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印度的导弹技术
印度这个极具宗教色彩的国家,一直奉行前总理尼赫鲁谋求主宰南亚和印度洋,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亚洲联邦”,争当有声有色的世界一流大国的战略思想,1998年上台的瓦杰帕伊提出是到2013年要成为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为此印度不断调高国防预算,武器采购清单动辄上千亿美元,印度工业基础薄弱,没有掌握关键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不少项目不合格,质量低、拖沓长达数十年仍无法修成正果,价格却远高于进口,陷入了自研不如外购的循环,迫使印度一直依赖进口外国武器装备军队,为了防止有武器供应渠道中断的危险,印度采购武器装备奉行“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即使同类装备也分别从不同国家采购,如印度空军买了苏联米格-29战斗机,又买法国幻影-2000战斗机,不同国家的军事装备相不兼容,互不开放军用设备接口和代码,不同的维护体系付出了颇为高昂的代价。必须大量进口不同的零部件,还要耗费了大量资金保持不同的弹药供应储备,仅导弹就有60多个品种,均是从从俄罗斯和法国引进为主,种类和来源之多简直称得上大杂汇,繁杂的品种导致每种的购买数量也不多,在冲突很快就消耗完。

有法制AS-11,AS-12和AS-30,苏制AS-7、AS-9、AS-10、AS--11"和AS-17,俄罗斯Kh-59M远程空地导弹、Kh-31反辐射导弹,空对舰导弹有英国“海鹰"、法国的“飞鱼"、俄罗斯的SS-N-12、SS-N-22、SS--N-25和“俱乐部"s等,反坦克导弹有苏制AT-2、AT-3,AT-4和AT-5,法制SS-11,法德的"霍特“和“米兰"2,防空导弹有“萨姆”-3、5、6、7、8、9、10、、11、12、13、16、18、19、S--400等几乎涵盖了苏联所有防空导弹型号,还有英国的“山猫”和法德的“罗兰特”,舰空导弹主要是来自以色列的“巴拉克”、俄罗斯的SA-N-1.SA-N-9和英国“海猫",空空导弹主要是苏制的K-13、AA-7、AA-8、AA-9、AA-10、AA-11.AA-12、美制“响尾蛇"AIM-9L、法制超级R530D、米卡等。
80年代以前,印度没有任何导弹研制和生产能力,无法补充这些消耗,到了80年代印度政府才想到弹药国产化刻不容缓,英迪拉.甘地总理专门制定了“印度导弹一体化发展计划",大量引进了俄罗斯和西方的导弹及技术,集中研制了急需的“大地”系列近程地地弹道导弹,“烈火"系列中程地地弹道导弹,“阿卡什”中程地空导弹和“特里舒尔”近程防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导弹,21世纪开始更是倾其国力引进、消化和吸收导弹导弹技术,制定了140多亿美元的武器研究发展计划,全力发展航天技术、导弹、航空母舰、核潜艇等等象征大国身份的武器。

莫迪上台后一直积极推进“印度制造”计划,力求在2030年之前扭转70%国防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力争60%的武器装备由印度生产,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印度建立了完整的导弹科研体系和工业生产体系,印度八大国有军工企业中的巴拉特动力公司和斯坦航空航天公司就是印度的主要导弹生产企业,斯坦航空航天公司以生产飞机和导弹发动机,巴拉特动力公司才是印度最大的导弹生产企业,在印度的导弹几乎全部由巴拉特动力公司生产,虽然其生产的“毒蛇"反坦克导弹“阿卡什”中程地空导弹和“特里舒尔”近程防空导弹。
这些导弹命中精度不高,总体性能差导弹,只有少量装备用于阅兵,但 “烈火"系列中程地地导弹、“大地"系列近程地地导弹以及“布拉莫斯"导弹已经成功生产服役,1989年研制成功的“烈火"导弹使印度成为世界第七个有研制和制造中程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为确保海上优势,印度还购买俄罗斯的先进导弹技术,在俄罗斯的帮助下研制了“布拉莫斯”远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海洋”潜射巡航导弹,°拉克什亚"陆射巡航导弹,其中“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不但装备部队,还外销给越南,并在印巴冲突中大量使用。

二:扶不上墙的“阿斯特拉"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在空空导弹方面,印度空军主要装备的苏制空空导弹,英迪拉.甘地总理制定“印度导弹一体化发展计划"时,印度空军是拒绝参与该计划的,可在1983年开始研制“光辉”战斗机时,印度空军为其准备采购的瑞典P5-15雷达和火控系统根本不能印度空军大量装备的苏式空空导弹,印度空军只能寻求自行研制一种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本已工作繁重的印度国防与研究发展组织被迫在大地、“烈火”“阿卡什”地空导弹和“毒蛇”反坦克导弹之外重新招集一批技术人员,为印度空军研制“阿斯特拉"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预计1996年具备初步作战能力,不仅可供“光辉”战斗机使用,还能兼容“幻影20000战斗机。
可由于经验不足,研制“阿斯特拉"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巴拉特精密仪器公司全靠从国外进口元器件来突破技术难关,导引头技术和气动布局分别来俄罗斯和法国达索公司,为后续的技术整合带来挑战,测试时表现时好时坏,甚至为纳拉亚南总统的现场表演中当场出丑,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为挽回面子,于2003年3月声称绝大多数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2003年,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奥里萨邦巴拉索尔的昌迪普尔发射场连续三次地面试射了“阿斯特拉”空空导弹,显然没有达标,一直到2005年才进行了第二轮地面试射,其负责人谢里普拉拉达博士宣称能在2010年进入印度空军服役,事实上到2019年才正式列装印度空军。

“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外型看上去像R-77导弹和“玛特拉“超530导弹的混合体,弹长3.8米,弹径254毫米,翼展非常小,弹体中段装有4片与法国“米卡”导弹类似的固定弹翼,弹尾装有4片和“玛特拉”超530导弹的梯形翼,导引头是多功能多普勒主动雷达,能锁定雷达截面积7平方米的空中目标,导弹发射后先以惯性加数据链修正导引,数据链的最大信息传送距离的40千米,受法国“米卡”空空导弹的影响,还有研制了一种红外导引头,配备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印度自行研制的,最初宣称最大射程为100千米,优于R-77导弹。
但MK - 1型最大射程只有80公里,印度又计划将MK - 2型射程提升至110公里,该型号还处于完善阶段,尚未大规模装备,俄罗斯研制的R77中距空空导弹随着苏30MKI和,米格29K战斗机进入印度空军,是目前印度空军装备性能最先进,作战能力最强的中距空空导弹,“阿斯特拉"中距空空导弹性能类似于R77中距空空导弹,其主动雷达导引头就是采用R77中距空空导弹使用的9B-1103M型雷达,这种导引头探测距离较短,抗干扰能力较弱,在对方进行有源干扰、投放箔条干扰弹下容易丢失目标或错误跟踪,导弹与载机之间的数据链兼容性也有问题,导致数据链传输不稳定,导弹经常收不到载机的目标信息和指令。

在2024年演习中,苏-30MKI 战斗机发射了6枚“阿斯特拉” 导弹均无法命中目标,其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随着燃料耗尽,速度逐渐下降,实际射程不过50 - 60千米,而中国的霹雳-15空空导弹采用了先进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探测距离达40公里千米,拥有自适应波束、频率捷变等先进的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数据链的加密和纠错能力可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稳定传输信息,动力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超过200千米,外贸型也达160千米,发动机可在飞行过程中多次点火,末端速度可达4马赫,全射程都是不可逃逸区。
由于射程劣势,印度战斗机要接近对手100千米才能发射导弹,而即使以音速飞行,也要近5分钟,而霹雳-15空空导弹从发射到达到巡航速度用时30秒,速度从0均匀加速到3马赫(约1020米/秒),此阶段飞行距离为s_{1}=frac{1}{2}times1020times30 = 15300米,巡航中段速度为3马赫,飞行距离为s_{2}=160 - 15.3 - 30 = 114.7千米,巡航时间为t_{2}=frac{114700}{1020}approx112.45秒,末端冲刺速度为4马赫(约1360米/秒),飞行距离为30公里,冲刺时间为t_{3}=frac{30000}{1360}approx22.06秒,总飞行时间为2.74分钟。

假设印度战斗机以1224千米/小时的速度与霹雳-15空空导弹相对而行,那么导弹将在2.15分钟击中战斗机,也就是,印度战斗机在116千米外就被击中,这时连霹雳-15空空导弹载机影子都没看到,面对如此劣势,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立即宣布把预计射程提升到150 千米的“阿斯特拉” Mk -3 型导弹更名为 “甘迪瓦”,采用了双燃料冲压发动机,高空射程可达340千米,不可逃逸区在110-170千米,问题是印度现在连“阿斯特拉” MK - 1型还没整明白,制导系统和数据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可靠性存疑,还存在与载机兼容性不足问题,难以实时准确地向导弹传达目标信息和作战指令。
各战机之间也无法与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就算有导弹也没有探测距离达340千米的战斗机雷达,无论是苏-30战斗机还是阵风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距离不过一百多千米,美国F-22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距离也不过300千米,印度研制这个探测距离的雷达根本不可能,依靠预警机吧,印度的A-50预警机连数据链也没有,指挥全靠引导员用无线电吼,自然无法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发射导弹,再由预警机通过数据链控制导弹了,那这导弹就算3400千米射程也是个无控火箭,更何况印度的空空导弹技术根本无法支撑其研制如此先进的空空导弹。

三:“甘迪瓦”导弹的未来
尽管国防工业是印度第二大工业部门,拥有8家主要生产航空航天设备、电子设备舰艇等高科技装备的大型企业、39家生产多种武器、弹药和装备的国营兵工厂,51家科研机构和数百个私营企业,员工多达30万人,还有5000名科学家和3万多名科技人员,理论上能研制和生产飞机、坦克、电子设、卫星.导弹.航天火箭以及核武器的各类高精尖武器装备,但印度国产武器很少能够大规模列装,纸面上体现出最先进的设计与技术在实施中非常落后且错误百出,既使引进了先进技术也难以消化, 印度国民文化水平导致国防工业从业人员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中下层的技师和工人,缺乏有技能的熟练工人导致生产工艺落后,国防工业产品可靠性差,许多印度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流失外国,导致科研成果难以为继。
各种规模庞大武器研究项目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样东西令人满意,即便是勉强装备性能也好不到哪去,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印度军工水平仅与伊朗及土耳其持平,但印度又无视本国国防工业的落后,研制和生产能力有限的事实不切实际地制定各种高标准,认为能够通过采购外国的先进技术弥补,所谓的国产化武器主要依靠从不同国家进口组件集成,但各国家互不开放设备接口和代码相互兼容难度极大,使得印度国防工业不得不通过折中或变通来集成,很多时候根本无计可施,不得不重新研制或引进,导致耗费了资金和时间。

另外,印度奇特的政治结构背后代表着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不同垄断集团的利益,很多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都被英式的官僚议会制决策机制弄成了无休止的利益博弈,政治家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政党间斗争,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政府与垄断集团之间的斗争。一切不利政治斗争的计划都很难得到通过,任何计划都需要10 个相关部门旷日持久的审批,要发布标书,技术评估、现场试验、合同和价格谈判,最后要得到内阁安全委员会和联邦财政部的最终批准,其间还腐败的监督和技术机构各种各样额外的审批、故意的刁难,最初先进指标随时间拖延也变得落后,造成不断研制又不断废弃的恶性循环。
光辉战斗机就是典型,研制周期一拖就十几年,在其漫长的研制过程中,中国已经完成了歼-10战斗机到歼-20战斗机研制,印度陆军的“阿琼”坦克作为印度国防工业自主研发高科技装备的象征,曾宣称国产部件的比例达到了73%,一度让印度举国欣喜若狂,但由于研发单位整合能力混乱,实际生产时沦为了外国零件的“组装货”,而且性能落后和可靠性较差,最后连军方都不愿意列装,,转而从俄罗斯引进T-90S坦克补救,最终在印度政府施压下才少量采购“阿琼”坦克充个门面,印度引进武器时通常要求技术转让,但人家根本没有提供核心技术,造成了印度无法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只能生产一些外围低端产品,军方又缺乏耐心,一旦稍稍拖期就迅速转向外购,估计 “甘迪瓦”导弹也会拖沓长达数十年仍无法修成正果。

四:结语
欧美军事技术界有个笑话即便是把全部技术的拿到印度人面前,他们也做不出全部,印度人贪大好全,没有完整的科研、工业体系,没有先进的经验,设计和生产能力严重脱节,却为了民族自尊心,不顾基础薄弱、技术低下的处境,搞一大堆高大上的壳子,然后吹嘘成世界最先进的武器, 想凭“甘迪瓦”导弹翻盘基本就是个梦。