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现在有多火呢?
打开中国马拉松官网你会看到,光是今年 4、5 月份,全国各地就进行了 150 场马拉松比赛,约等于每天 2.45 场。[1]

整体趋势也是放开后一整个大井喷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2]
然而,即便主办方忙到双脚踩出火星子,想参赛的人还是太多,马拉松都不够用了!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但凡热门点的赛事,中签率一律不足 10%,「比周杰伦演唱会门票还难抢」。
人们对马拉松近乎痴狂的热情,甚至催生出了黄牛。二手平台上,一个赛事名额被炒到了 800 元以上,差不多是报名费的 4~8 倍。

某鱼上刷到的兰马名额
图片来源:自己截的
这还只是看得见的花销,看不见的花销还有食宿费、交通费、训练费、装备费……以至于社交平台上涌现了「月薪两万,跑不起马拉松」的调侃。
不过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算来算去,最后却漏算了一大笔要投注的费用——「康复费」。
不少加入马拉松大军的人卷生卷死的结果,竟是从跑道上的跑友,变成了康复科的病友。

「跑马的终点是康复门诊」
图片来源:小🍠
马拉松常见损伤三件套
一套不如一套
在康复科,一个一瘸一拐挪步到诊室上缴「健康税」的跑者,可能正和一个伏案久坐的死宅擦身而过——你「延迟性肌肉酸痛」,他「腰椎间盘缘性腰痛」。
而拿着不锈钢筋膜刀正卖力刮拭患者大腿肌群的康复师,面对的可能是一枚办公室综合症的牛马,也可能是刚跑完一场全马的跑友——她「小腿酸胀」,你「髂胫束过度摩擦」。
那一刻,一个共同的疑问盘旋在彼此心头:跑马拉松和久坐相比,到底谁更不健康?!
跑马拉松前:

跑马拉松后:

● 髌股疼痛综合征(跑步膝):由于跑姿错误(包括但不限于膝盖内扣)、股四头肌失衡、髌骨外移等原因,膝盖骨与股骨滑车沟之间的关节面,压力不均或轨迹异常,导致膝盖钝痛,「跑完第二天,下个楼梯跟膝盖里塞了沙子似的,又涩又痛」。[3]
● 髂胫束综合征(ITBS):多半是臀中肌无力、跑姿内扣或跑量骤增,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反复摩擦引发炎症。按压大腿外侧会像被容嬷嬷扎了一针,严重的正常走路都会感到刺痛。[4]
● 跟腱炎:跟腱反复承受跑步冲击,步频过低、小腿肌群僵硬、跑鞋不合适或跑步时突然加速等,让跟腱过度负荷,发炎或退化。袜子脱下来可能看到脚后跟上方已经肿胀、发热,碰一下就疼得肌肉反射性收缩。[5]
以上被很多康复师列为《马拉松常见损伤三件套》。

图片来源:二创 irasutoya
有数据显示,在马拉松比赛中,参赛者主要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最为常见的就是跑步膝。[6]其他损伤还包括肌肉拉伤、肌腱炎、应力性骨折等。[7]
在这些手段狠辣的伤痛面前,一个马拉松老鸟兴许还能表现得波澜不惊。
但刚入坑的小白,躺在理疗室,听着超声波探头在他的疼痛部位缓慢打转、发出机器的嗡鸣时,八成悔得肠子都青:苍天呐,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花钱跑完步,还得付费做康复?!

图片来源:评论区截图
极限运动的健康风险
被严重低估了
很多人以为的马拉松,好像跟跑步没啥区别。
简单、没花活儿、有腿就行。
just pao it.
🏃
这绝对是认!知!误!区!跑马,可不等于跑步啊!!!
从健康角度来说,一些研究指出:马拉松确实有它的益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利好心肺功能。[8]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但更值得被大多数普通人知道、好好宣讲的,是马拉松「直升机式爆火」背后,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马拉松看似简单,实则是非常危险的极限高强度运动。
尤其对于跑步经验不足的新手小白来说,完全就是一场针对体能、耐力、心肺功能的极限大考。
如果你缺乏基本知识和风险认知,盲目参加,真的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危及生命也绝非危言耸听。

过来人都知道,康复科可能是跑马的终点,但绝不是起点。
光比赛现场状况百出的「灾难」情形,就够人喝一壶的。
● 上来就冲太猛、口吐白沫、晕厥倒地的。
不是他,但差不多就这样👆
图片来源:画的就是西海岸
● 跑着跑着腿突然抽筋,像被燕小六点了穴的。
机器人:要不你还是送我去春晚呢?
图片来源:环球网
● 脚底或其他皮肤,由于装备准备错误,过度磨损,疼到想把身体蜷起来的。

装备不充分的马拉松跑者
都不知道要买乳贴
图片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 还有事先没准备能量胶等物资,跑到低血糖的。
主办方确实会在补给站发放巧克力、凝胶、盐丸等,但问题是跑太慢,还轮得到你吗!
● 中途吃了补给,又可能肠胃不适,恶心、腹泻。
研究发现,胃肠道不适可能是马拉松比赛中最经典的症状之一,在首次喝碳酸饮料或凝胶的新手小白身上更多发。[9]
● 至于更危险、却也更常听到的「横纹肌溶解症」——
马拉松一跑就是好几个小时,半马还好点儿,全马那 42 公里干下来,骨骼肌在长时间高强度的收缩和扩张后,肌肉纤维和细胞结构都很容易损伤,细胞内物质如肌红蛋白等释放入血,导致横纹肌溶解。
要是还赶上比赛那天极端天气,又热湿度又大,身体大量出汗、脱水等多项因素一结合,还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甚至肾衰竭。[10]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各种状况背后的根本,主要还是小看马拉松了,它绝不是「坚持多跑一会儿」那么简单:
面对超长距离,日常不动或动得不够的身体,压根儿没有做好准备,发力方式,肌肉强度,心肺功能,能量调用……甚至装备可能都跟不上。
要不中国田径协会报告显示,2024 年马拉松认证赛事完赛率只有 26.08% 呢。
很多事情就像马拉松,成了的是故事,瘸了就是事故。
当你拐着腿在医院走廊里排号的一刻,你也将很难分清究竟是你在跑马拉松,还是马拉松把你给跑了。
会认怂算好的
硬撑跑完,落下后遗症更糟
半路认怂,觉得身体不对劲就放弃,这算好的。
怕就怕置身现场热血沸腾的氛围,加上马拉松参赛者经常具备「良性自虐」心态,享受挑战极限的快感[11]——
一上头,拖着伤痛、硬撑着跑完全马,奖牌可能到手了,人却废了。
要知道,马拉松起源的最大传说,是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为了把打仗胜利的消息带回去,一口气跑了 42 公里,然后,他就给当场累死了!
对,就是他👇

意志力并不总能带你杀出重围
也可能让你恍惚间看见太奶
传说虽然只是传说,现实里马拉松这种极限运动的风险,却不只是随便说说。专业运动员跑猝死的个例也不算少。[12]
你看马拉松赛事现场,固定距离就会设置救护车和救护站,那都不是主办方没事儿闲的。
人生没有极限,但人体有啊!
更别说有些损伤,你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 Nature 》子刊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马拉松选手在持续跑了 42 公里后,大脑结构发生了巨变。[13]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3]
磁共振成像显示,他们大脑里控制运动协调的皮质脊髓束髓鞘,含量降低了 26%, 2 个月内才恢复。
也就是说,人在极限运动后,大脑都会宣告能量告急。

我们的身体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但极限运动最好循序渐进。
毕竟身体上这些小零件儿是要用一辈子的,真要落下什么后遗症,就得不偿失了。
马拉松虽好,却未必适合所有人,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它真不是跑久一点这么简单,背后的风险和危害需要被更多人知道。
那些真正常年在跑马拉松的人,TA 们拥有的经验和训练储备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奖牌也活该属于 TA 们!
至于单纯冲着健康和快乐想体验一把的普通人,建议可以先报个迷你跑,咱连吃带玩儿跑个 3~5 公里,也很过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