既符合巴方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中巴两国的战略利益。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