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跟小编一样,听到这消息不敢相信,难道德国政府掌握了什么点石成金的财富密码?

首先这事儿可不是瞎说哈,是德国联合政府(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正儿八经规划的一项名为“Frühstart-Rente”(意为“早鸟养老金”或“人生起跑线养老金”)的政策。
按照计划,从2026年1月1日起,德国境内每一位在教育机构就读的6岁到18岁的孩子,都将每月从国家那里获得10欧元的“红包”。

等到孩子年满18岁,他们就可以选择自己继续往这个账户里投钱,直到退休,期间的投资收益还能享受免税待遇。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国家帮你给娃存了笔“原始股”?
这计划的初衷,是想让年轻一代尽早接触资本市场,培养他们的养老储蓄意识。用德国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的话说:“我们正在重塑整个体系!”听这口气,是要下一盘大棋啊?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从6岁到18岁,这12年间,国家总共会为每个孩子投入1440欧元。如果这笔钱投资于一个年化回报率能达到6%的项目(比如追踪MSCI世界指数的ETF基金),那么到孩子18岁时,账户里的金额大约能增长到2100欧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孩子未成年的这段时间,国家送的这笔钱,自己就能“生”出大约660欧元的利息。

更有甚者,有模型测算,如果从18岁开始,年轻人自己每月再往这个账户里投入100欧元,同样按照6%的年化收益计算,到67岁退休时,账户里的总金额理论上可以达到惊人的37.5万欧元!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羡慕德国的娃了?等等,这看似完美的计算,并不是天衣无缝,专家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纰漏。

德国经济研究所(DIW)的专家卢卡斯·门克霍夫就指出,目前很多细节还不明确,比如18岁后个人每年最多能存多少钱?如果孩子或家长不主动选择投资方向,这笔钱又会如何被默认投资?他担心,每月仅10欧元的投入,可能太少了,不足以真正激励人们积极去研究和学习理财。
莱布尼茨经济研究所(RWI)所长克里斯托夫·M·施密特教授的批评则更无情~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即便是最乐观的收益预期,考虑到复利效应,这笔钱也几乎不可能在老年时填补养老金的缺口。”他担心这会给民众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从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养老体系改革需求。

对于个人来说,收益微乎其微,但国家每年却要为此投入约10亿欧元,这笔巨款,最终可能更多地是滋养了私营的金融保险机构。
除了“划不划算”的经济账,这计划在操作层面也面临不少问号。

当然,也有力挺的声音。德国雇主协会联合会就对此表示支持。基金公司Union Investment的CEO汉斯·约阿希姆·赖因克也称赞这是一个“创新、有创意且充满希望的途径”,能帮助孩子和家长积累资本市场的经验。
说起来,这种“国家给娃发钱搞投资”的点子也并非德国首次提出了。

相比之下,“早鸟养老金”的强制储蓄时间更长,这一点倒是得到了部分专家的认可,认为这样更能发挥长期投资的复利效应。
德国这份雄心勃勃的“早鸟养老金”计划出发点是好的,在全球都面临养老压力、年轻人对传统养老金信心不足的背景下,政府主动下场,尝试用新的方式引导年轻人关注养老规划,培养财商意识,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每月10欧元,虽然数额不大,但它在传递一个信号:养老要趁早,理财很重要,复利是魔术。对于很多从未接触过资本市场的家庭来说,这或许是他们了解和学习投资的“第一堂启蒙课”,是国家送给孩子们的“第一桶金”。

它更像是一个“引子”,一个“催化剂”,真正的养老储备,大头还得靠个人在成年后持续、理性、大额的投入。如果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这每月10欧元上,而忽视了更全面的养老规划和更根本的养老体系改革,那恐怕真的会陷入“虚假的安全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