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法国旅游部和法国旅游发展署(Atout France)的统计,今年夏天外国游客对法国的兴趣持续升温,2025年6月至8月间,预计国际航班入境法国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7%,其中巴黎尤甚——不少人表示,自己来巴黎旅游的动因,就是“回味奥运气氛”。
只不过巴黎今年的焦点,已经从运动员变成了……你。
没错,中国游客正成为这个夏天巴黎街头最受关注的“顶流”。
不仅被法国官方冠上了“高贡献游客”的称号,还被专门出了一本厚厚的“服务手册”,从吃喝住行到买买买,巴黎人正一页页地学怎么对你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话可不是乱说,最近,巴黎工商会(CCI)和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局(Choose Paris Region)发布了2025年最新版的(《Do You Speak Touriste?》👇

此册子一出,法国商家们立刻集体背起小词典,练起中文“您好”,研究支付宝微信怎么接入店里的POS机。
因为这份官方旅游指南明确指出,今年的重点客户群体是:
美国游客,平均每日消费375欧/人
阿联酋游客,平均每日消费450欧/人
中国游客,平均每日消费445欧/人
对,就是你。

比起预算紧张的欧洲背包客,或者拍拍照就走的旅行团,咱们中国游客不仅愿意花钱,还愿意多花点钱体验点高级感和文化味。
所以法国人一合计,决定今年旅游旺季的关键词就是四个字:好好招待。
在这本指南里,法国对中国游客的“人物小传”是这么写的:
👉 文化控:85%的中国游客会进博物馆、宫殿和文化遗址,不只是拍照打卡,而是真的想听讲解。
👉 美食爱好者:38%会去品尝法式美食,愿意预约、排队,尝试米其林,只要菜好吃。
👉 买得讲究:54%会购物,但目标不只是大牌,更在意品质、性价比和服务体验。
简而言之,中国游客想得很明白:不是非要花很多钱,但必须花得值得,真正体验“法式生活”。

相比之下,美国游客更重视“性价比”和服务效率;阿联酋游客追求“极致舒适”与“服务定制”;中国游客则介于两者之间——既追求文化深度,又愿意为优质体验买单,但对价格依然敏感、对服务要求更精细。
为此,巴黎努力做起了“功课”,并做出了改变。
比如,百货商场和奢侈品牌店陆续更新支付系统,确保主流中国支付方式能用;酒店、博物馆甚至部分地铁站,新增了中文标识和语音导览;
餐厅服务员学会了“这道菜有牛肉”的多语表达;导游会主动告诉你哪里可以退税、怎么避坑、怎么避人。
指南中明确写道:“中国游客愿意为好服务买单,但不接受被‘套路’或‘宰客’。”
所以法国人这回开始认真琢磨怎么“做得像样”。

这本服务指南还有个小彩蛋:法国人不是在学习怎么“讨好”,他们更像在研究怎么打造一套“让人愿意再来”的旅行系统。
像是推动预约制参观,减少景点排队时间;鼓励导游和酒店为高贡献游客提供“巴黎日常地图”——除了铁塔还有哪些街角值得走;
还推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手工面包课、街区导览、私人艺术工作坊等;顺便推广小团游、深度游、定制游,满足你想“玩得慢”的愿望。
一句话:巴黎正在把服务做精、把欢迎做真。不仅仅是“欢迎来”,而是“欢迎留下来多看看”。

虽然2024年的奥运已经过去,但它带来的“世界目光”还没散。巴黎很清楚这一点,不能让奥运的热度只停留在朋友圈打卡里,要把这股势头,变成长期吸引力。
所以如果今年夏天你来,就会看到:
奥运象征性火炬依然立在巴黎市中心,Tuileries花园上方;景点周边、机场、百货店继续维持“国际接待”标准;各大商圈加大了多语言导购、多语种指引与线上服务整合的投入;城市整体在往“智慧旅游城市”靠拢,比如智能导航、预约制入场、热力图避人流等措施。
法国旅游发展署明确表示:这次要把“看过巴黎”的游客,变成“还想回来”的回头客。

也正因如此,他们在2025年夏季重点推了“高贡献游客”战略。
不是狭义“有钱”,而是广义“愿意认真旅行、愿意体验”的游客——你懂文化、爱探店、会计划、喜欢被理解。
而中国游客,全中。
所以,中国游客到底在意什么,在巴黎找什么?法国人研究得透透的。
比如,他们知道中国游客最怕什么:迷路、语言不通、被骗、被偷;
比如,他们研究过中国游客如何选服务:先查点评(大众点评/马蜂窝/小红书)、再查是否中文友好、能不能在线付款、退税流程麻不麻烦;
他们甚至了解中国游客喜欢的接待语气:不要太冷、不要太热,礼貌克制、有帮助但不过度打扰,是最理想状态。

指南中说得很明白:“中国游客期待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景点行程,而是多元、有温度、易于参与的体验。”
“中国游客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符合预期越满意。越用心设计的细节,反而越能打动他们。”
这和以前那种“堆奢侈品牌+拍照打卡”的模板行程,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逻辑了。
这也再一次说明,法国不想当一个高冷打卡地,而是一个让人真正想再来的目的地。

其实,强调“服务高贡献游客”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法国旅游行业意识到现在的全球游客,不再是“去一个地方”这么简单,而是希望“被理解、被回应、被照顾”。
而法国尽管每年接待超1亿游客,却也面对严峻现实:
服务口碑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压力大;竞争国家(西班牙、日本、阿联酋等)已经在服务细节上遥遥领先。
所以,他们正在努力回应游客的期待,从机场到酒店,从餐厅到博物馆,每个环节都必须更透明、更流畅、更友善,才能撑起一个“值得再来的巴黎”。

有人可能会问:这是不是就是为了让游客多花钱?
是的,也不是。
从某种角度说,每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本质当然是GDP,但游客变了,巴黎也就必须得变。
总之,2025年这个夏天,如果你来到巴黎,或许会发现——这里依然古老,但在慢慢学会怎样以全新的姿态欢迎你。
(PS,家人们,今天的热浪你们还撑得住吗!)
-END-
Ref:
https://www.leparisien.fr/paris-75/americains-chinois-emiratis-a-paris-les-commercants-formes-pour-choyer-les-touristes-a-haut-pouvoir-dachat-01-07-2025-MO34LCWTMZDTPELB6YRGN5SK7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