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怕了?加速五代机AMCA研发2029年成军(组图)

拖延了很多年的印度自行研发第五代战斗机项目AMCA,终于有了新进展。根据印度媒体援引印度国防部消息,当地时间5月27日,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正式批准了印度第五代隐身战斗机AMCA的发展框架计划。

据悉,AMCA将由印度航空发展局(ADA)牵头展开原型机研制,印度斯坦航空(HAL)负责具体制造,还将引入一些私营公司参与制造,这所谓是印度特色的“公私合营”五代机发展模式。

印度五代机AMCA

按照印度国防部和之前消息源披露的消息,AMCA给的时间节点非常紧,要求在2029年前完成首飞,甚至还有说2029年就开始装备部队的。总之,看起来印度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兜兜转转之后,现在终于启程了。

印度的第五代战斗机,怎么就变成了“公私合营”模式,还要求2029年首飞,这事儿靠谱不?很明显不靠谱。

“公私合营”模式

我们先说说这个所谓的“公私合营”模式是啥,所谓的印度军工行业的“公私合营”,或者说引入民间资本,算是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对印度军工行业做出的历史性重大改变。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

先前印度的军工行业我们都知道,印度的国防工业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旗下的研究所、兵工厂组成,包括50多家国有的设计局和40多家兵工厂,这是一种类似于计划经济的国防工业体制。

但印度的军工行业,研发和生产效率之低下,大家有目共睹。搓个飞机坦克搓个几十年,HAL堪称修机圣手,修两架飞机完事能给你修出三架来,这些梗大家都知道。所以莫迪上台之后,就开始寻摸着改变印度国防工业现状。

而老仙给出的方案,就是引入私营资本来参与研发和制造,莫迪称之为军工行业的印度制造模式。有一说一,这么些年印度的私营资本集团,比如阿巴尼家族的信实资本集团、塔塔家族的塔塔集团等,纷纷进军印度军工行业,也确实拿出了一些说得过去的成果。

比如印度和韩国韩华的K-9自行火炮合作项目,在印度自己造100门K-9自行火炮,就是L&T工业集团出面和韩华主导的合作,工厂厂址设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

K-9自行火炮装配车间

再比如塔塔集团玩的更大,承接了给波音公司生产AH-64E阿帕奇卫士武装直升机的机身,F-16V战斗机的大翼等零部件的业务,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甚至一度考虑将整个F-16V战斗机总装线都搬到印度。

比如现在的“阵风”战斗机项目,印度一直想让法国把“阵风”战斗机的生产线给搬一部分到印度来,而打算接盘法国达索“阵风”生产线的,就是阿巴尼家族的信实集团。

阿帕奇直升机在印度的机身生产线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的所谓军工行业的“公私合营”,或者说引入私营资本,归根结底就三点:其一,引入私营资本,看看能不能跟之前DRDO的老体系形成互相竞争的关系;其二,通过允许大型财团进军军工行业这个门槛高、利润高、旱涝保收的行业,向印度财团输送利益,绑定财团和人民党之间的关系;其三,利用印度的军火市场,推动国际军火商市场换技术。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说中国的军民融合,引入民间资本投入军工行业,最大的优势和依托是我们的民间研发力量,民品产能足够强大和雄厚,甚至研发人员离开了军工行业,很快就可以和民间资本形成正向的交流循环。

光辉战斗机的生产厂房



而印度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军工还是民品、研发力量、研发人员都相当薄弱,在蛋糕还没有做大的情况下就贸然重新划分蛋糕,带来的必然是军工行业研发力量的流失,而民间资本的研发力量也没有提升多少。

其次,军工行业我们都知道,且不说门槛高低,最典型的问题是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作为基础,做大量工程试验用于技术储备,还需要建设大量研发试验设施的行业。而这方面都是军工行业的纯投资,是看不到任何效果的。甚至投入进去的钱到底是真的有成果,还是纯纯花冤枉钱,都不清楚。这毫无疑问,是违背资本的投资逻辑的。

光辉战斗机来自“五湖四海”的装备



这让印度的大型财团在进军军工行业时,往往选择的都是捡现成的。比如直接引入国外现成的产品,所谓L&T和韩华的合作,塔塔和洛马、波音的合作都是这个逻辑。

目前为止,印度自己的私营资本没说拿出什么自行研发的大型成套战斗装备。证明这些印度财团,所谓的进军军工行业,多的还是看重的军工行业利润高,营收稳定的特点,并没有多少提升印度自主研发能力,协助印度改善一下大型战斗装备研发上效率低下、产品性能差问题的意图。

印度五代机AMCA

我们还是说回印度的这个第五代战斗机项目AMCA,印度国防部的说法是交给航空发展局(ADA)牵头,HAL和另一家私营公司合营。这路子只要是了解LCA“光辉”战斗机发展的历史,就知道坏菜了!

所谓的印度航空发展局(ADA),其实就是印度当年在研发LCA战斗机的时候弄的一个专门的开发机构。跟HAL之间的关系,好比某某设计局和某某厂属设计室之间的关系。而ADA弄个LCA弄了四十多年,弄出个什么东西来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印度又将AMCA交给了ADA,那不又是走回到LCA研发的老路子上去了吗?

至于后面的HAL和私营公司,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印度目前几个大的资本财团,虽然进军军工行业进军的红红火火,但是基本不具备自主研发大型成套战斗装备的能力,基本都是等着外资拿着成品市场换技术的来喂到嘴里为主。

所以,在AMCA的研发里,估计HAL和私营资本,对于前期的技术状态选型,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基本是做不了什么的,研发力量太薄弱。但是等到设计发图、具体的工艺设计时,也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利用给国际军火商搞外包的优势,来看一看某些部件具体应该怎么制造。尔后等到AMCA比如量产的时候,也许可以凭借私营资本的力量,来看看能不能提高一下AMCA的批产速度,避免再出现LCA这四十多年搓了三十多架的“悲剧”,最多也就能做到这样子了。

但是,就算是印度真的能把研发和生产机制理顺,也就是ADA研发,HAL和某个私营资本集团联合生产,这问题也还在后边呢。最简单的,你印度有足够的研发力量来研发这个AMCA吗?

你就看AMCA已经拖了多少年了,最早在2014年、印度和俄罗斯在PAK-FA项目上的合作黄摊子之后,就开始吹了。吹了10年了,还是PPT状态……就知道这项目究竟有多么不靠谱了。十年来光是各种PPT,各种构型就出了不下三四个,光是吹ADA已经完成详细设计、设计发图,到HAL开始建造AMCA的技术原型机,又有不下三四次。

班加罗尔航展上的AMCA模型

结果兜兜转转这么些年,还是在PPT上打盹,甚至今年的印度班加罗尔航展,ADA/DRDO拿出来的模型做的甚至比之前还要粗糙,就能看出印度对这个第五代战斗机心里根本没数也没底。

更不用说,就算是ADA设计没毛病,HAL根据设计发图也开始制造原型机了,这问题也依然存在啊,你看AMCA有多少东西是被卡脖子的?咱们都不用说AMCA,还是说回LCA MK1A。

光辉战斗机与F-404发动机

LCA MK1A之所以进度一拖再拖,就是因为通用电气负责提供的F-404-IN20中推发动机产能不足,被卡了脖子,这个问题是你DRDO能搞定,还是印度某个私营企业能搞定?私营企业给洛马公司外包个机身可以,你叫他外包个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给大家看看?明显不可以的吧。

所以,所谓的印度国防部想借助私营资本的生产能力(说真的,这产能也没见得好到哪儿去)来提振AMCA的产能,确保这些飞机能够快速装备部队……大伊万认为,多少还是想多了,你难道只考虑怎么造飞机的壳子,不考虑主要分系统的吗?



最后,ADA这几年上马的项目也确实太多了,LCA MK1A这个玩意就不说了,然后还有一个类似于阵风的LCA MK2,此外印度海军甚至还有一个定位是近似于第五代舰载机的TEDBF,现在又来一个AMCA?

可想而知,以印度目前航空工业的研发能力,到底能不能支撑得起同时推进这么多研发项目来。事实上,就算是现在最为简单的LCA MK1A都在拖拖拉拉,那就更不用说了。

咱觉得吧,就印度在LCA项目中表现出来的研发和管理能力,AMCA这个东西别说是在2029年搞定首飞了,能在2035年之前基本搞定一个能看的壳子就算不错了。现在印度急着要上马AMCA,大概是被巴基斯坦要弄到歼-35的传言给刺激到了。所以说,这大概就是印度特色的眼高手低的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吧。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