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力押注理工科 是一场国运级的大洗牌(组图)

过去十年,中国哪些高校进步最大?哪些高校不进反退?

答案可能让你意外。有高校飞速跃进172名,也有高校退步了78名,上演一场“大洗牌”。

又到高考志愿填报季,各大高校的“硬实力”值得关注。选对了,这些疯狂进步的学校,可能让学生彻底躺赢。

1

中国最牛的高校,大家都很熟悉。但进步最快的,很多人没有想到是这一所:

天津大学

以历史比较久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依据,这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较广的排名之一。2015至2025这十年间,除稳居前排的传统强校外,持续留在QS前500阵营的高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位次洗牌:

一批工科特色高校,正以惊人速度重塑格局。

势头最猛的天津大学,排名狂飙突进172位,强势攀升至全国第12名,其余三大榜单排名也都全线攻入前250强。

天大的崛起绝非偶然,核心关键词就是“新工科”。

当前,中国正在全力押注新工科。而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天津大学包揽全部6大国家级示范学院(全国仅3所高校达成此成就),更是有100%专业上榜软科排名的绝对优势。



此外,天大依托天津“北方第二城”的产业基座,有新能源汽车等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新工科人才提供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无缝通道,距离北京也非常近,资源充足。

事实上,你会发现排名狂飙的院校,基本上都是理工科强校:

天津大学,飙升172名

同济大学,飙升168名

四川大学,飙升167名

北京理工大学,飙升149名

华中科技大学,飙升122名



此外,武汉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等高校进步也超过30名。

其中虽然有两个特例,是作为理工科强校的中科大和北航则在十年内出现了QS排名退步情况,这主要是因为2024年起QS大幅降低学术声誉(-10%)和师生比(-10%)权重,新增就业成果(5%)与国际研究网络(5%)指标,并提升雇主声誉权重(+5%),整体更青睐市场化就业和公开学术成果的体系,使专注国防科研与基础研究的中科大、北航处于劣势。

但中科大、北航等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的院校,其“隐形价值”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

2事实上,近十年新跻身QS“500强”的高校,同样有赖于理工科的驱动。

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均依托扎实深厚的工科底蕴,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驱动下,实现了国际能见度的显著跃升。



可见,瞄准产业风口的工科强校,是未来长期的价值之选,排名可能还会继续提升。

与此同时,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在综合类高校中,重视国际化战略与全球合作的高校则同样表现亮眼。如入围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国际化大学榜单的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均在10年内实现了排名的跃升。这几所学校位于大湾区、长三角等,就业情况有所加成。

在地方高校中,经费则扮演了更为关键的角色。比如深圳大学,堪称“特区力量”的异军突起,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怕燃烧经费,壕出天际:

2025 年中国地方高校预算经费 Top50 榜单,深圳大学以75.07亿元的预算总收入位列榜首。教育科研方面支出的14.2亿元中,55%投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高峰学科的建设,25%用于科研项目。



对学生也是好得没话说,教育教学方面,8.3亿元中,42%用于学生奖助(如国家助学金、荔研优学奖学金)。

3同样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趋势是,新型研究型大学越来越火。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中国内地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年轻大学,师均论文引用方面进入全球前15。这背后是其强大的引才力度:为海外优青提供的科研经费可达400万-900万元(含国家配套)。

这几年,南方科技大学的报录比不断下探2%,竞争之惨烈可用“厮杀”形容:

2021年,4.45万人报名,录取1160人,报录比2.6%

2022年,5.3万人报名,录取1290人,报录比2.43%

2023年,5.8万人报名,录取1330人,报录比2.29%

2024年,约6万人报名,录取1360人,报录比2.25%

事实上,与南方科技大学一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可以说是这几年高考录取的“黑马”。

去年高考,刚刚成立的深圳理工大学,首次招生居然就追平了华南第一名校中山大学,力压“华南小清华”、985高校华南理工大学14分之多。

从全国来看,所有的新型研究大学,基本分布在中国最富庶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深圳、广州、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均是热门城市。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就有10所,占全国近一半,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广州)等,还有正在筹办的深圳海洋大学等。

最新消息是,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也都已经获批。



此类高校非常重视“投资回报比”,不光有钱,还把钱花在刀刃上,师资力量强大到超出想象。如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前者现有国内外院士61名,90%以上的教师都有海外工作经验,后者拥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0位两院院士,还有9位美国两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同时,同样的住宿费下,学生的住宿环境可以说是和一些老牌学校天差地别。在西湖大学,2200元/学年/人就可以享受单人间,飘窗,空调,双层书柜,淋浴隔间。



不管是学习资源,抑或是生活环境,再到学校发展潜力,新型研究大学可以说是值得考生投资的“潜力股”。

4相比之下,以文理见长的一些传统名校则却在排名战中节节失守。

同在天津的南开大学排名呈现退后趋势,不仅与清北差距拉大,也被“华东五校”甩在身后。原因在于,南开大学最强势的A类学科(理论经济学、数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均属文理基础领域,在当前大热的工科和医科应用学科上则缺乏亮眼表现。

顶级文科强校中国人民大学同样身处排名困局:仅在两大榜单跻身500强,与其在国内的顶尖地位明显不符。

所以,人大早就宣布不和这些世界排名榜单玩了:2022年,人大与兰州大学等校曾宣布不再主动向国际排名机构提供数据。不过,除了泰晤士世界大学榜单,其他榜单不存在退出机制即使高校不主动提供相关数据,机构仍未通过公开数据交叉验证,对学校进行排名。

虽然退出排名,但面对大势所驱,人大也有了相应的战略动向:今年2月,人大党委书记张东刚专程带队拜访清华大学,就推进新工科建设、开放办学等领域深入合作进行交流。

可见,扎根人文学科或深耕本土特色领域的院校,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天然就戴着“系统性劣势”的镣铐跳舞。

不可否认,国际排名榜单在国内外升学及职业发展(尤其海外)中,仍扮演着一定“敲门砖”角色:

比如在新加坡的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中,在QS前100的申请者,可以获得20分的加分;

对于香港的高才通计划,QS前100可以满足B, C类的申请要求。

对于英国的高潜力人才签证(HPI),QS前50也是准入条件之一;

类似北京、上海等地的落户政策,QS排名是准入条件之一;QS排名越高,则落户越方便。

因此,顺应发展趋势、选择在主流评价体系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高校,整体上不失为一种理性的策略:

一方面,选择对接战略新兴领域的工科强校。如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其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工科专业与产业升级方向深度嵌合。

另一方面,挑选依托城市引擎的“地域赋能型大学”或“新型研究大学”。

深圳案例表明,超级城市的综合资源禀赋(产业、资本、国际化)对于高校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同时,这类扎根于经济活力极的地方强校,可凭借地域产业生态与全球化接口,获得超常规的成长动能。

中国全力押注理工科,是一场国运级的大洗牌,无论高校还是个人,都需要积极把握其中机遇。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雅痞士 [♂☆★尿洗狗粮头★☆♂]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9楼:文科和理科工科不一样
理科工科行业只要干就行,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干下一个是一个,比如:能否采集到月壤,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不需要西方认可。
文科行业是在西方文科类目的理论中长大的,大部分的话语权都在西方,想要取得所谓的成功,必须受西方认可,久而久之,就成了公知。
等我们科技出关了,经济增强了,自有大儒为我们辩经。
2025年07月01日10:01
评论人:媚眼瞟瞟 [♀☆★试试有没拉黑★☆♀]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颠覆国家的反党分子几乎都是文科生。
2025年07月01日9:44
评论人:chinapope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4楼:所以人类社会的最最顶级人才都是文科生。
2025年07月01日13:15
评论人:realSTFU [★初心似汪★]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三体
2025年07月01日12:27
评论人:octane [★██████★]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理工科的价值在于发现规律和使用规律
文科的价值在于左右人心
单纯的报道事实,只是文科当中的庸才。如果能够扭曲事实,或者伪造事实,并且让人信服,就是文科当中的大才
2025年07月01日11:16
评论人:千奇百怪党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偏科不好。但传统中国文化偏文科,也不好。矫枉过正,有大发展的时候,偏一偏可以理解。新中国的文科很难发力。
2025年07月01日10:12
评论人:重大进展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太好了,培养大量的理工人才,高端的出国为反华国家效力,比如现在的中美人工智能AI竞争,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对抗中国人。不过放心,在反华国家不会影响你嘴上爱国爱党,哪怕你为美国军事AI开发软件,哪怕你上税为美国造导弹战机出口台湾,阻碍中共攻台,也没关系。
2025年07月01日9:24
评论人:砍瓜切菜侠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国运级不准确,应该是国级运动。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国际运动有比如大炼钢铁,亩产万斤,文化大革命,抗美援朝。
2025年07月01日9:12
评论人:山药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最重要,而且进步很大。
2025年07月01日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