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子在日本诱骗年轻女性“软禁+猥亵”(组图)

重磅消息:一名中国籍男子竟将通过交友软件结识的日本女性引诱至家中,涉嫌进行猥亵并非法禁锢!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不仅否认一切罪行,还疑似早有预谋,手段令人毛骨悚然。

  案件发生在今年2月10日深夜,时间是凌晨2点到4点之间。地点在东京品川区西五反田一栋公寓内。嫌疑人王道杰,今年22岁,中国籍,目前职业不明。他通过交友App认识了一位20多岁的日本女性。聊天中,他以“我会支付你的交通费”为由,将这名女子约到自己家中。然而,就在女子刚一踏入门槛的那一刻,事情开始变得不对劲了。

  据警方调查,女子刚进入屋内,王某便对其动手动脚,从衣服外触摸对方胸部,进行猥亵行为。而更可怕的是,当女子试图离开时,却发现自己被“软禁”在屋里,无法自由进出。她多次要求离开未果,最终情急之下提出:“我可以给你现金,请让我回家。”王某似乎觉得“交易”达成,竟拿出一份自制的“念书”让女子签字,并打开录音设备全程录音,仿佛早就准备好了所有“脱罪”的证据。

  这里的“念书”是日语中的词汇,中文直译为“誓约书”或“保证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书面承诺书、声明书。

  在这则新闻中,嫌疑人王某让受害女性签署的“念书”,指的是一种由他亲自写好的文书,内容可能是:

女方自愿来到他家;

所有行为都是双方同意下发生的;

没有受到胁迫或暴力;

不会向警方报案或追责等等。

  本质上,这种“念书”是一种自我保护工具,意图在事后用来抵赖和脱罪。再加上他用录音设备同步录音,就是为了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但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受害人签署了所谓的“念书”,也不能否定犯罪事实。在日本法律中,如果存在胁迫、欺骗、精神控制等情况,签署的内容是无效的,不能成为免责依据。尤其在性犯罪案件中,重点不在于有没有签字,而是是否存在“不同意”或“非自愿”的成分。

  简单说:王某的行为就像“作贼还要留个字条证明我没偷东西”,荒谬又恶劣。

那这起案件是怎么事发的呢?

  据媒体报道,在与王道杰见面的第二天,受害女子思虑再三还是拨打了日本警方设立的性犯罪咨询热线“#8103”。

  这一通电话让案件浮出水面,东京警视厅大崎署随后展开调查,并于5月28日正式将王某逮捕,罪名包括“不同意猥亵”和“非法监禁”。

  但面对警方讯问,王某却一口否认所有指控。他坚称“自己没有做出任何猥亵行为,也没有监禁对方”。如此狡辩,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但从受害女性的陈述、王某事后的“念书”操作、录音记录来看,很难说他是“毫无准备、出于一时冲动”。

  有网友评论,这根本就是一场披着“约会”外衣的圈套。他利用女性对App交友的信任,以金钱为诱饵设局,进而控制对方的自由,实施侵犯。而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近年来,交友软件已频频成为性犯罪的高发地带。以“请吃饭”“报交通费”等轻松话术为诱饵,背后却可能隐藏着陷阱与危险。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仅东京地区就有数十起涉及交友App的性骚扰、性侵或诈骗案件。专家指出,这类案件有着相似的套路:从线上聊天迅速转为线下会面,加之对方身份背景模糊、缺乏核实,极易让人落入陷阱。而一旦涉及到私密场所,例如“到我家来坐坐”,受害者的处境更是危险至极。

  目前,警方正持续调查案件细节,并尝试厘清是否还有其他受害者或类似手法的前科。而网络上关于此案的讨论也在持续升温。有日本网友怒斥:“又是外国人来日本作案,太嚣张!”也有声音指出,问题的根源不在国籍,而是交友平台的监管漏洞与用户安全教育的不足。

  这起事件再次给所有使用交友App的人敲响警钟:你以为打开的是缘分之门,但可能是通往深渊的陷阱。在信息不对等的网络世界里,每一次“赴约”都可能是一次冒险。大家还是在约会前擦亮双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